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吐槽 不春晚

时间:2022-09-28 07:51:16

从1983年的首届春晚,到2013年的蛇年春晚,31年来,春晚不知何时起已经从年年不可或缺的年夜饭大餐,变成现如今供观众吐槽的巨大靶子,或许就是从“吐槽”一词流行起来开始的吧。

明显感觉到,好像也就是刚刚过初四初五,春节的“劲儿”明明还没过,春晚就像那瞬间绽放后消逝的烟花,除了李云迪王力宏“分手”,刘谦“第三者插足”还在炒的火热以外,无论是“腹黑体”还是“你摊上事儿了,你摊上大事儿了”都烟消云散,被大家忘的差不多了,留下的鞭炮残骸,还有谁会理会啊!其实笔者真的想问,“这到底是怎么了?这到底是为什么?”

作为一个90后,在笔者的记忆中春晚也算是印象深刻的,甚至是很喜欢的。虽然有时候看不到期待已久的节目也会失望,看到不喜欢的节目也会不满,但是我更在意的是那一刻和家人一起看节目,一起欢笑的幸福感,这才是万众期待的春晚的意义所在,而且应该有很多人都是这样想的吧。然而,真的等看到春晚的时候,不管从什么角度看,春晚都是供观众吐槽的巨大靶子,虽然31年来都是这么过的,但是却愈演愈烈。

或许是因为小时候网络不发达,没什么娱乐方式,每年春晚都会看好几遍,小品相声更是看到张口即来,但是听到还是会笑。但是如今,网络发达了,春晚貌似跟不上潮流了。特别是当有了微博之后,关于春晚的微博比春晚本身都“热闹”,都“好看”。各路“评论家”、“牛人”像打了鸡血一样,魔术解密、小品吐槽,各种关于假唱、托儿的怀疑,演员之间的基情八卦之风,观众们从这个文字配小图的“舞台”上获得的信息和笑料,显然要比从电视机上看到的多得多。

难道说春晚真的是粗制滥造到如此地步?时代在前进,科技在发展,而春晚却在飞速后退?有网友说,春晚像新闻联播,到处歌舞升平、一片美好,表演得东西太非主流了,我们这些劳苦大众接受不了。也有网友说,连续几年没看春晚了,觉得不好看,应该多些相声与小品,毕竟人们都忙碌了一年,都想在看春晚的时侯多乐乐!把舞蹈之类的去了吧,没意思,无论是八零后还是九零后都感觉没意思!也许网友们说的有一定的道理,但是在笔者看来,大过年的不看点儿美好、喜庆的东西,难道要细数一下一年以来的辛酸和痛苦吗?而且,春晚不单单是给八零后九零后演的吧,不能他们不喜欢就不演了。全是相声小品的话直接去德云社就行了,还看什么春晚啊! 还是那句话,春晚是全国人民的,既是春节的喜庆,也是团圆的幸福,如果把一家男女老少聚在一起,估计每个节目都有人喜欢了吧,当你看到自己的亲人开心的时候,难道你不开心吗?

然而,“吐槽”之所以如此流行,也是因为它是时代的契合体。所以,网络微博上的另一台“春晚”也可以有,这说明时代进步了,观众审美也提高了,这是另一种娱乐需求。这里不用强迫自己去问候别人,也没有新闻联播似的“非主流”,看到的都是有趣的吐槽“大实话”。而且,新一代的年轻人正在渐渐成为春晚的主体观众,春晚也应该更多的听听他们的声音,迎合他们的口味。而“微博春晚”正是倾听“民意”,获取建议很好的渠道。因此,电视机里的春晚加上微博里的春晚,才能照顾到最大多数人的口味,让喜欢赵本山和喜欢喊“王力宏李云迪在一起”的人都有的看,有的笑。

所以,希望我们对春晚还是有期待的,如果你喜欢春晚,你可以期待赵本山重返春晚舞台;如果你不喜欢春晚,你可以期待王力宏和李云迪“重归于好”。但是,无论如何我们一定不能忘记的,我们始终期待的是心里那个永恒的“春晚”,那是每年十几亿返乡大军,风雨无阻,无论路途有多“囧”都要回家团聚的心,因为无论黑发还是白发都是牵挂。

不管怎样,今年的烟花算是好看,余光尚在。在单一话题占据公共话语的时间越来越短的时代,即使有不同的声音,我们也不该在这个瞬间消散的东西上表达与倾注太多的感情与时间。当没有春晚的时候,无论是现实中还是微博上,我们还可以谈谈《西游·降魔篇》,谈谈周星驰凭借丑陋无比的猪妖和可以变成巨大猩猩的“小巧精致”的孙悟空,到底如何打败三个屌丝青年欢乐无限演绎的《泰囧》创下的票房奇迹;也可以谈谈新版《笑傲江湖》中的东方不败是怎样变性又恋上令狐冲的;还可以谈谈揭幕的奥斯卡获奖影片到底是哪里够“奥斯卡”…… 毕竟无论春晚如何,春晚过后我们还要继续“找乐子”,话题不断在更新,也更新鲜有趣,重要的是也更能提升我们的“吐槽”功力,准备来年“再战春晚”。

上一篇:大器晚成 4期 下一篇:追忆《四世同堂》乱世歌一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