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察与赞美诗》 教学设计

时间:2022-09-04 03:21:14

《警察与赞美诗》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1.通过分析小说情节与人物形象,深入理解把握小说主题,培养学生深入探究文本的习惯与能力。

2.品味小说幽默的语言特色,体会作者“含泪的微笑”的艺术风格,培养学生运用语言作文实践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过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引导点拨。

方法:合作探究学习,小组讨论学习。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了解美国社会下层人民生活的贫穷,认识其社会是非混淆、善恶颠倒的本质;树立正确的社会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分析小说曲折巧妙的情节,深入理解把握小说的主题。

(二)品味小说幽默、讽刺的语言特色,体味“含泪的微笑”的艺术风格。

三、解决方案

通过对故事情节深入浅出地分析,深入文本,采取分小组讨论的方式深入理解把握文章主旨,进而使学生形成自己对小说人物及其主旨的理解;通过分析经典句子,深入品味小说语言特色,学习这种语言特色并尝试运用到自己的作文写作中。

四、学习过程

(一)导入。

以欣赏赞美诗音乐片段,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二)梳理情节。

请学生简要概述故事情节,用简练的语言概括各部分的内容。

(三)深入探究,把握主旨。

1.情节分析(通过设置问题、思考讨论问题,深入文本进行探究)

问题1:

流浪汉苏比的冬居计划是什么?

苏比不接受慈善机构施舍而选择监狱说明了什么?

问题2:为进监狱过冬苏比可真是煞费苦心,他做了哪些努力?结果如何?

明确:

问题3:在苏比“做坏事”的时候,警察有怎样的表现?

明确:(1)骗食未遂——警察不知

(2)砸破橱窗,“在警察的脑子里苏比连个旁证都算不上”——警察不信

(3)白吃挨揍,“警察先是笑了笑,顺着街走开去了”——警察不理

(4)调戏女人,警察“盯住他”,“还在盯着”,“老盯着”,苏比“懊丧地在警察身边走了过去”——警察不管

(5)扰乱治安,“警察让警棍打着旋,身子转过去背对苏比,向一个市民解释”——警察不究

(6)偷盗绸伞,警察“急匆匆地跑去搀一位穿晚礼服的金发高个儿女士过马路”——警察不暇

讨论4:通过苏比的六次努力和警察的表现,我们可以看出当时美国具有怎样的社会现实?

明确:

思考5:警察是在什么情况下抓苏比的?请从文中找出苏比被抓时心理活动的句子,并简要分析。

明确:(1)庄严虔诚的赞美诗唤起他对一生中美好时刻的回忆“生活中有母爱、玫瑰、雄心、朋友,以及洁白无瑕的思想与衣领”。

(2)对堕落现实的憎恶——他憎厌“那堕落的时光,低俗的欲望,心灰意懒,才能衰退,动机不良”。

(3)弃恶从善的决心——“他要把自己拉出泥坑”,“他要重新做一个好样儿的人”,“他要重新振作当年的雄心壮志”,“他要做个煊赫一时的人”……

探究思考6:

当苏比决心重新做人时,按常理应该有一个好的结局,然而作品却安排苏比被警察被判入狱。这样的结局是给人遗憾呢,还是一种艺术的成功?

令人称道的结尾:欧·亨利手法和“留白”艺术

*小说的结尾,笔锋一转,让主人公的命运来一个一百八十度的变化,苏比进了监狱,既出乎意料,却又在情理之中。

*可怜的苏比他最后怎样了呢?想象听到宣判三个月监禁后,苏比的心情又会怎样呢?文章就是采用了“留白”的艺术手法,给读者以丰富的想象的空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你心中有了自己的苏比,这不就是最完美的结局吗?

2.人物形象分析

问题1:有人同情苏比,有人鄙视苏比,你如何评价这一人物形象?说说自己的看法。

明确:对苏比的评价:

*好逸恶劳

*不可欺侮的傲骨

*本性善良、上进心尚未灭

*对他态度只能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3.主题归纳

苏比想进监狱故意惹事是一种反常的心理,让我们不得不深入思考:为什么会有人愿意到监狱里去?为什么警察会对一些不良现象视而不见?这一连串可笑的事件不是一种巧合,在引人发笑的背后,是当时是非不分、黑白颠倒的现实。正因为当时社会的不合理,我们看到了上层大人物生活的奢华和享受,底层小人物的无奈和辛酸。故事带给我们的是一种苦涩的笑。然而可笑的东西只是浮在表面,沉淀在更深处的是一种社会的悲哀。

引用:

如果你爱他,那么就把他送到纽约,因为那里是天堂;如果你恨他,那么也把他送到纽约,因为那里是地狱。——《北京人在纽约》

(四)品味语言。

1.问题

(1)小说在语言运用上有怎样的特点?

(2)这种语言特点对表现主题有什么作用?

2.佳句鉴赏练习

*多年来,好客的布莱克威尔岛监狱就一直是他的冬季寓所。

(拟人、反语;形象地表现了苏比的处境,以及包含对监狱的嘲讽)

*每天晚上,这里汇集着葡萄、蚕丝与原生质的最佳制品。

(借代;讽刺了上层社会生活的奢侈,社会贫富差距大)

*那警察急匆匆地跑去搀一位穿晚礼服的金发高个儿女士过马路,免得她被在两条街以外往这边驶来的电车撞着。

(夸张;讽刺了警察只是为上层社会服务的本质)

*他一节一节地撑了起来,像木匠在打开一把折尺,然后又掸去衣服上的尘土。

(比喻;形象表现苏比被摔后动作的机械僵硬,形态狼狈)

3.语言归纳

小说中通过夸张、比喻、拟人、反语、借代等修辞手法,来使语言达到幽默的艺术效果。有些幽默语言看似轻松,实则沉重。

(五)作业布置。

苏比的结局让我们唏嘘不已,请尝试模仿作者的语言特色,想象苏比最后宣判时会是怎样的心理,以此写一个小短文,要求不少于200字。

(六)教师寄语。

美好的前途来自于自强自立,用自我的努力找到属于你的自尊。自强自立,与成功有约。——,《做人的原则》

上一篇:如何增强语文课堂阅读的效果 下一篇:李增援 让子弹穿上隐身衣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