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激活课堂的再思考

时间:2022-09-04 03:00:31

对激活课堂的再思考

摘 要:课堂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创造奇迹的人生舞台,每一个四十五分钟都充满渴望、未知与追求。那是一个发挥师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过程;是一个实事求是,把理论诉诸实践的过程;是一个启迪智慧、施展才华、张扬个性的过程;是情感体验、知识扩张、思维飞跃的过程。国家《英语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提倡任务型教学模式,把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落实到教学过程里,提倡实践、体验、参与、交流和合作的学习方式,实现任务的目标,感受成功,强调学生用英语做事。由此可见,面对具体班级、具体情况下发生的具体问题,自我设计的具体活动是激活课堂、创造奇迹的关键。本文将从活动的目标、活动的内容、活动的组织形式、活动过程中的心理因素四个方面加以论述。

关键词:过程;任务;活动

一、多元智能化的活动目标

语言学习不是独立的教育过程,语言的发展总是和学习者其它方面的发展相联系的。青少年在发展认知能力、获得关于世界的知识、在社会化的过程中,语言发展才具有了动力和原由。教育者应提供对学习者全面的发展和社会发展具有价值的活动,培养的目标必须多元化、智能化。

目标1:语言知识和各科知识相融合

跨越狭隘的学科界限,树立“大学科,大英语”的概念。英语作为一种记录与传播的符号,被用来完成一个个任务的工具,它所承载的内容可以是自然科学方面的客观规律,也可以是风土人情地貌的人文科学。挖掘课文本身资源设定语言的教学目标,如词汇、语法结构、语法功能及与此相关的自然社会知识,并对语境和文体进行分析指导,组织学生训练、活动,是知识大容量吸收、积累、优化的过程。

目标二:语言技能和交往能力的培养

在活动过程中要求学生理解教师的语言,创造性地利用已有的语言经验展开交际活动,使他们的注意力、观察力、模仿力和想象力自发调动,重信息的传递与交换而非重语言的形式。为使学生能通过展示自己的活动结果来证明自己的能力,教师要对他们进行语言的演练,以求表达的准确性,使他们的语言组织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得到训练。同时,借助语言的展开涉及与他人的交往,激活学生交往的潜能,形成互相影响、和谐互动的局面,促进学生各方面能力的提高。

目标三:情感体验和学习热情的激发

任务型教学强化过程体验。活动的过程要始终关注学生的情感,引导学生关注他人的情感。教师期待的目光和学生求知的欲望会撞击出思想的火花,使学生感受到英语不可抵挡的魅力——因鲜活而有趣,因优美而动听,因有用而有效,因投入而生动。在耳濡目染间学生被“强大的英语”俘虏、改造,投身到语言加工厂。学生切身感受到宽松自由的活动氛围,体味到互动、互助、互补带来的合作乐趣。落落大方的演讲风度、坦陈己见的君子胸怀、反驳他人的斗争勇气、平等较量的民主意识成为课堂的主流,造就健全的人格。在洒满阳光的课堂里孕育出健康、达观、上进的优质群体,塑造新世纪的少年才俊。

目标四:学习策略的选择和使用

(1)使用至上策略。

在任务型教学模式中,Task直接提出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教与学的过程中始终是围绕“使用为先,边用边学,以用促学,学以致用”的语用原则。

(2)优势互补策略

各种形式的合作学习都是非常有效的学习方法。在学习的过程中互相参照,资源共享,形成交互的思维网络,能很好地开拓创造性思维。学生潜意识中的模仿机智和联想机制一经触动,会产出大量意想不到的高级语言产品。

