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腔置管引流联合胸腔内注入不同剂量的尿激酶治疗复杂性肺炎旁胸腔积液的疗效探讨

时间:2022-09-04 02:57:33

【摘要】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的尿激酶在治疗复杂性肺炎旁胸腔积液中的疗效。方法将48复杂性例肺炎旁胸腔积液患者随机分为大剂量尿激酶治疗组和小剂量尿激酶对照组,大剂量治疗组26例,小剂量列照组22例。大剂量治疗组首次胸腔抽液后注入含25万u尿激酶的生理盐水20mL,小剂量对照组给予含尿激酶10万u的生理盐水20mL。比较两组胸腔积液引流量、住院时间及治疗效果。结果在规则抗感染的治疗下,大剂量治疗组平均胸液引流量(1840+100)mL、平均住院时间为(20.4+2)d,大剂量治疗组总有效率92.3%;小剂量对照组平均胸液引流量(1420+90)mL,平均住院时间为(27.2+2)d,总有效率63.6%,比较两组平均胸液引流量、平均住院时间及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不同剂量;尿激酶;复杂性肺炎旁胸腔积液

【中图分类号】R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742(2015) 06(b)-0029-02

该研究选择2008年2月-2014年5月该院48例复杂性肺炎旁胸腔积液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不同剂量的尿激酶在治疗复杂性肺炎旁胸腔积液中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整群选择2008年2月-2 014年5月该院收治的48例复杂性肺炎旁胸腔积液患者随机分为两组。①大剂量治疗组:26例,男15例,女11;年龄I8~76岁,平均年龄43岁;病程10~22d天,平均病程16 d;②小剂量对照组,22例,男12例,女10例;年龄17~80岁,平均年龄46岁;病程17~30d,平均病程20d。两组患者临床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两组在年龄、性别、基础疾病等方面无明显差异。

1.2 选例标准

根据畏冷、发热、咳嗽、咳痰、胸痛、气急等临床表现,结合胸CT及超声检查提示肺炎表现并伴胸腔积液,积液有条索分隔或包裹等影像学表现,血常规中白细胞升高或中性粒细胞升高、CRP增快、胸水检杏示pH500u/L、葡萄糖

病入有下列情况不宜使用尿激酶治疗。①血液系统疾病者如:血友病或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②有出、凝血功能异常或治疗过程中出现出、凝血时间异常,血小板计数明显小于5万者;③对尿激酶过敏者。

1.3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按社区获得性肺炎指南予以抗感染治疗及支持对症等治疗。

①大剂量治疗组患者胸腔穿刺前行B超定位,确定穿刺部位并测量胸水量。根据B超定位为穿刺点,常规消毒、局麻,中心静脉穿刺针穿刺回抽有液胸水,置人中心静脉导管人胸腔并接引流袋,大量胸腔积液者首次胸水引流量不超过800mL。首次引流后从中心静脉导管向胸腔内注入尿激酶25万u+生理盐水20mL。关闭胸腔引流管4h。并嘱患者进行翻转,有利于尿激酶充分接触纤维分隔及条索状物。4h后开放胸腔引流管,充分引流胸水。计量胸水引流量,并复杏胸腔B超检杏,如胸水量仍较多,再次注入尿激酶25万u,直至B超检查提示胸水吸收消失或不易抽出为止。②小剂量对照组患者治疗基本同上,不同是引流胸水后注入含尿激酶10万u+生理盐水20mL。

两组患者均于治疗期间监测出、凝血时间及血小板情况,治疗结束时复杏胸部CT及胸腔B超。

1.4 疗效评价

显效:临床症状消失、胸水完全吸收、肺完全复张,血常规、胸部CT影像学正常。有效:临床症状消失,胸水基本吸收,肺大部分复张,血常规基本正常,胸部CT影像显示胸膜增厚或局部粘连。无效:临床症状缓解、胸水未吸收或临床症反而恶化、胸水未吸收、血常规中白细胞总数或中性粒细胞比例仍增高,胸部CT影像或B超声检查可见包裹性胸腔积液及胸膜粘连增厚。

1.5 统计方法

将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5.0进行软件分析,计量资料以均值±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行X?检验进行比较,P

2 结果

2.1 治疗效果

大剂量尿激酶治疗组抽液总量(1840+100)mL;小剂量尿激酶对照组抽液总量(1420+90)m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不良反应

大剂量尿激酶治疗组尿激酶遗留胸膜粘连增厚者2例,小剂量尿激酶对照组4例遗留胸膜粘连增厚4例。大剂量尿激酶治疗组胸腔内注入出现尿激酶后出现血性胸水者3例,均为少量血性胸水,3例均在密切观察下继续用药,血性胸腔积液逐渐消失。对照组出现少量血性胸腔积液2例,也白行吸收好转。两组患者均未出现全身性出血不良反应,两组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0.05)。见表2。

3 讨论

肺炎旁胸腔积液如适当抗生素治疗及胸腔引流后患者临床症状无明显改善,或胸腔积液为多房分隔,推荐使用纤维蛋白溶解剂。单纯胸膜腔闭式引流肺炎旁胸腔积液易因积液黏稠、多房小腔分隔等而导致引流失败,常引起胸膜增厚粘连、胸腔内感染难以控制,并且影响肺功能,部分患者需开胸手术行胸膜剥离术。尿激酶是第一代溶栓剂,能非特异性地激活纤溶酶原,行成纤溶酶,纤溶酶可以降解胸水内的纤维蛋白,达到降低胸腔积液黏稠度作用,清除胸膜腔纤维粘连及纤维分隔形成,保证胸水引流通畅,使肺重新复张。胸腔内注射纤维蛋白溶解术可避免外科手术治疗。胸腔置管引流联合胸腔内注射尿激酶可取得较好临床疗效。胸腔内注入纤维蛋白溶解剂的最适合剂量和疗程现尚无定论。国外资料用于治疗肺炎旁胸腔积液多采用纤维蛋白溶解剂5万~45万u。英国胸科协会治疗指南推荐使用纤维蛋白溶解剂每天链激酶25万u或尿激酶10万u,认为是较安全的。国内汗春梅及马万红等采用20万u链激酶,治疗包裹性发积液有效率分另92%及88.3%。我们对两组肺炎旁胸腔积病人随时采用较大剂量链激酶(25万u)及小剂量(10万u)尿激酶经胸腔置管注入胸腔内。两组有效率分别为92.3%及63.6%。与国内报告疗效相近,但大剂量组取得良好疗效,可显著增加胸水引流的量,缩短住院治疗时间,降低住院费用;偶有胸腔少量出血不良反应,白行好转,无全身其他不良反应,安全性好。采用胸腔置管引流联合胸腔内注入尿激酶治疗与开胸手术行胸膜剥离术相比,病人痛苦少且安全、有效。尿激酶胸腔内注射治疗肺炎旁胸腔积液方法简便,不良反应少,能缩短住院时间。胸腔内注射尿激酶可显著增加胸腔积液引流量,这与纤维蛋白溶解剂剂量有关,对于复杂性多房分隔胸腔积液,采用胸腔置管引流局部注射大剂量尿激酶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上一篇:56例腹外疝患者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的临床研究 下一篇:112例胎膜早破临床回顾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