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歌手 中韩两版之间的暗战

时间:2022-09-04 03:48:53

如果说2012年是《中国好声音》的一年,那么2013年绝对属于《我是歌手》!最近,一些有才的网友在网上挖出了原版的《我是歌手》,对着两版一期一期地进行了“仔细研究”,对比之后,在网上掀起了“口水战”,有支持原版的,有支持中版的。吵来吵去,炒红了《我是歌手》,《我是歌手》的走红,是偶然还是必然?在看过中韩两版《我是歌手》后,不难得出答案。

韩版《我是歌手》是一档已经取得高收视率的成功的节目,为什么它能够走红?是因为它的创意和制作。众所周知,韩剧和韩综艺都是以制作精良著称的,对于站在同一起跑线上的韩国制作团队来说,创意决定了一切。在娱乐商业化的韩国,过度包装的偶像歌曲泛滥,草根选秀节目层出不穷,反其道而行之,让成名过的歌手以新人的姿态站在舞台上,用纯粹的音乐来打动人心,这种模式,不仅仅能够带给观众返璞归真的音乐体验,还能唤醒对那些已经被新生代歌手“拍在沙滩上”的老牌歌手的回忆,正是这样独特的创意,成就了《我是歌手》这个节目。

遵循着原版成功的模式,把节目移植到中国,比起开发出一档新的节目,风险要小得多,从这一点来讲,中国的制作团队无疑是聪明的,他们选择了一条捷径。如何把这样一档优秀的节目引进中国,并让它存活下来,成为制作团队首要的难题。节目的开篇,制作团队很好的抓住了韩版的精髓,不过,随着节目的播出,与原版的差异也因为观众过高的期待而被放大,成为节目的硬伤。

观众普遍认为的两版之间的相同点是什么呢?

首先,节目的内容、形式、流程,包括一些细节方面和原版几乎完全一致,从歌手们到达电视台开始,他们神秘的出场之后,被安排在完全隔离的休息室,然后独立的进行彩排,直到歌手登上舞台开始演唱,摄像机全程无死角的进行了跟踪拍摄。歌手们紧张,茫然的表情和语言都被镜头捕捉了下来,在不知道对手是谁的压力之下,歌手们似乎更容易进入到比赛的氛围,观众们的情绪也很自然的被带入其中。这种制造悬念的开场,颇有美剧的风格,也是原版的精髓,中版很好地展现了出来。在细节方面,制作团队也尽力还原了原版的风貌,比如,对于歌手彩排时间的安排精确到了分钟;歌手登上舞台后简练的开场;歌手蹩脚的主持和自我宣传等等。

其次,两版节目参赛歌手的投入状态都很真实,歌唱实力也都很强。每场第一期的竞赛,歌手们演唱自己的成名曲,比如在中版《我是歌手》首场竞赛中,羽泉演唱的《心似狂潮》,陈明演唱的《等你爱我》,和黄贯中演唱的《海阔天空》等等,都是能打动人心的经典歌曲,当这些熟悉的歌声响起的时候,台下的观众,包括电视机前的我们,都没法“淡定”了。在第二期的淘汰赛中,歌手们往往选择能引起观众共鸣的歌曲进行改编,经过一周的重新编曲和排练,他们再次站在这个配备了顶级音响和乐团的舞台上,面对实力强大的对手,和台下手握生杀大权的500名观众评审,流露出难以掩饰的忐忑和紧张,这些表情通过摄像机完整地呈现在了观众的眼前,为了不被淘汰,歌手们将自己的演唱技巧发挥的淋漓尽致,黄绮珊演唱完那首《离不开你》时,太过于投入,差点虚脱在舞台上。歌手现场忘情投入的演唱,带给了现场观众演唱会般的视听体验。

在观众的选择上,中版也是和韩版一样分为了5个年龄层。更加绝的是,在这些观众里,一样诞生了不少“表情哥”、“流泪姐”,这是巧合吗?当然不是!在韩版的《我是歌手》中,观众的表情抓拍非常多,加上后期的剪辑,呈现出来的效果,就是台下的听众和台上的歌手“表情同步率”相当的高,当歌手们闭目倾情演唱时,观众们也在台下闭目吟唱;当歌手们忘情投入掏心掏肺时,台下观众已是泪流满面…… 。显然,中版在这方面也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首先,在选择观众的时候,报名的观众必答的问题之一是:“你是否曾经为一首歌流泪?歌名及原因?”经过层层问题挑选出来的观众们,在正式进入录播大厅之前,还需经过现场导演的培训,如:“当摄像机对准你时,不要扭捏躲闪”,“要自然地表达情绪”,“想站起来就站起来,想怎么动就怎么动”等等,如此良苦用心,观众们自然是心领神会了,由此不难看出,在这场真人秀里,“主角”不光是站在舞台上的歌手,观众也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在宣传上,两版都造足了话题,韩版的《我是歌手》,在宣传方面做足了功课,比如伴随着比赛,产生的“某某歌手和某某歌手在台下掐起来了”,“某歌手因压力过大现场失态”等等,更厉害的是,连韩国总统李明博也站在了宣传队伍里。中版虽然没有总统站台,在制造话题方面也使出了浑身解数,比如参赛歌手们纷纷爆料如何在制作团队“忽悠”下参赛;还有网上流传的某某著名歌手拒绝参赛是因为怕被淘汰丢脸,等等,在节目还没播出时,话题已经在网上炒得沸沸扬扬了。

那么,两版之间的差异在哪里?

