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生为本,快乐作文

时间:2022-09-04 09:07:45

以生为本,快乐作文

当前在小学生作文教学中存在着以下几种现象:第一,为作而作,虚情假意。部分学生厌恶作文课,甚至怕搞活动,怕过假期,原因就在于一课、一动都要交作文;有的学生认为作文是写给老师、家长和同学看的,不便写真话,因而在作文里写空话、假话。第二,命题作文偏多,一些学生拿起笔,觉得没东西可写,于是就咬着笔傻想,实在熬不出来,就模仿优秀作文写一篇,甚至抄袭。第三,对学生的期望值过高。老师常常要求学生当堂完成,强调文学创作技法、字数等,导致一些学生对作文望而却步。我们要在作文教学中认真贯彻“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让学生走进生活,“快乐作文”。

一、激发兴趣,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

中国著名教育家孔子提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浓厚的写作兴趣会使学生产生积极的写作态度,推动他兴致勃勃地进行写作。

1.还学生充分的自我展示空间。

为了促进书面语和口头语言的交替发展,我以学生已有的占优势的口头语言带动书面语言的发展,设置了每周话题,并将话题告诉学生,让学生的表达有对象、有目标、有准备。课前抽三五分钟,让学生按学号上讲台练说。这样,学生便感到有话可说,而且说的都是真情实感,不用遵循套路,语言表达就更丰富,加之话题内容大都取材于生活,充满了生活的气息和趣味,听的同学津津有味,我也对说得好的同学大加表扬。学生兴趣提高了,积极性就高了,话题准备更充分了,内容更丰富了。再把说的话写下来,他们就不觉得难了。

我班有一本每周更新的班级作文集,只要你写得好,就有机会入选并展出一个星期,既供同学欣赏与学习,又让发表的同学尝到个人“发表”作品的喜悦。而且每周的更新也在暗示所有同学每个礼拜都要进行创作训练,鼓励大家多写一些好文章。在进行班级作文集的同时,也动员学生为学校红领巾广播站写稿,让全校学生欣赏自己的习作。最后我会选好的文章推荐发表,号召学生向报纸杂志投稿,品味作品发表后的快乐和获取稿酬后的欣慰。成功的创作能使学生产生愉悦的心情,感到写作的无穷乐趣。

3.将激励性评价进行到底

教师要善于发现和表扬学生(特别是中下层学生作文的点滴进步),使他们看到自己微小的进步,增强提高写作的信心,这是培养小学生写作兴趣的关键。(1)对不同程度的学生有不同的要求,进行写作的分层指导。当学生达到相应等级的要求,就给予充分的肯定,这样学生成功的机会就大,写作的积极性得到提高,写作兴趣得到较大幅度的提高。(2)以发展的观点,评价学生的写作质量,扩大表扬面,促使学生在不同的起跑点上向着同一个方向前进。对基础差的学生,寻找闪光点,鼓励局部成功。(一句话或一个字)慢慢的,这样的鼓励会形成一种激励机制,微小的成功点逐渐积累,促使学生从局部成功到整体成功,形成质的飞跃,用发展的眼光评价学生无异于让学生服了一剂“兴奋剂”,对提高学生的信心,培养写作兴趣是很有益处的。

二、走进生活,引发学生写作过程的乐趣

生活是作文的活水源泉,从生活中吸取养料,练就一双发现生活美、发现生活真奇妙的慧眼。叶圣陶说:“要使学生觉得作文是生活的一部分,是一种发展,一种享受。”我们应该让学生认识到作文就在我们身边,“凡是在日常生活中干的、玩的、看的、想的、觉得有意思的就记下来,这便是作文”。

1.增强体验,边做边写。

在练写的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动手动脑,加深体验,边做边写。《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一位同学参观完明珠广场后写的《明珠广场》:

今天星期六,爸爸带我去明珠广场转了转。刚到广场口,我就看到了“织”雕塑。它圆圆的,四周是一条条铜线,像一个大大的毛线团,立在草地上,有三四米高吧。“织”雕塑上有像石头做成的树叶。球里面是空的,小孩可以钻进里面,大人只能站在外面。

沿着台阶,走上广场,看到的是宽阔的圆形广场,靠近中间有旱喷泉。以前我来的时候还喷着水,可是现在连一点水都没喷。

往南是“柯笛”雕塑,只见它像奥运火炬,直冲云霄。我走近它,抬头一瞧,哇!真高,我觉得我头都有点晕了。它的基底部是“曲水流觞”的始发地,它身上穿着黑黑的“衣服”,顺着台阶弯曲而下,非常长,我数了一下,共有20处弯曲的地方。上面滑滑的,要是有水,那情调就更浓了。

2.放飞想象,让学生言有童真。

马斯洛说:“几乎任何一个孩童都能在没有事先计划的情况下,即兴创作一支歌、一首诗、一个舞蹈或一个游戏。”这靠的是什么力量?心理学研究认为,小学生产生意义的主要心理结构是想象。他们正是借助想象和幻想理解生活世界。作文需要想象。放飞想象,我们应该持一种宽容、尊重的态度,给学生创设一种宽松的环境、一个宽广的作文范围,不管他们怎么想怎么写,只要文中有一颗真挚的童心,就予以支持、肯定和帮助。不仅要让学生想什么就写什么,而且在形式上不加干涉,让学生不拘形式,自由表达,这是一种“以退为进”的策略,只有给学生充分的自由,让他们真正自由自在地在作文天地里驰骋,他们心中才会有说不出的,从而萌发作文的兴趣。

如一学生写的《文具盒里的争吵》:

有一天,文具盒爷爷的肚子里发生了争吵,大家都认为自己是小主人最喜欢的文具。

肥乎乎的橡皮先发话了:“如果小主人写错字时总会拿上我来擦,要是没有我小主人写错了字怎么办?”接着铅笔女士也说了起来:“小主人写字时总要用我,要是没有我小主人就没有写得这么整整齐齐、干干净净的字了。”铅笔刀先生也不落后:“要是没有我小主人就不能写字了,要是不能写字橡皮也没有用了。”

正在睡觉的文具盒爷爷被吵醒了,“你们不要争吵了,要是没有你们小主人就没法写字了,你们都重要!”文具盒爷爷笑着说。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表述的过程。为了使每个同学都参与创造的活动中,教师要让每个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有所发现、有所感悟、有所体验,使学生持续地处于兴奋状态,保持写作的兴趣,让学生在广阔的生活环境中体验,写出带有真情实感的文章。

上一篇:克服六大障碍,提高“书面表达”质量 下一篇:体育运动学校英语教学改革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