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情商教育的意义及实现路径

时间:2022-09-04 02:37:40

试论情商教育的意义及实现路径

情商教育是相对于智商的社会及情绪能力教育,是以自我意识、自我控制、自我激励、了解他人和人际交往等适应社会生存能力为内容的心理素质教育教学活动。情商融入基础教育是其修养的奠基工程,是现代基础教育的本质要求,但因认识和培养的缺位而严重影响了其修养的筑基,亟需进行积极的理论研究与教育实践。

情商 中小学 教育 发展 对策

“情商重要还是智商重要?”2013年5月14日,在天津和高校毕业生、失业人员等座谈时强调,做实际工作情商很重要,更多需要的是做群众工作和解决问题能力,也就是适应社会能力。“九层之台,起于垒土”,情商修养有赖于青少年时期的受教培育,情商融入基础教育不仅重要而且必要。

一、情商教育的意义

情商教育旨在锤炼正确的认知能力,培养坚强的挫折抵抗力和情绪控制力,培养环境适应能力,打造互助信任意识,凝练团队合作精神,激发学习生活热情,从而夯实情商修养的基石。显然,情商教育融入基础教育,可以引领教育基本目标和功能的实现。

1.有助于中小学生和谐、有序、健康成长

情商的核心是学会做人,培育方向性人文精神是其教育目标。情商教育有助于强化学生的情商意识,奠定人生情商修养的基础,诚如美国芝加哥伊利诺斯大学教授罗杰・威斯伯格所言,经过情商教育的学生不仅能以更积极的态度与人交往,而且能够在生活、学习和工作中确立自己的人生目标、学习目标,并不断为实现这些目标而自我激励,保持积极向上、朝气蓬勃的精神状态。

2.有助于奠定自我意识修养的基础

自我意识是情商的总体规划师,是对自己正确认识、评价和规划的能力,是自我调节控制和自我激励的心理基础。其能力的涵养有助于对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有什么样的优点和缺点、期望达到什么样的目标和如何去实现、目标任务完成得怎样、还需要如何努力”等问题经常内省而做出正确的认识和评价,发现闪光点并据此规划学习和生活,既不会因其长处而自满自负,也不会为其不足而自责自卑,始终乐观学习和生活。

3.有助于奠定自我控制和激励的修养基础

情商教育有助于培养察觉和调控自我情绪的能力,培养不断产生自信心和挫折承受的自我激励能力,掌握和灵活运用枯竭烦恼、心态正常、快乐工作、善待得失、以静制动、胸襟豁达、张弛有度、引导情绪等自我控制的方法和汲取榜样力量、做自己怕做之事、集小胜为大胜、再给自己一次机会、给失败找出恰当原因、改变成功观念等自我激励的方法。

4.有助于奠定了解他人和人际交往的修养基础

情商教育有助于培养辨析个性、移情、倾听、察言观色、洞悉肢体语言等了解他人的能力和方法,培养诚实守信、道德高尚、学会说话、学会赞赏、学会宽容、学会微笑、学会中庸、学会感恩等人际交往的能力和方法,从而正确感知和调控他人情绪,发现别人的优点而不苛求他人,学会与别人打交道,以友善、信任的积极态度与人沟通,在愉悦的情绪中正常交往,从而创造出和谐的人际关系,为将来顺利步入社会、适应社会和最大化地获取成功夯实基础。

二、当前情商教育的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基础教育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也存在着诸如情商教育的短板和软肋,认识和培养的缺位严重影响了人才的情商修养筑基工程。

1.情商教育意识和氛围淡薄

“不能输在起跑线上”这句耳熟能详的说法折射了基础教育存在的问题,即热衷于智商的研究与培养,视智力提升为第一要务。应试教育影响下,学校领导、教师和家长、学生的分数意识根深蒂固,普遍忽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缺乏对其情商修养的指导训练和培育养成。用一元化的标准评价、教育多元化的人,无疑会阻碍其健康成长,有碍于健全人格的养成。为此,清华大学原校长顾秉林2007年寄语毕业生:“方向比努力重要;能力比知识重要;健康比成绩重要;生活比文凭重要;情商比智商重要”。