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第一,韩版《我是歌手》所选择的歌手资历更一致,而中版参赛歌手们的资历明显不是同一个水平,没有达到节目的定位,这是节目的硬伤之一。韩版和中版《我是歌手》节目组的定位都是过气顶级歌手的PK,比如韩版第一期参加的7名歌手,李素拉,郑烨,白智英,金范秀,朴正炫,金建模,尹道贤,都是出道十年以上,都发行过多张畅销专辑,都有自己的代表歌曲,都曾经是最顶尖的歌手;而中版的第一期参赛歌手,除了羽泉,陈明,齐秦,黄贯中外,别的歌手都没有达到过“顶级”的程度。客观地说,由于中韩两国娱乐环境不一样,过气歌手的境遇也不一样,在韩国,与娱乐业的发达成反比的是,娱乐市场容量太小,过气歌手演出的机会并不多,《我是歌手》这样一个平台,正是他们所需要的,所以节目组能够选择他们需要的歌手;而中国的过气歌手,还是有很多商演的机会,所以节目的吸引力并没那么大,选择权在歌手手里,节目组没有能力召集那么多的“顶级”歌手。

第二,两版节目中都设置了 “经纪人”的角色,但因为角色定位、人选素质等原因,所起到的作用大小也不同,直接影响了节目的趣味性。韩版的“经纪人”,是由韩国的知名搞笑艺人组成,这些艺人,有着丰富的主持经验和临场发挥能力,超强的搞笑功力也令节目增色不少。相比之下,中版的“经纪人”就过于寒碜了,中版的“经纪人”大都是芒果台自家的“二线”主持人,“演技”不佳,虽然也尽力地模仿了韩版,但是综艺素质显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练就的。韩版的开篇,经纪人占了很大的戏份,对于烘托歌手的出场氛围,起到了很好的作用,而中版,直接省略掉了经纪人和导演组一起选择参赛歌手这一环节,很显然,制作团队也明白,中版的“经纪人”是无论如何也完成不了如此“艰巨的任务”。在韩版中伴随着比赛的进行,“经纪人”直接参与了歌手的编曲,表演,为歌手提供了很多切实的帮助,更像真正的经纪人,而中版的“经纪人”明显就弱势了很多,更像是“打酱油的”。

第三,韩版侧重于娱乐,而中版侧重于音乐品质。这种差异,没法说哪个版本更好,也正是因为这个差异,让网友们分为了两大“阵营”,互相吐槽。韩版《我是歌手》是一档兼具娱乐和高品质音乐的综艺节目,娱乐一直贯穿始终,在歌手们紧张的比赛中,一直能看到经纪人的插科打诨,一张一弛之间,赚足了观众的眼泪和笑声,与之形成对比的是,中版的《我是歌手》,从头到尾,只有歌手和经纪人的紧张感;在舞台上,韩版的歌手表演与唱歌并重,更在意舞台的整体效果,灯光更绚丽,甚至有的歌手自带伴舞团队,而中版的歌手,不管是抒情曲,还是摇滚乐,除了与乐队的配合,基本上都是靠自己的唱功“撑场子”,灯光更是单调,呈现出来的更像是一场音乐会,而不是演唱会;在剪辑方面,韩版在歌手的演出中,会切入一些歌手的采访,经纪人的评价以及观众的表情等,中版则会保留歌手完整的演唱,观众表情的切入不会喧宾夺主。虽然两版的侧重点不一样,但是各花入各眼,看官们真没必要太过较真,非得分出个高下。

一档引进节目能否移植成功,遵循原版的成功模式固然重要,但是根据大环境的不同,适当的本土化也很重要,中版《我是歌手》在引进完整赛制的同时,淡化了娱乐的因素,强化了歌手和音乐本身的魅力,这种取舍并没有绝对的对错。从已经播出的节目来看,中版呈现出来的是更纯粹的歌者的舞台,曾经或者现在站在这个舞台上的歌手,通过这个节目,以自己的歌唱实力,重新回到了我们的视野,这,本身就是一种成功。

上一篇:追忆《四世同堂》乱世歌一曲 下一篇:陈文贵,“零差评”的背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