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性分析CT在阑尾病变中的诊断价值

时间:2022-09-03 11:02:52

回顾性分析CT在阑尾病变中的诊断价值

阑尾位于右髂窝,是附于盲肠后内侧壁的管状器官,近端开口于盲肠。阑尾病变主要包括炎症及肿瘤。阑尾炎性性疾病中,急性阑尾炎是临床最常见的急腹症,其他阑尾炎症性疾病包括慢性阑尾炎,阑尾脓肿以及不明原因的炎症。阑尾肿瘤可分为:阑尾类癌(carcinoid tumors),腺癌(adenocarcinoma),黏液性肿瘤(cysticneoplasms)。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阑尾病变47例,CT诊断结果均与手术及病理结果对照。以评价CT对于阑尾病变的诊断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了自2004年9月至2011年4月本院收治的47例阑尾病变病例,男30例,女17例,年龄自14~71岁,平均年龄(52.10±19.13)岁。临床表现:腹痛22例(转移性右下腹痛12例,其他部位疼痛10例),发热7例,右下腹包块10例,恶心、呕吐7例,偶然发现1例。

1.2 检查方法

所有病例均采用Simens Somaton Plus 4单排螺旋CT扫描,扫描条件:120~140 kV,170~200 mA,层厚5~10 mm,层距5~10 mm。其中18例型增强扫描,高压注射80~100 ml欧乃派克注射液,2.5~3 ml/s。

1.3 检查结果评价

由两位影像诊断医师对照大体标本及组织学表现结合CT扫描图像进行回顾性分析,逐例记录阑尾直径,阑尾壁厚度,阑尾腔内及周围组织改变。

2 结果

2.1 病理诊断

47例阑尾病变的病理诊断,急性阑尾炎39例,阑尾脓肿4例,类癌2例,阑尾黏液性腺瘤2例。

2.2 影像学表现:

2.2.1 急性阑尾炎 CT表现为阑尾直径6~42 mm,平均(15.38±9.33)mm,阑尾壁厚4~14 mm,平均(7.77±2.57)mm。其中7例伴有阑尾根部管腔内高密度影,4例管腔中见气泡影,15例伴有阑尾周围脂肪间隙模糊。

2.2.2 阑尾脓肿 CT表现为阑尾直径15~21 mm,平均(16.67±2.08)mm,阑尾壁厚3~9 mm,平均(6.25±2.06)mm。2例均位于右下腹区盲肠后内侧,1例位于盆腔,1例位于结肠旁沟。有2例与周围肠管形成粘连。

2.2.3 类癌 CT表现为阑尾直径36 mm~52 mm,阑尾壁厚为4 mm~5 mm,壁厚薄不均,边缘有条状及弧形高密度钙化影。阑尾肿大与升结肠粘连。

2.2.4 黏液性腺瘤 CT表现为阑尾直径33 mm~56 mm,阑尾壁厚2 mm~4 mm。2例均位于右下腹髂窝区,阑尾上缘紧贴盲肠同时推压回肠末端,阑尾壁厚薄均匀,周围组织清晰。

3 讨论

3.1 阑尾炎性疾病

阑尾是细长弯曲的盲管,在腹部的右下方,位于盲肠与回肠之间,它的根部连于盲肠的后内侧壁,远端游离并闭锁,活动范围位置因人而异,变化很大,受系膜等的影响,阑尾可伸向腹腔的任何方位[1]。阑尾炎性疾病包括急性阑尾炎,慢性阑尾炎,阑尾脓肿以及不明原因的炎症。引起阑尾炎性疾病的主要因素有管腔梗阻,细菌感染和反射性痉挛。

急性阑尾炎是临床最常见的急腹症病因,典型临床症状为转移性右下腹痛,通常根据病史,体格检查以及实验室检查可以明确诊断,但有近1/3的患者临床表现不典型,导致诊断不明确,使治疗延误,出现严重的并发症,对于这一部分患者,CT检查可以帮助明确诊断,并提供定位信息,指导手术进行[2]。

当阑尾发生炎症时,阑尾管壁充血水肿导致管壁增粗,而阑尾腔内脓液积存可使得阑尾腔明显增大,经39例病理证实的急性阑尾炎病例CT表现均有阑尾直径增大,阑尾壁增厚。随着炎症未能及时得以控制,阑尾管腔压力增高,远端血运受阻,感染向周围迁延,导致周围组织的炎症性改变,39例急性阑尾炎中有15例出现阑尾周围组织的炎性改变。文献报道阑尾管腔内钙化和粪石发生率为10%~43%[3,4],本次回顾性分析,阑尾管腔内高密度影检出率为17.95%。当发现钙化和粪石,同时合并有阑尾周围组织炎症性改变时,是诊断阑尾炎的可靠证据。

当感染加重,阑尾血运完全阻断,阑尾发生坏死,导致阑尾穿孔引起阑尾脓肿。如果患者病史明确,有典型的右下腹包块,阑尾脓肿诊断相对容易,但由于阑尾位置有多种变化,异位的阑尾脓肿常可与结肠肿瘤,阑尾肿瘤样病变,女性盆腔疾病,肠套叠,盲肠憩室与克罗恩病等疾病的诊断相混淆,造成诊断困难,本次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4例阑尾脓肿中,有2例均位于右下腹区盲肠后内侧,1例位于盆腔,1例位于结肠旁沟说明阑尾脓肿有多种位置变化,CT检查可以帮助临床诊断。

