妇产科护理课程说课设计

时间:2022-09-04 09:34:59

妇产科护理课程说课设计

【关键词】 妇产科;护理课程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2-0900-01

说课是指教师在备课基础上,在领导、同行或评委面前,主要用口头语言讲解,具体叙述教学设计及其依据的一种教学研究活动[1]。说课作为目前教学改革的新课题、教学研究工作的新形式,不仅为教学研究工作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还可有效地提高教师理论及实践水平,成为推动教师职业发展的动力[2]。结合我校创建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的实践,笔者对妇产科护理课程的说课进行如下设计。

1 课程设置

1.1 课程性质与地位 妇产科护理是一门诊断并处理女性对现存的和潜在的健康问题的反应,为女性健康提供服务的科学,是现代护理学的主要组成部分[3]。妇产科护理是护理专业的核心课程,是护士资格证考试的重要内容之一。

1.2 课程教学目标 根据中职教育的目标,基于妇产科护理的工作领域,确定了本课程的培养目标:①知识目标:掌握妇产科护理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及常见病的护理措施,熟悉常见病的护理评估、护理诊断及合作性问题并制定护理计划。②技能目标:具有对妇产科常见危重病人进行初步应急处理和配合医生抢救的能力;正确熟练进行妇产科常用护理技术操作;具有向个体、家庭、社区提供保健服务和开展健康教育的能力。③情感和态度目标:培养学生有深厚的同情心,尊重患者;有不怕脏、苦、累的献身精神;有严密观察,冷静果断的工作作风;有对患者、家庭、社会高度负责的责任感。

1.3 课程设计的理念和依据 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创新教育内容的指导思想是以人才培养对接用人需求,以专业对接产业,以课程对接岗位,以教材对接技能。学校组织妇产科护理专业教师及长期从事护理教育的行业专家进行广泛调研,分析行业中的岗位能力及社会需求,构建新的课程标准,遵循必须、够用、实用的原则整合妇产科护理的课程内容,增强教学的实践性、针对性和实效性,促进知识学习、实训实践和职业鉴定功能的整合,推动教、学、做合一,使学生获得更宽的护士职业生涯发展空间,提升学生的发展潜能。

2 教学内容

2.1 教学内容的选取 课程内容充分体现任务引领、职业能力导向的课程设计思想,以开展对生命不同阶段妇女的护理活动项目来驱动,注重“教”与“学”的互动;内容突出实用性、前瞻性,将本专业的发展趋势及新知识、新方法及时体现在课程内容中。内容以项目化的工作过程体现,每一项工作任务对应相应的职业能力培养,使教学内容与临床实际工作过程的能力要求相一致。

2.2 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安排 根据护理专业的整体课程设置,妇产科护理安排在第二学年第四学期进行,总学时88学时,其中理论:实训课时约为1:1,选用人民卫生出版社刘文娜主编的《妇产科护理》。将教学内容整合为六大职业能力,即对女性一生健康进行指导与护理的能力、妇产科护理文书书写能力、妊娠期整体护理能力、分娩期整体护理能力、产褥期整体护理能力及对妇科常见病患者的整体护理能力。在此基础上设置4个学习模块,即支持体系、孕育分娩、健康维系及计划生育,每一模块以工作任务引领进一步设置10大学习情境,将各种职业能力贯穿其中。通过任务驱动、服务驱动来展开知识、技能的教学活动,突出“做中学”、“学中做”的教学活动,使学生能运用护理程序与护理技能对妇女的健康问题、疾病问题提供服务;能运用专科护理知识、专科护理技术、沟通技能对妇女五期正常生理过程、计划生育及优生优育的知识与技能进行护理与健康指导。在强调“三基”的同时,引入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使课堂教学具有强烈的时代气息。学生在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学习相关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培养他们良好的护德护风,特别注意培养他们对病人、家庭和社会高度的责任感。

3 课程教学

3.1 教学对象 95%的学生都是应届初中毕业生,文化基础较薄弱,逻辑推理能力较差,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较差;但她们思维活跃,识记能力较强,善于接受新生事物,学习的目的性还是比较明确的。98%是女同学,对妇产科学习兴趣比较浓厚。如何在教学中激发并维持这种兴趣,并将之转化为学习的动力,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点。

3.2 教学方法 依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综合采取讲授法、设疑法、启发式教学法、情景教学等教学方法,积极推广病例教学法、项目教学法,开发配套的多媒体教学课件,引进和开发临床实用的妇产科护理操作录像,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枯燥的知识生动化、乏味的知识兴趣化。遵循自主、合作、探究的原则,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多动手、多讨论、多质疑,注重作业的优化设计,设计如情景体验、病例分析、社区活动、书写学习感悟、操作技能练习等作业。既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促进学生动手能力、临床思维能力和职业素养的提高。

3.3 实训条件 学校努力完善“校中院”和“院中校”。校内妇产科护理实训室根据医院的布局和设计要求建设,开设有待产室、产房、母婴同室病房、新生儿沐浴室、妇科病房、计划生育室、妇科门诊和产前检查室及其配套设施,配有校内专任实训辅导教师及外聘行业实训辅导教师,既是理论教学的课堂又是实践技能的场所。通过强化训练,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使学生从学校到岗位的跨距缩小,达到专业知识够用、技能要求实用的目的,增强了学生进入临床的自信心。

3.4 课程考核 学生学业成绩的评价采用百分制“334”制度,即日常行为30%,专业知识成绩30%,技能实训成绩40%。既有对职业道德素质的要求,又有对专业知识能力和专业技能水平的要求,符合中职教育的培养目标要求。

4 课程特色与创新

妇产科护理课程的总体设计以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为目标,强调实践技能的培养。注重任务引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突出过程与阶段评价,注重引导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强调课程综合能力评价,结合护理个案分析,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力,注重发展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参考文献

[1] 肖国钢.“说课”的理论与操作研究.教学与管理,2009,6:58.

[2] 左利利.对高职“说课”活动的思考[J].中国成人教育,2008,11:122-123.

[3] 刘文娜.妇产科护理(第2版).北京:人们卫生出版社,2009.1.

上一篇:调经活血颗粒的制备工艺研究 下一篇:脑出血患者钻孔引流术观察及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