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小血管病与认知功能障碍的研究进展

时间:2022-09-03 10:42:19

脑小血管病与认知功能障碍的研究进展

摘要:脑小血管病目前已成为血管性痴呆的最常见病因。脑小血管病可导致认知功能、情绪及运动的障碍。近年来,脑小血管病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本文将从脑小血管病的定义、常见分类、病理学、影像学及认知损害等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关键词:脑小血管病; 认知功能障碍; 血管性痴呆

【中图分类号】R7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3-0091-02

脑小血管病简称CSVD,经大量研究发现,是老年人血管性痴呆常见病因。老年人患有CSVD会出现思维异常和运功功能障碍,尤其对认知功能会造成极大的损害。可以说,脑小血管病与大动脉粥样硬化血栓有着同样的危害,一定要及早治疗。本文从脑小血管病定义、常见分类及病理学、影像学及认知损害等方面对脑小血管病研究进展进行简单的分析。

1.脑小血管病定义

脑小血管病是对患者临床综合征的描述,多指患者颅内的小血管发生病变,导致患者脑白质和深部灰质受到损伤,使认知功能与神经病理、神经影像发生改变。小血管指小动脉和微动脉及毛细血管、小静脉。一般临床中的脑小血管病指小动脉和微动脉发生病变,所以,还称作动脉性小血管病。病变范围会达到30~800μm直径[1]。

2.脑小血管病常见分类

按照脑小血管病病因,在临床上可以把脑小血管病分成以下六个分类:

2.1小动脉硬化:小动脉硬化属于常见类型,和患者年龄、血管病相关的危险因素有着很大关系,例如:高血压病,可以称作高血压性小血管病,在病理上会表现出脂质透明样变,有纤维素样坏死,而节段性动脉结构被破坏,形成微粥瘤[2]。

2.2散发与遗传性脑淀粉样血管病

淀粉样蛋白沉积于患者软脑膜与皮层小血管壁上,严重时会使患者血管发生扩张,形成微动脉瘤或发生破裂,造成管壁局部出现碎片,渗出血液,造成管腔的闭塞。

2.3遗传性小血管病

出现皮质下梗死与白质脑病遗传性脑动脉病,遗传性小血管病也是脑小血管病常见的类型,存在非动脉硬化与非淀粉样变性病理学改变,使患者全身小动脉受到影响,病理改变特征是出现嗜锇颗粒的沉积。

2.4炎症性小血管病

例如:韦格纳肉芽肿病和显微镜下多血管炎,继发感染神经系统血管炎,和干燥综合征及硬皮病、皮肌炎等出现神经系统血管炎。

2.5静脉性胶原病

胶原物质会导致管壁增厚,使管腔发生狭窄与闭塞,具体病变部位在侧脑室静脉与小静脉。

2.6其它小血管病

患者脑部放射在治疗之后,会有副作用的长时间延迟,有放射性脑病,多发生于几个月或几年以后。

3.脑小血管病神经影像学

脑小血管病很难直接发现,所以神经影像学十分重要。影像学表现包括脑隙性脑梗死、脑白质病变、脑微出血、周围血管间隙等情况。

3.1脑隙性脑梗死

脑隙性脑梗死指皮层下的直径有缺血性梗死,直径

3.2脑白质病变

经CT检查,患者双侧脑室和半卵圆中心等区域有脑白质弥漫等临床综合征。MRI与CT对比,显示上更清楚,而且白质的异常面积大,脑白质病变经检测发现阳性率明显高于CT检测,以Fazakas 的分级方法对病变程度进行分级。

3.3脑微出血

脑实质有微小出血的特征表现,多由原发性脑出血和脑白质病变、腔隙性梗死等引起。经磁共振梯度回旋波诊断,微小血管旁有铁血黄素的大量沉积,表现出圆形低信号,在周围没有水肿出现。可以显示出微量的出血也血管的结构,对微出血的诊断可以更敏感,提高诊断敏感度。

3.4扩大周围血管间隙

周围血管间隙属于解剖学结构,小动脉与小静脉构成的空间隙,可以参与到组织间液的引流与免疫。

4.认知功能障碍

认知功能障碍临床表现为执行能力、注意力及记忆力等能力损害,尤其在执行功能上受损更为严重。尤其腔隙性脑梗死和脑白质病变对患者认知功能障碍影响最为密切。

腔隙性脑梗死包括有症状与无症状两种,无症状指没有明显卒中发作症状,通过影像学检查可以发现,这种症状和患者临床预后不佳有很大关联,使患者认知功能下降。腔隙性脑梗死数目、部位和患者认知功能障碍也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使机体认知功能受到损伤。

卒中病史患者认知障碍有明显加重,经病理学研究发现,微出血病灶会沉积大量铁血黄素,导致神经细胞的凋亡与胶质细胞的增殖,出现腔隙性脑梗塞灶。使机体神经传导纤维与神经递质皮层受到损伤,使患者执行功能发生障碍[4]。

患者注意力及记忆力和血小血管病发病机制还不能完全明确,有些研究人员发现,小血管病会扩大血管周围间隙。患者白质病和认知功能障碍也有一定的联系,可见,脑小血管病和认知功能障碍密切相关,通过大量研究结果发现,脑小血管病多由基底节区部位和认知功能间的联系即神经纤维被破坏。

5.结束语

脑小血管病属于临床常见隐匿性的脑血管类疾病,会导致患者出现血管性的认知障碍与痴呆等病症的重要原因。脑小血管病和认知功能障碍有十分密切的关系,当脑小血管疾病与认知功能障碍同时存在时,还会使患者认知功能障碍更严重,导致患者由轻度的认知功能障碍发展成严重的认知功能障碍。影像技术发展速度的加快,使脑小血管病和机体认知功能间研究越来越清楚,利于脑小血管病可以及早发现,及早治疗,使社会负担与家庭负担都能得到减轻。

参考文献

[1] 陈飞,徐运.脑小血管病的发病机制和临床特点[J].国际脑血管病杂志,2011,19(8) : 620-624.

[2] 张微微.脑小血管病的新进展[J].中华脑血管病杂志:电子版,2012,2(4):210-213.

[3] 李伟,李桂林,王拥军.脑小血管病[J].中华内科杂志,2010,49(2):163-164.

[4] 张学军,张小宁.脑梗死合并脑白质疏松症患者事件相关电位P300 的研究[J].新疆医学,2012,39: 18 - 22.

上一篇:重症急性胰腺炎手术时机及手术方式选择的临床... 下一篇:现代外科护理的要求及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