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型间质性肺炎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其与特发性非特异性问质性肺炎的鉴别诊断分析

时间:2022-09-23 05:53:21

普通型间质性肺炎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其与特发性非特异性问质性肺炎的鉴别诊断分析

【摘要】目的分析普通型间质性肺炎病理特征以及与特发性非特异性间质性肺炎诊断鉴别。方法回顾分析70例疑为IIP与双肺弥漫性病变患者临床资料,采取开胸肺活检或者是电视胸腔镜,其中20例UIP(UIP组),15例INSIP(INSIP组),15例采取手术切除远离肺癌原发灶周边肺组织(对照组)。结果在纤维母细胞灶、肺泡结构改建、镜下蜂窝肺、弥漫胶原沉积、肌硬化检出方面,UIP组、INSIP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普通型间质性肺炎;肺纤维化;特发性非特异性间质性肺炎;肺疾病

【中图分类号】R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742(2015)06(b)-0011-03

普通型间质性肺炎(UIP)是较为少见间质性肺病,也称为特发性肺纤维化(IPF)属于特发性间质性肺炎(IIP)常见类型。明确诊断需要行开胸肺活检或者是电视胸腔镜(VATS),关于有组织病理对照研究以及报道较少。普通型间质性肺炎在病理特征方面难以同特发性非特异性间质性肺炎(INSIP)鉴别。该文主要分析从2011年1月-2015年1月间收治的70例通过小切口开胸肺活检或者是电视胸腔镜确诊为普通型间质性肺炎患者病理特征,探讨普通型间质性肺炎病理特征以及与特发性非特异性间质性肺炎诊断鉴别,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从2011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70例疑为I―IP与双肺弥漫性病变患者,采取开胸肺活检或者是电视胸腔镜,其中,20例UIP,15例INSIP。UIP组中,7例女,13例男,年龄为30~74岁,平均为(45.3±7.5)岁;病程为3个月~3年,平均为(1.2±0.3)年;症状体征:16例活动后气促,13例velcro音,7例杵状指;肺功能检测:5例限制性通气障碍,4例弥散功能降低,9例混合性通气障碍,9例蜂窝肺。INSIP组中,6例女,9例男,年龄为29~71岁,平均为(42.32+7.21)岁;病程为3个月~2年,平均为(1.1±0.1)年;症状体征:12例活动后气促,10例velcro音,2例杵状指;肺功能检测:3例限制性通气障碍,4例弥散功能降低,7例混合性通气障碍,3例蜂窝肺。15例采取手术切除远离肺癌原发灶周边肺组织(对照组),其中7例女,8例男,年龄为27~73岁,平均为(43.43+7.21)岁。对比两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病例肺部取材>3块,取材分别为轻度病变、中度病变与重度病变,且组织块>1.0cmx0.7cmx0.5cm。标本固定使用4%的中性甲醛,石蜡包埋,4μm常规切片,HE染色,并采取PAS(过碘酸雪夫染色)、AB(阿辛蓝染色),通过偏光镜与光镜观察。IN-SIP与UIP诊断均参照2002年、2000年欧洲呼吸学会(ERS)以及美国胸科学会(ATS)有关IIP ATS/ERS诊断标准和分类意见。病例诊断均由影像科医师、呼吸内科以及病理医师一起完成。治疗1、3、6个月后行CT检杏、胸片检杏、肺功能复杏。

1.3 阳性细胞评分标准

阳性细胞为胞质有褐色或者是黄色着色细胞、细胞核清晰。阳性细胞色度评分标准为:O分,未着色;1分,微弱浅黄色;2分,黄色;3分,棕黄色;4分,深褐色。采取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IL-8(白细胞介素-8)、TCFpl(转化生长因子p1)、b-F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IL-13(重组人白介素-13)、IFN-γ(十扰素)、IL-13/IFN-γ。

1.4 统计方法

统计分析数据采用sPSS 15.0软件,计数资料行X?检验,采用率(%)表示,计量资料行t检验,采用(x±s)表不,P

2 结果

2.1 病理分析

5例UIP,4例INSIP采取小切口肺活检,其余均采取VATS活检。NISIP经光镜观察,均有一定程度肺间质纤维化以及慢性炎症。组织学分型:6例纤维化性,9例混合性。纤维化型胶原沉积突出;混合型存在纤维组织增生与炎细胞侵润,其中炎细胞为浆绌胞以及淋巴细胞。在纤维母细胞灶、肺泡结构改建、镜下蜂窝肺、弥漫胶原沉积、肌硬化检出方面,UIP组、INSIP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3组肺组织中细胞因子总体表达强度评分

UIP组IFN-γ表达弱于INSI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实践研究证实,INSIP、UIP等类型IIP其影像学表现与临床表现相似,IIP分类与UIP诊断需通过开胸肺活检或VATS。UIP低倍镜下观察病变轻重程度不一,分布不均匀,存在蜂窝肺、纤维化以及间质炎症,同正常肺组织呈现为交替分布情况。间质炎症一般为斑片状,主要是由浆细胞以及淋巴细胞所导致肺泡间隔浸润组成,同时伴有肺泡上皮增生。弥漫增生纤维组织存在胶原沉积,使得肺泡结构发生改建,蜂窝变区、纤维化区、炎症区一般有集合灶,表现为蓝色黏液基质背景,也就是纤维母细胞灶。镜下观察,肺主要是囊性纤维组成,通常覆盖支气管上皮细胞,并且充满黏液。在蜂窝变区域与纤维化区域中存在平滑肌增生,少数呈现为斑片状,产生肌硬化。

UIP低倍镜下特点为分布与病变轻重不一,蜂窝肺、纤维化以及间质炎症变化,同正常肺组织呈现为交替分布。组织病理学中,UIP同纤维化型与混合型INSIP鉴别难度大。INSIP以不同程度肺间质纤维化与慢性炎症为主要表现,光镜下,不同视野病变显示为相同阶段,这是同UIP鉴别的重点。该组中,在纤维母细胞灶、肺泡结构改建、镜下蜂窝肺、弥漫胶原沉积、肌硬化检出方面,UIP组、INSIP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高水平纤维化大鼠IL-13/IFN-γ比值较高。该文研究结果显示,与INSIP组、对照组相比,UIP组IL-13/IFN-γ比值明显较高,符合报道内容,这说明对肺纤维化发生发展产生影响的关键因素为Thl/Th2细胞因子之间的平衡与否,这可能也是NSIP与UIP发病的差异。该组研究病例数量少,受到病程限制,仍需积累大量临床病例做进一步研究。

上一篇: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血管内治疗的麻醉方式探讨 下一篇:不同碘营养状况与亚临床甲状腺病的相关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