阑尾脓肿的治疗尚存争议,但目前倾向于待炎症经保守治疗吸收后再行手术切除,这主要因为急诊手术治疗可能因局部组织粘连较多,解剖结构显示不清,使得手术损伤肠道机率大大增加,同时会使腹腔感染扩散形成腹腔脓肿,增加患者痛苦及增加治疗时间和花费。CT检查诊断阑尾脓肿,可以指导进一步治疗方式,避免不必要的手术风险以及手术并发症。同时CT可以提供定位信息,这使得脓肿穿刺引流变得容易,也使得有手术禁忌证的患者多一点治疗上的选择。

3.2 阑尾肿瘤

阑尾肿瘤发病率较低,在手术切除阑尾标本组织病理学检查中大约为0.9%左右[5],其中多为上皮性起源[6],最常见的为类癌,据Connor等报道类癌所占比例高达57%[5],其他肿瘤以黏液性肿瘤多见,大部分阑尾肿瘤患者无特殊临床表现,大约30%~50%的患者与急性阑尾炎临床表现相同[7]。以转移性右下腹痛为首发症状就诊的患者还应警惕阑尾肿瘤的存在。对于术前诊断不明的患者,CT扫描检查更加显得有价值,目前CT对于阑尾肿瘤的诊断敏感性及特异性均在90%以上。正常阑尾直径约为6 mm,Benjaminov等[8]的统计值为(6.6±1.0)mm,阑尾发生炎症时直径也很少超过15 mm,Pickhardt等[7]采用15 mm作为阈值对可能发生肿瘤的阑尾进行判断,结果表明可以保持较高的敏感度同时避免过多的假阳性。本次发现的4例经病理诊断证实的阑尾肿瘤中阑尾直径均大于15 mm这一标准。

阑尾肿瘤的另一项病理表现为阑尾壁不均匀增厚,阑尾肿瘤多起源于上皮细胞,因此会造成上皮部分增厚,影像学表现为阑尾壁厚薄不均,本次发现的2例阑尾类癌,阑尾壁厚薄不均较为明显,而阑尾黏液性腺瘤的壁较为均匀,这可能与肿瘤的恶性程度不同有关。

阑尾脓肿以及阑尾黏液样肿瘤均表现为阑尾腔的囊状扩张,在本次回顾性分析中也发现1例阑尾黏液样腺瘤术前诊断为阑尾脓肿。但我们观察阑尾黏液样肿瘤疾病也有其CT影像特点如:阑尾上缘紧贴盲肠同时推压回肠末端,阑尾壁厚薄均匀,周围组织清晰。有文献报道钡剂灌肠对于阑尾黏液样肿瘤有较大的诊断价值,主要征象为盲肠“杯托球”状充盈缺损,边缘锐利,黏膜无破坏,阑尾不显影等[9],其中盲肠“杯托球”状充盈缺损与我们观察到的阑尾上缘紧贴盲肠同时推压回肠末端相似,能否以此征象帮助诊断阑尾黏液样肿瘤性疾病还需要在今后工作中积累病例,进一步研究。

总之,CT扫描对于阑尾疾病包括炎症性疾病以及肿瘤性疾病都有较高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尤其对于临床诊断不明确的患者,CT扫描帮助更大,通过CT影像可以帮助诊断,更可以指导更合理的临床治疗措施的制定实施。

参 考 文 献

[1] 吴在德主编.外科学.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

[2] 夏黎明.急性阑尾炎CT诊断的临床价值.实用放射学杂志,2001,17(5):393-394.

[3] 王康,赵泽华,王之,等.应用多层螺旋CT多方位重建技术诊断急性阑尾炎的价值.中华放射学杂志,2005,39(2):177-180.

[4] 张国良,陈九如.急性阑尾炎的CT检查与诊断.中国计算机成像杂志,2005,11(3):180-183.

[5] Connor SJ, Hanna GB, Frizelle FA. Appendiceal tumors: retrospective clinicopathologic analysis of appendiceal tumors from 7970 appendectomies. Dis colon Rectum,1998,41(1):75-80.

[6] 武忠弼,杨光华.中华外科病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718-723.

[7] Pickhardt PJ, Levy AD, Rohrmann Jr CA, et al. Primary neoplasms of the appendix manifesting as acute appendicitis: CT finds with pathologic comparison. Radiology,2002,224(3):775-781.

[8] Benjaminov O, Atri M, Hamilton P. et al. Frequency of visualization and thickness of normal appendix at nonenhanced helical CT. Radiology,2002,225(2):400-406.

[9] 潘卫东,薛华丹,秦明伟,等.阑尾黏液性肿瘤临床及病理表现与影像学特点分析.中华医学杂志,2005,85(33):2354.

上一篇:糖尿病性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疗效探讨 下一篇:FOLFIRI方案一线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