2.缺乏自我意识并妥善管理其情绪能力的教育

独生子女早已成为基础教育的受教主体,其无论正确与否的需求皆极易满足,弱化或丧失了家庭对其正确认知并妥善管理情绪能力教育的功效。而学校对其教育和评价又多是一元化标准,也鲜有触及情商培养。自我意识和自我察觉与管理情绪能力的缺失,致使其学习生活规划目标性差,情绪化现象常现,难以为自己订立切实可行的进取计划,以至于影响其步入大学后动辄张扬“凑合着谈着玩”(凑学分、谈恋爱、玩游戏)的所谓个性。

3.缺乏以自信心和挫折承受力为核心的自我激励能力教育

缘于“独生子女”现象,原本可能出现的困难、挫折都因家人的代劳而灰飞烟灭,使其丧失了自信心和挫折教育的洗礼,难有自我激励后成功喜悦的品味,而学校情商教育的缺乏又使其雪上加霜,绕开困难、逃避挫折成了常用的方式。在相对较大的困难和挫折面前,自我激励能力的缺乏使其琉璃的自信心和虚弱的意志力顿时坍塌,难以从逆境中崛起,难以从失败中总结经验教训而找出克服的办法,感受不到通过踏实努力获取成功后的快乐,从而难以建立起具有内驱力的自我激励心理机制。

4.缺乏以了解和调控他人情绪为基础的人际交往能力教育

人际交往的敏感、冲突、恐慌和孤独等症状,已成为大学群体最突出的心理问题,缺乏了解他人和人际沟通能力,以及合作意识的淡薄致使其难以与他人、社会和谐相处,折射出了基础教育存在的问题。由于生理、心理行为和社会文化因素的影响,加以情商教育的缺位,学生在了解他人和人际交往方面出现了许多问题,丧失了应对周围环境与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或凡事以自我为中心,缺乏礼貌谦让品质,耻于或不屑于接受他人的意见和建议,形单影只的不合群表现明显。

5.缺失家庭情商教育的基础支撑

健全健康的家庭是学生的驿站和港湾,是点滴渗透“春风化雨”式情商培养和引导功效发挥的沃土。但由于独生子女的父母也未受过情商教育,对于孩子的引导问题束手无策,尤其近年打工族的衍生和单亲家庭的增多,不健全的家庭环境也大大弱化了其情商教育的职能,致使其极易产生自满自负、固执偏激、富贵而骄、孤僻孤傲、自闭自卑、自责脆弱、焦虑抑郁、妒忌逆反、压抑伤感等负面情绪,有碍于情商修养的筑基,甚而会囹圄一生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失去了家庭情商教育基础的强力支撑,基础教育对其情商修养的指导训练和培育养成略显步履维艰、责任重大。

三、情商教育的路径

相对于智商,情商更具后天可塑性,既可教又可弥补智商的不足,但智商却难以弥补情商的缺乏,这就为情商教育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支持。基础教育是我国人才培养的奠基工程,必须重视并积极推进情商教育。

1.推行情商教育自觉化

情商修养对人的智商有强大的驱动力,是事业成功和生活幸福的推手,而情商修养的态势,又和基础教育的培养休戚相关。因此,基础教育要有一种勇于担当的责任意识,改进和完善对教育教学的评价机制,把情商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突破口,自觉将其有机融入教育管理和课堂教学之中。

(1)推行点滴渗透式情商教育

基础教育要树立以奠基学生情商修养为宗旨的全员参与意识,组织教师积极研究和探讨,挖掘各学科情商教育的优势,改革教学方法,在传道、授业、解惑中培养学生的情商。合理利用第二课堂,以演讲、音乐、美术、书法、舞蹈、作文和社会实践等内容形式各异的活动,引导和培养学生自我意识、自我控制和自我激励的能力,点滴渗透情商教育。在各科教材编写过程中,结合不同学科的特点而融入情商内容,潜移默化学生认知与管理自己情绪、了解和调控他人情绪的能力,孕育沟通和交往的修养。

(2)推行多元化评判标准

基础教育要直视智力多元化的现实,摒弃成绩一元化的评判标准,加强多元化的情商培养和教育的主导环境,完善学生评价方法和综合素质评定模式,研究编制“基础教育学生成长监测”评价指标体系和工作机制,全面关注其成长成才,夯实其情商修养基础。