目标五:文化意识的渗透和鉴赏

语言学家格林说过“我们的语言就是我们的文化”,语言和文化是形影不离的双胞胎。学习一种语言必然要学习这种语言所代表的文化,不了解文化,要轻松地学习、熟练地掌握体现该种文化的语言是不可能的。中英文的文化内涵截然不同,大至社会阶层、家庭结构、职业活动、人际交往、消费方式,小至约会、打电话、饮食起居、健身娱乐等。如果忽视了语言文化环境,在交流中就不能正确表达,造成交际障碍。因此,教师要加强对英美国家的背景知识指导,引导学生了解英美国家的文化,注意语用差异,如如何称呼,如何交谈,如何拜访与告别,如何表示关心等,提高对英美文化的敏感和洞察力,在增加语感的同时,提高对文化的感悟。

二、自主个性化的活动内容

任务型教学的理念是“学生中心论”,即立足个体的需要设计具体的活动内容。学习个体的差异决定了活动内容的个性化,个性化的活动更能有效地启动大脑的运行机制。

1、内容的丰富性和真实性

活动的内容要适应各个层面学生的需求,源于学生的生活经历。如学生经常会在一般过去时的使用过程中无意识地用was、were代替助动词did。对此,我们可以围绕寄宿生们一天的生活,提供大量真实的情境,归纳为“Did you + 行为动词 + 过去时间”的问题来进行演练,对于较高层次的学生则开展归纳、总结性的活动,学生填表回答,在此基础上再作一个classroom news report, 汇报结果。来自学生的调查报告是寄缩生活的再现:

Last night, after the teachers on duty were away, every room was quiet. Do you think they all slept? No, many of them were busy. In our room, there were six members. Lin Long read a novel in his quilt. Wu Ri played chess with Zhang Xiaofeng. Zhuang Hongming got up and went to the toilet. Zhang Lu listened to the music happily.

教师发动同学追问:What about you? What did you do last night? Did you…?迫使他招供:Of course I was not free. I was hungry. I looked for Zhuang Hongming’s bread and had a good taste.

为了检查其他同学听的效果,也为了教育引导学生,还应该对这个report进行点评,提出建议。

You told me the truth, thank you. When I was at your age, I also did things like you. But do you think it good or bad to sleep too late? It wasn’t good for your eyes to read in the quilt, was it?

You are far away from your home, you should look after yourself. So please have a good rest and keep healthy and strong.

实践证明,提倡学生使用真实的材料有助于师生间更好地了解,沟通会有意外的收获,哪怕他们用词不当,语法漏洞百出,也要肯定他们表达的积极性。

2、内容的开放性和挑战性

解放想象力,充分利用学生的经验积累,进行生存意识,安全意识的教育。如在hiking和picnic 的话题中可以让他们列出远足要带的东西,选择放在篮子里或背包里,并在右边的衣服上填上自认为身边最该带的东西(如图1-3)。教学实践证明学生的思维一旦被唤醒、激活,释放出的能量是极大的。很多学生在篮子里填上cola, green tea, sandwich, fried duck,在背包里填上了umbrella, clothes, walkman, chess,ballpens, candy, fruit 而在衣服上则填上了ID card, mobile phone, camera, map, sun-glasses 等等。

(图1) (图2) (图3)

3、内容的整体性和层次性

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加涅提出的“层级理论”,即高级规则的学习以简单规则的学习为前提,简单规则的学习以概念学习为前提,概念学习以辨别学习为前提,这对语法教学有特殊的指导意义。仍以一般过去式的教学为例,从一般现在时和一般过去时的对比入手引导学生进行对比、辨别,获得对一般过去时的感性认识。先从以下情景:

My Day: Usually I come to school at six o’clock every morning. But this morning I came at a quarter to seven. I often get up early. But this morning I got up late. I never oversleep. But this morning I overslept. I never go to bed late. But last night I went to bed too late. I always go to bed before ten o’clock. But last night I went to bed at twelve o’clock. I never watch TV to midnight. But last night. I watched the TV play.

