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加强音乐教育的思考

时间:2022-09-04 05:49:50

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加强音乐教育的思考

摘 要:在音乐教学中,我们强调每位音乐教师都要尽己所能上好音乐课,但教好音乐课,除了需要老师自身的能力之外,还需要老师充分了解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调整教学方式,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让学生获得全面发展。

关键词:心理特点;音乐教育;加强方法

一、中学生的心理特点

初中生受“第二性征”的影响,心理活动复杂多变,心理特点半幼稚、半成熟、依赖与独立相互交织,冲动与矛盾交替,情绪表现明显,意志独立但易受外界环境影响,身心发展不平衡,易出现心理问题;高中生进入青春期,心理发育逐渐成熟,在此阶段,已初步形成世界观和人生观,但因现实和理想的差距,高中生不能正确看待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因此,很多中学生易出现各种负面的心理问题。

二、就学生的心理特点加强音乐教育的必要性

音乐教育已越来越受到教育界的重视,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来加强音乐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其必要性表现如下:①音乐具有极强的亲和力。拿5・12地震中振奋人心的抗震歌曲来举例,很多学生听了这些歌曲,激起了他们的共鸣,爱国热情油然而生。②能使学生洗涤心灵。当教师根据学生不同阶段的心理特点来进行音乐教学时,可以使学生获得心灵的洗礼。③有利于学生性格的完善。因为家庭背景的不同,很多学生会出现自卑心理,而很多音乐人的出生背景并不好,鼓励学生发现这些人身上的闪光点,有利于学生性格的完善。④有助于学生进行心理认知。让学生从各个角度对音乐作品进行赏析,能帮助学生发现自我,进行更好的心理认知。

三、如何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加强音乐教育

1.课内音乐活动

(1)在音乐课上积极讨论,激感体验,克服心理障碍。在学习某首歌曲的时候,教师可以试着引导学生对歌曲里蕴涵的意义进行讨论交流,通过讨论,学生可以发现自己心理不同层次的需要,透视自身潜意识的情感,然后老师可以根据他们投射出的内心深处的东西进行分析,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2)做好音乐欣赏的交流,让学生放松身心,健康成长。在中学音乐教学中,在音乐欣赏方面,应增加一些有意义的、对人生有所启发的音乐,这是因为中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开始逐渐成熟,他们以一种全新的视角看世界。

(3)开展音乐游戏活动,提高学生的心理抗压能力。比如在学习歌曲《友谊地久天长》时,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团队游戏,在游戏开展过程中播放音乐,锻炼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使其拥有开朗的性格。因而,在音乐教学中,多开展一些有意义的音乐游戏,有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

(4)开展合唱合奏活动,提升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团队合作能力。经常开展合唱合奏活动,能培养学生们的集体荣誉感。有研究表明,个体在音乐集体活动中获得的成功能大大提升个体的自信心,促进心理健康。教师可以根据教材,编排一些集体合唱的歌曲,以集体的形式参与表演。

(5)鼓励即兴创作,升华学生的情感体验。在学习某个音乐作品的时候,老师可以鼓励学生根据音乐的旋律、歌词,用线条、颜色或者声音将自己所感受到的情景展现出来。这些即兴作品都是学生内心情感的投射,教师可以根据这些作品对学生进行正面的疏导,升华他们的情感体验。

2.课外音乐活动

(1)以学校为单位定期举行主题音乐活动。在这些音乐活动中潜移默化的加入一些道德、法律的知识,让学生在参加活动的同时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2)提供一定的音乐场所供学生休闲放松。学校可以专门提供供学生休息的音乐休息室,让学生缓解压力,利用音乐来减压,可以促进生理和心理的放松。

(3)进行课外特别音乐辅导。教师可以对个别在音乐集体活动中不能消除心理障碍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根据心理特点,开展个别的音乐活动,提高学生的心理抗压能力。

总之,中学生的心理复杂而多变,在中学音乐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积极开展音乐活动,充分发挥音乐对心理疏导的特殊功能,帮助中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参考文献:

[1]徐俊冕.心灵重塑[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1.

[2]王福生. 论音乐教育对青少年心理素质优化作用[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06(4).

(作者单位:山东省胶州市第二十三中学)

上一篇:和谐教学在美术课堂中的运用 下一篇:点燃学生『积极情感的火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