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

时间:2022-09-04 03:25:21

二维码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

摘要:在临床护理中应用二维码技术记录患者的基本信息,为患者的抢救争取宝贵的时间,并且可以有效地减少医护工作中的失误。

关键词:二维码;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5-0515(2013)4-108-01

二维码是用某种特定的几何图形按一定规律在平面(二维方向上)分布的黑白相间的图形记录数据符号信息的新一代条码技术[1]。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二维码作为一种新的信息技术在人们生活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例如票据识别、网上购物、手机支付、储存运输、食品追朔、设备管理、图书借阅、身份识别等。二维码信息量大、容易进行快速自动数据采集,在国内外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快捷便利的信息交流方式,能在不同应用环境下对二维码进行快速可靠地识别也是目前研究的热点。

在医疗领域中该技术可用于记录患者的基本信息,为患者的抢救争取宝贵的时间,并且可以有效地减少医护工作中的失误。

1 临床护理中二维码的使用与管理

二维码在临床应用中体现在病人手腕带、输液胶贴上、口服药胶贴、肌肉针胶贴上。为了加强患者的安全管理,减少差错发生,方便医护人员核对,我院2012年开始使用PDA(移动护士工作站)识别记录患者的二维码信息。

患者入院时由电脑直接将含有二维码的手腕带打印出来佩戴在患者右手腕上,手腕带上填写患者的完整信息,包括姓名、性别、床号、科别、住院号、血型、过敏试验阳性等。当医生开出电子医嘱后,主班打印出医嘱单,双人核对后,打印出含有二维码的输液贴、口服胶贴、肌肉胶贴。治疗过程中,首先使用PDA对准患者手腕带上的二维码垂直扫描,听到悦耳的“滴”的一声,PDA屏幕上即可显示该患者的在院信息及医嘱信息。然后扫描输液瓶签或注射卡的二维码,两者相符,相应医嘱前打钩,再点击保存;如果信息与该患者不对应,会弹出大红叉“×”,提示信息核对错误,同时有低沉的提示音。此时执行护士及时查找原因:1. 拿错输液瓶;2. 日期错误;3患者未打完输液但已经办理出院手续;4. 临时医嘱按长期医嘱扫描。

2 结果

二维码准确地记录了患者的基本信息,有效地杜绝了护理工作中的失误,为患者的治疗和抢救争取了宝贵的时间。

3 讨论

传统护理查对制度仅靠口头称谓及床头卡进行核对,而患者有时会疏忽或不在意随口误答,有时是由于手术麻醉或术后为清醒不能作答,还有语言交流障碍的患者或者听力障碍的患者不能有效应答等。手腕标识带的使用和查对,提高了查对患者信息的准确性[2]。二维码不仅记录了患者的基本信息,而且记录了患者的医嘱信息,并且贯穿于从患者入院到出院的整个治疗过程中,与手腕标识带联合使用,具有更加可靠的准确性。

患者手腕带上的二维码实现信息联网,患者住院期间在全院其它科室检查或会诊时,都能扫描到患者的信息,为护理安全管理提供了可靠的辅助工具,有效减少了因识别患者错误而产生的护理差错事故。

二维码打印在患者手腕带上,手腕带属于一次性物品,由无毒、防过敏的软塑料制成,表面光滑,质地柔软,防水,信息不易消失。同时,高龄患者或不认识字的患者走错病房楼层,患者在外发生意外,通过扫描患者手腕带的二维码信息可以及时和患者所在病区取得联系,增加了患者的安全感。

参考文献

高彦受, 许春根. 安全实用的二维码研究与实现[J]. 信息网络安全, 2012, 10: 47-50.

耿荣萍,卢彩霞. 手腕标识带在特殊患者中的应用[J]. 护理学杂志, 2010, 25(4), 80.

上一篇:关于完善体检护理管理的实践探索 下一篇:妇产科护理中的安全隐患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