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集团资金管理问题及对策探索

时间:2022-09-04 02:30:31

企业集团资金管理问题及对策探索

摘要:分析了企业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个中心,三个环节”的解决对策,为各企业加强资金管理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企业;资金管理;问题;对策

现代企业是以财务管理为中心的企业管理体系,财务管理始终贯穿于企业经营管理的全过程。而现代财务管理又以资金管理为重心,其目标是通过对资金的合理获取和有效运用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因此,资金管理质量直接关乎企业命运,必须予以重视。

1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企业资金管理中的常见问题主要体现在一种恶性循环中:由于资金供应量的不足,影响了资金的运营效果,不良的运营效果又加剧了资金的短缺[1]。这已成为许多企业生存和发展的严重桎梏,以下是资金管理中常见问题。

1.1资金分散,使用效率低

集团内部企业分立或改组改变了全局的资金构成,造成一些原来比较有活力的企业由于资金实力被削弱而丧失了许多经营机遇,经营规模徘徊不前甚至出现倒退。对通过内部改组成立子公司,将包袱挂在母公司身上,使子公司能够轻装上阵的亏困企业,由于没有建立负亏机制、没有吸取经验教训或承包经营者素质较差等因素,使企业并没有焕发新的生机,却将新注入的资金耗费殆尽,以致出现新的亏损,使企业经营重陷泥潭。

1.2费用支出增大

经营实体不断增加,人员也相应增加,特别是非业务人员增加过度,企业经营业务并没有得以广泛开展,企业费用支出不断上升。另外,一些承包经营者素质较差,不是把精力放在提高管理水平、精打细算、全方位拓展业务上,而是把车房、手机通讯、办公装修等个人享受放在首位,没有尽到法人代表的义务,导致企业“蛋糕”越来越小。应当认识到,企业有些费用是属于投入产出型的,而购车、购房等费用是属于消费型的,无产出可言,这种高档的消费耗用了大量宝贵的资金,不能投入到有效产出的项目中去,从而严重阻碍了企业的发展和效益的提高。

1.3管理失控,信息失真

从某些集团公司成立的子公司看,不论经营效益好坏,一般都很难履行原承包协议规定的义务,那些没有独立核算的公司业务部也同样存在无偿占有资金的现象,财务部门不能及时了解各承包者的经营状况,很难实施有效控制,加之会计人员素质低,有的是业务员兼管,会计基础较差,管理混乱,经营状况与成果不能得到真实、及时反映,使会计报表成为“经理报表”[2]。

1.4财务管理价值观念浅薄,投资决策失误多,使资金损失

财务管理包括2个基本价值观念,即货币的时间价值和投资的风险价值,这2种价值观念是投资时必须重点考虑的问题。但在企业的投资决策中,决策者并未对货币的时间价值和投资的风险价值予以应有的重视;加之缺乏对市场、产品及其他经济参数的科学预测,投资决策中主观意志所起的作用远远大于科学的定量分析,结果使得决策的科学性很差,项目长期不能建成投产或项目运营后不能产生预期的投资效益,甚至投资血本无归。

1.5资产结构不合理,资产的流动性和效益性差

由于投资的盲目性,企业一定数量的资金被长期占用于对外投资或在建工程,导致企业流动比率过低;在流动资产中,不良债权占有相当的比重,这些都不能产生任何效益或收益大大低于其资金成本的资产,如果任其长期存在,必然严重影响企业资产整体的流动性和收益性[3]。

2对策

2.1以现金管理为中心

在资金的各种形态中,现金(指广义现金,包括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和其他符合现金定义的票证)是最活跃的内容,是资金运动的起点和终点。目前,人们普遍感到的资金紧张实际上是现金紧张。现金不足会影响业务的进展,严重者会导致企业的财务危机甚至破产。因此,资金管理应以现金管理为中心,在财务计划和会计报表中突出现金流动的内容,增强现金观念,这是建立节约资金理念的起点,也已成为改进资金管理的当务之急。