Until twelve. I don’t like TV play very much. But the play last night was really wonderful. I liked it very much. I have a big meal sometimes. But this morning I had a light breakfast…

导入一般过去时的概念——过去发生的事情、动作,引导学生观察动词、时间状语的变化。动词的变化如come-came、get-got、oversleep-overslept、go-went、watch-watched、like-liked等,时间状语的变化如every morning-this morning、often-this morning、never-last night always-last night、sometimes-this morning等。在理解概念的前提下,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规则:在一般过去时里,动词要变成过去式。再从下列情景:

Lucy’s Day: Lucy has a lot of things to do every day. She is very busy. Yesterday she also had many things to do. She was busy as usual. She does much homework every day and yesterday she did a lot, too. She always goes for a walk after lunch and she went for a walk yesterday. She plays games after class with her friends and yesterday she played with them, too.…

引导学生观察并发现规律:在过去时里,第三人称单数作主语时,谓语动词用过去式,不象一般现在时要加-s。

上述两个活动虽然都是为一个整体——了解一般过去时服务的,但又是分层次循序渐进的,第一个情景和第二个情景不可颠倒。

4、序列性和系列性

一个好的活动应该是连贯的,有序的,在一个总话题下设一系列的子话题,如Book2 Uunit13 中关于birthday的话题就可以分解成几个更具体的子话题:plan the party, prepare for the party, have the party, thank for the presents, clean the house,由子话题演变成任务布置给各小组,每组为一个独立的部门,如策划部、财务预算部、执行部、后勤部。各部门人员合力完成一个任务,作一个书面或口头的计划,由部长当众宣读。如生日策划部的计划是这样的:

财务预算部的计划会列出各项开支:

执行部的程序式计划:

后勤部也会分派各人去承担wash, cook, clean诸项事宜。

一个好的活动还应该是系列性的,如party 系列(birthday party, evening party, New Year’s party, welcome party, seeing-off party)、travel 系列(travel abroad, travel in hometown,)、hiking系列(to the zoo/seaside/ mountain/ countryside)、festival系列(Chinese festival, western countries festivals)等等。

5、内容的延伸性和迁移性

好的活动还应该具有课内延伸到课外,此项活动迁移到彼项活动的特征,如interview活动的展开可以是在教室里模拟着互相采访,也可以延伸到课外实地采访一位特长生,或某一位英语老师;能当主持人在班内主持一个话题讨论,必然有能耐在校英文广播台露一手;背过的谚语可以点缀自编的小报,也会自如地应用于各类习作。

三、灵活机动的组织形式

Willis认为任务的形式可以是列一个名单,猜一个谜,做一个游戏,进行一次简短采访,交流彼此的观点或经验,甚至是一种以解决问题为目的的语法练习等。

在教室里开展活动,可将教室模拟成为各种场景。如进行问路活动时,教室里的通道可模拟成人民路、万寿路,桌椅可模拟成东辉小区、菜场、车站等。进行买卖活动时,教室的一角又可以变成商店、超市,桌椅可模拟成各个摊位等。同时可通过调整座位的编排方式,不断变换的左邻右舍,使学生产生新鲜感,促使他们适应不同的合作伙伴,与更多的人交流,获得更多的信息差。根据活动的内容不同,可分成不同的编排方式.

四、活动过程中的心理因素

无论教师和学生,在缺乏安全感的情况下都很难积极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因此活动的组织、操作应把握学生的心理因素——安全感。活动的安全感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活动的形式和要求应使学生有安全感,如活动应考虑不让那些有困难的学生在众目睽睽之下做他们没有把握的活动;二是活动所涉及的内容要使学生具有安全感,比如活动既要贴近学生的经历和生活,以求得到学生的参与.

结束语

活动是全体学生创造力的发挥,教师要利用“近体原则”缩短时间、空间和心理的距离,将活动的权力下放给学生,给他们实实在在的知情权、选择权、参与权和发言权。真正体现“以人为本”“以学习者为中心”,真正实现活动的目标——让课堂“活泼起来”、“生动起来”,乃致“激动和轰动起来。”

上一篇:小议归化与异化策略对旅游文化翻译方法的启示 下一篇:语法是开启英语教学的“金钥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