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日梦背后的苦恼

时间:2022-09-04 04:43:33

“我的白日梦”

星期五晚上,我妹妹发高烧,从晚上吵到了早上六点。大家都在旁边陪她,到了六点她终于睡觉了。我们各自回房睡觉了。睡到了下午,在这段时间里,我做了一个梦,是另一个世界一个家庭的生活,也是四口之家。

在这个家中有一位任劳任怨、聪明机智、温柔的母亲;有一位工作勤劳、爱家、聪明的父亲;一位可爱活泼的妹妹;还有一个成绩好、乐于助人、为父母分担一些事情的哥哥。

梦中讲述了他们一天的生活。

早上母亲起来做早餐,早餐的香味把其他三人从梦里勾了出来。大家穿好衣服都来到餐桌上;母亲把早餐分到了各人的前面,大家吃得津津有味。吃好后父亲开心地送儿子上学,母亲和女儿就去菜场买菜。

上课了,哥哥认真听课,积极举手发言,读书最响亮,整堂课就很开心地上完了。母亲和妹妹一个做家务,一个在写字画画。学校里下课时,哥哥坐在座位上写作业或为下节课做准备。单位里的父亲在辛勤地工作,没有丝毫偷懒。家中母亲带着女儿去公园玩。

放学了,哥哥从学校出来,很快回了家,马上回房间做作业,做的背的都认真完成,没有马虎。不一会儿,父亲工作了一天回来了,父亲休息了一下,母亲就把晚餐端了出来,大家吃完了饭,哥哥继续写作业,父亲看报纸,妹妹看电视,母亲做家务。哥哥把作业写完了,给父亲检查,父亲认真检查了作业,大家就睡觉了。

我们的世界为什么这么不美好?大家不能像上面故事中的人物一样呢,唉!

这是一篇以“我的 梦”为题的作文,小作者补全题目写了以上这篇《我的白日梦》。批阅的时候,我思绪万千,在本子上写了“心中所愿,梦中所想”的批语。当我把这一篇文章朗读给学生听时,全班哄堂大笑。

我思绪万千的原因和学生哄笑的原因是一样的。因为我们大家都知道这位小作者写的就是自己和自己的家,而梦中的自己和现实中的自己是截然相反的。我读出了白日梦后面的无奈,而学生显然没有一下子明白。我制止了学生的哄笑,并且告诉他们:透过梦思考一下作者的心理,如果你笑,表明你还没有读懂作者的心思。

“白日梦”

这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呢?我称呼他为奇,不仅因为他的名字里有一个“奇”字,更多的是我认为他该是一个奇异的孩子,一个有着独特个性的奇孩子。奇,在这里是独特、个性、聪慧的意思。

在整个学校生活中,奇是一个上课坐不住,嘴巴闲不住,手脚停不下来的孩子。即便无人跟他对话,他的嘴里也会不断发出各种各样的声音;即便没有人跟他玩,他也会把手放在别人的桌子上、头上、文具上;即便是一个一个排好的队伍,他也会自顾自地在同学的后面手脚并用练气功一样运动。

总之,这是一个停不下来的孩子,与梦中的哥哥截然相反。这就是同学哄笑的原因。人说,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心有所愿,梦有所现。透过这个与事实截然相反的白日梦,我们可以看见奇心中的苦恼。曾经,我还在一篇文字里看到他写过这样一句话:“我求求我自己了,让我乖一点吧!”这就是心理上对自己错误的了然与行动上无法克制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从奇心理的角度讲,对自己的错误已经发展到梦中也想的地步,发展到求求自己的地步,对于一个十几岁的顽皮男孩来说,我非常肯定孩子的情商与进取心。

《芝加哥论坛报》上曾经看到过一篇报道,其中有这样一个让我震惊的结论:上帝让右手成为右手,就是对右手最高的奖赏。上帝让善人成为善人,也就是对善人的最高奖赏。同理,让好孩子成为好孩子就是对好孩子的最大奖赏,让坏孩子成为坏孩子,就是对坏孩子最大的惩罚。作为一个坏孩子,上帝在惩罚他,痛苦就是惩罚的结果。所以,我深深地同情“坏孩子”。

卢梭说,“每一个年龄,人生的每一个阶段,都有其自身的完美。”“在万物的秩序中,人类有它的地位;在人生的秩序中,童年有它的地位……应当把孩子看作孩子。”上帝创造了你,然后把模子打碎了。因此,每一个人,一定是不同的。有的孩子早早懂事,有的孩子心理年龄比较落后;有的孩子家庭教育背景良好,有的孩子家庭教育缺失。由此,我们要发现一个真实的孩子,所发现的孩子一定要是他本人,而不应该是邻家孩子的参照物,也不是父母老师心中的理想品。然后,从这个孩子出发,设计切实的教育手段。