2.1.1在财务计划中,加入现金预算的内容。现金预算是企业销售计划、成本费用计划、商品采购计划的综合,规划了未来会计预算的现金收入、现金支出、现金多余或不足。财务人员可利用现金预算规划现金的筹集时间和方式,避免现金管理的盲目性,保持合理的现金存量,从而保证现金的实时供应。

2.1.2编制现金流量表,以现金为中心反映资金运动。现金流量表是以现金为基础编制的财务状况变动表,反映企业现金来源于何处、运用到何方及其增减变动的余额等。其除了对企业外部的利益相关者(股东、债权人)有着特殊的意义外,对企业经营管理者来说,现金流量信息比资金运动或营运资金变动信息更为重要。由于它是按收付实现制的原则编制,更能体现当前已实际收到的收入和已实际付出的支出,便于业务经营人员理解,也更能引导业务人员努力实现现金收入,这对于处于现金紧张环境中的企业来说尤为重要。

2.2把握资金筹集、资金运转、资金运用3个环节

2.2.1资金筹集管理计划化。对于一个企业来说,资金筹集不是越多越好,而是适度才好。要把握好这个度,就必须强化计划管理,以避免有资金时无业务,有业务时无资金的情况发生。强化资金筹集计划管理应从以下方面入手:首先,对企业资金占用状况要进行调查研究,定期对现金需求量、外欠回收量、经营业务量、资金和存货周转期、固定费用、变动费用等分别进行具体测定。其次,在经营中要利用外单位资金(包括银行贷款)进行投资以获取收益,挖掘其内部潜力,搞活企业资金存量[4]。再次,由于资金需要量和存量不是定量的,会随着业务的进展和挖潜的成效而变动,因此要将计划管理工作经常化、细致化,这样才能保证资金筹集合理化。

2.2.2资金运转管理制度化。首先,企业必须建立资金使用审批制度。业务人员要填写业务用资金申报单,主要写明业务内容、用资额度及期限、主管业务经理签字等。购置和其他耗费要填列预算单,也可以对某些费用实行包干办法等。凡涉及资金变动的事项,财务部门要每天列出“晴雨表”供领导决策参考。其次,要建立跟踪管理制度,企业资金审批运转后,不能听其自然、不予问津,必须设专人经常检查其是否偏离计划,或是否达到了预期目的。发现问题应及时反映,并尽快提出措施建议,防止资金流失。再次,要建立资金使用奖惩制度,以鼓励利用外部资金和倡导节约资金,对造成资金流失、浪费及不能按期收回资金的各种行为进行有效约束。

2.2.3科学确定资金存量,调整资产结构,提高资产的运营效率和效果。企业置存任何资产都有相应的置存成本。置存成本包括资产的管理成本、资金成本和短缺成本。资产的周转速度越快和置存时间越短,其置存成本就越低。根据置存成本的原理,企业应科学确定各类资产的管理成本、资金成本、短缺成本,在保证三者之和最低化的前提下,尽量压低储存量,以节约管理成本和资金成本,尤其对于滞销商品,只要其处理的收入高于其继续储存所发生的管理成本,就应及时变卖处理以避免其继续发生储存成本;对于闲置的固定资产,可通过出租、转让等方式加以盘活,或利用现有闲置的生产或保管设施,开办合资、合营的经济实体,但应以不投入货币资产为基本前提条件。

当然,每个企业都会有自己的不同情况,但是,正如有的赢利企业也未必有充足的资金空间一样,企业必须重视和加强资金管理,这是无可争议的共识。因此,要使资金管理卓有成效,企业还必须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多作调查研究,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资金管理办法,并常抓不懈。

3参考文献

[1]赵德庆.加强企业资金管理促进企业健康发展[J].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10(10):50.

[2]武晓虹.论企业资金管理与风险防范[J].商场现代化,2010(11):34.

[3]王勇.企业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企业界,2010(2):55.

[4]杜荣耀,赵旭.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博弈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137-138.

上一篇:制造企业信息化的问题及对策探索 下一篇:小议方丝弓矫治技术在前牙外伤治疗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