2.试水情商教育课程化

(1)加强情商教育课程建设

课堂教学是基础教育的主体教学模式,为真正使情商教育贯穿基础教育始终,当务之急是将情商教育纳入基础教育大纲,逐步试水情商教育校本课程化,做到有课程、有课时,充分发挥课堂导读引领作用,充当点燃情商热情的使者。

(1)加强情商教育队伍建设

在基础教育日臻完善的大环境中,教师的素质对学生情商的提高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其言传身教,甚至倏忽间流溢的表情都会影响学生的情商。所以,要践行“立德树人”育人宗旨,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育队伍,不仅要有传授知识的教学艺术,更要用人格魅力和幽默风趣的谈吐潜移默化学生,唤醒其生命感和使命感。

(2)加强情商教育教材建设

教材是教学设计的蓝本,要借鉴基础教育多年教材编写经验,组织教育专家和中小学心理、思想品德骨干教师,按照学生的知识水平、文化特色和心理特点,加快《情商教育》系列教材的编写。情商可教但不能靠说教,重在从体验中获得认知,因而教材要注重通过故事、情景剧、游戏和心理复演等活动方式方法演绎心理学中的一些抽象概念,引导学生、通过亲身感受而感悟涵养情商。

3.营造情商教育文化氛围

情商培育的特点是潜滋暗长的感悟,方法是和风细雨的陶冶。课程教育在很大程度上不仅起着引领的作用,还需要营造积极的文化氛围,利用宣传栏、校园网、校讯通等信息渠道的优势,让校园的一草一木、每一块墙壁都会“说话”,方能相得益彰。传统文化经典诵读、教育专家专题讲座、楷模精英现身说法、生活案例模拟再现、社会实践体验感悟、阅读欣赏熏陶思考等,都是学生培育情商的沃土。

4.改革现行考试和职称机制

(1)改革考试制度

情商教育要健康发展,考试评价等制度改革必须先行。在公办校免试就近分配入学的基础上,一并取消民办校以及部分公办校特长生、推荐生、外国语学校等“小升初”考试。同时在中、高招过程中,试水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和综合素质评价结果并举,且渐次扩大后者在其招生中的权重,破解一考定终身的困局,让学校及家长聚焦的不再是单调的分值,而是情商涵盖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2)改革职称制度

职称是事关教师政治、经济等待遇的大事,是对教师评价的风向标,也是影响情商教育的重要因素。因此,要加快建立以职称制度改革为核心的新考核机制,推行以“教学能力、综合表现、课程改革和教科研”为核心的评审标准。同时,在职称系列中增设“情商教育”专业,浓厚“教书育人”氛围。

5.构建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位一体情商教育模式

情商要从小培养,家庭教育非常重要,但缘于家庭状况、家长层次的不同,尤其是留守和单亲学生现象的突显,家庭情商教育对学校教育的依赖越来越强。为此,学校的情商教育要前伸外延,实施和不断完善“开放日”制度、“家长会制度”、“校讯通”和“i家校”沟通制度,将学校的情商教育与家庭的情感教育以及社会的导向作用有机统一起来,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情商教育模式。

综上,情商融入基础教育是教育本质和情商培养规律的要求,在重视智力开发的同时,肩负起情商教育使命,指导和训练学生自我意识、自我控制、自我激励、了解他人和人际交往的方法和能力,是夯实其情商修养的奠基工程。

――――――――

参考文献

[1] 丹尼尔・戈尔曼.情商:为什么情商比智商重要.杨春晓,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10.

[2]钟贞.试论逆商与青少年学生挫折教育.教学与管理,2013(3).

[3] 杨岚.中国情感教育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中国教育与社会科学,2009(2).

[4] 刘晓真,张君如.试论情商培养.教学与管理,2002(21).

[5] [美]霍华德・加德纳著.智力的结构.沈致隆,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6] 朱保安,康国章.文学与情商.郑州:中原农民出版社,2008.

[7] 苏婷.南京60所中小学试点开设情商课.中国教育报,2013-10-31.

[8]钱红艳,潘荃荃.首套青少年情商读本昨首发.南京日报,2013-10-29.

[作者:朱保安(1964-),男,河南温县人,河南农业大学理学院副教授。]

上一篇:如何让Story time教学更具“故事味” 下一篇:河堤滩地是否全部为国有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