因此,我所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理解他。理解他的缺点也是他的痛苦;理解他在顽劣的背后也有想要改正并且成为好孩子的美好愿望。

在弗洛姆看来,一个孩子将来是否能爱,是否幸福,是否能发展理智以及是否有特殊才能,是否能进行艺术创造活动或才智出众,所有这些可能性,都是种子,在有条件发展的情况下,都会开花结果,反之,如果不具备发展条件,就会枯萎。一个重要的发展条件,就是在孩子生活中起重要作用的人应该相信孩子有这些发展的可能性。我认为,老师和父母都是在孩子生活中起重要作用的人,因此,作为老师,相信孩子,才是在实施教育。

由此,我所做的第二件事,就是相信。相信孩子,就是相信种子,相信岁月,就是相信假以时日,假以等待,我们的奇一定会逐渐摆脱陋习,学会自制。

同时,作为教育者的我们,还一定得明白这样一个教育原则:所谓教育,是指自我教育。一切外在的教育,是为自我教育服务的。试想,自我教育失败,外在教育有什么用?上帝是无法叫醒一个装睡的人的。

因此,我做的第三件事,就是要抵达奇的心灵。通过心灵的持久触动、震荡,刺激他的进取心,让他对自己有所行动。

为此,我细心地关注他的一举一动,发现他的可爱之处、智慧之处、骄人之处、安静之处,大张旗鼓地进行表扬,甚至经常把他偶尔的良好表现做成幻灯片,当作班会课内容之一展示。为此,我持久地用文字书信的形式与之进行沟通。我觉得,只有当一个人心灵宁静下来的时候,教育才有可能发生。当他静静地阅读老师写给他的真诚的交流的时候,内心一定会有所作为的。

张文质老师说:“我常常发现,更可怕的是人失去耐心,缺乏最基本的修养;更可怕的是不自知,自我陶醉,自甘粗鲁、卑俗,有时候这一切才是教育更为具体、尖锐的问题,但是它往往被各种任务、指标、困难遮蔽了。因此研究教育,最需要的是倾听、观察、记录和描述,研究教育就是‘回家’,回到教育,回到细致、持久的省悟之中。”有时候,教育其实没有高深的学问。真诚的爱,真实的爱,真诚、真实,都是爱的本质,既然是爱的本质,那么爱在,真诚与真实就在。我们面对的孩子比大人都要真实得多,他们一定能够识别爱。师生情感上的沟通,才使得教育的发生有生长的可能。

当然,对于他的错误,我也不会视而不见,虽然我对他父亲隐瞒过他的一些错误。当他因犯错误留下来谈话时,我对他的父亲则说,是因为帮他讲解作业才留他的。那一刻,孩子的眼睛里掠过一丝感激。告状绝不是好办法。我们的最终目的是教育,而不是宣泄愤怒。

一首歌中唱得好,“我们都是好孩子,异想天开的孩子。”善心的失落,总是一点一点开始的。小时候因为没有第一批入队,孩子会哭,现在无所谓了,连红领巾都不愿戴了。小时候,看见老师会恭恭敬敬地鞠躬,叫“老师好”,但现在见了老师也不打招呼,甚者背着老师还叫名字,甚至还骂老师。所以,戒备一些小事情,在小事情上较真,这是一个教育的原则问题。

“白日梦”将不是梦

我总是在想:相遇,实在是一个美好的词。我和孩子,不同的脾性,还有不同的年龄。但是,我们自从相见,就被捆绑在一间小小的教室里。从此,我,他们,就为了彼此的靠近,不断地努力。我们相互磨合,不断理解,慢慢体谅。相遇,是师生这对古老的舞伴在教室的舞池里美妙旋转的时刻。陪伴他们,爱护他们,相信他们,是我教育的宿命,更是我们教育的使命。

最后,我还是想回顾一个最近发生的镜头,来结束我的这个案例,也以此来再次告诉我们的老师,孩子是美好的。

发语文试卷了。奇拿到了自己的试卷,大声喊起来,76分。我对着所有的同学说:“是的,奇76分,超过了许多许多同学的分数。”而奇接下去的表现呢,令我有一种流泪的感觉。他好像是中举了的范进,不停地重复着:“76分,真的76分啊。”看看分数,然后不由自主地笑起来,再看看,又笑起来。

(作者单位:浙江桐乡市第六中学)

上一篇:激进市场策略、研发能力欠缺与中兴通讯巨亏 下一篇: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活动中的内控制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