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剪发自杀”背后是生命教育缺失

时间:2022-09-03 10:01:14

“拒剪发自杀”背后是生命教育缺失

教育行政部门到底在关注什么,在行使怎样的行政职能,学校教育的目标到底是什么,这也许是近二十年来中国家长和中国学生,以及全社会一直想要质问教育部的问题。

今年以来,由于学校教育引起的悲剧一再发生,更引起公众、媒体的思考。在愈演愈烈的应试教育和考试经济背后,我们的教育缺失了什么――

2012年4月13日晚19点30分左右,山东省东营市胜利第一中学八年级1班14岁的女生李欣从自家五楼的窗户跳下,14日早晨,因抢救无效,永远地离开了爱她的父母、亲友、老师和同学们。4月13日晚饭后19点07分,李欣的妈妈收到了老师发给家长的短信,要求还未剪发的女生这周末必须剪发。李欣拒绝剪发,然后“腾”地就从椅子上站了起来,直奔客厅沙发,拉开窗户只犹豫了一秒钟就跳了下去,在那一瞬间,李欣的妈妈根本就没有反应过来,当时就傻眼了。(4月17日新华网)

一条鲜活的生命戛然而止,没有谁不感到痛惜。我们可以说,这孩子有点儿傻,怎能把头发看得比生命还重要?我们也可以责怪其父母没有尽到应有的责任,当然,更可以抨击学校的冷漠,以及不够人性化的军事化管理。但是,不能回避的一点是,我们的教育也许病了,对孩子缺乏起码的生命教育。

不妨梳理一番近期仅媒体报道的几起悲剧:3月31日,昆明一初二女生因42.5元钱受到委屈,从学校三楼跳了下去,造成腰椎骨折;3月17日,河北任县一初二男生因恋爱出现问题而跳楼身亡;2月27日,邵阳一16岁高中生为“自证清白”跳楼自杀;2011年11月18日,洛阳一13岁女生被老师罚做800个“蹲起”后跳楼自杀……无须列举太多悲剧了,每一起都让人悲哀、伤痛。

这些年轻的生命不该过早伤逝,他们还只是一朵朵含苞欲放的花骨朵,为何毫不珍惜自己的美好年华?水有源、树有根,他们如果不是遭受冤屈或者遇到想不开的事,想必也就不会寻短见。但是,即便遭受冤屈,难道就该结束自己的生命?人生在世,哪能没有痛苦和磨难,受了小小的冤枉就痛不欲生,甚至选择自杀,何其可悲。

当然,不必过于指责孩子不懂事、不懂得珍惜生命,而要追问他们为何不珍惜生命?德国哲学家史怀泽说:“人连对动物、植物的生命都要敬畏,难道能不敬畏人的生命吗?”敬畏生命应是人类共识,但对不少孩子来说,他们严重匮乏生命教育。不少学校压根儿就没有开设生命教育、挫折教育这一课,即便开了也是浮皮潦草,应付了事。青少年教育专家孙云晓认为,尊重生命是一切教育的出发点,生命教育的核心是尊重生命。诚哉斯言,没有生命教育,教育就失去意义;尊重生命,提高化解危险的能力,应该成为对孩子生命教育的关键。

生命高于一切,这不是要孩子学会苟活,而是要孩子善待生命。放眼世界,生命教育在不少国家开展得很深入、细致。据报道,日本于1989年修订了教学大纲,提出以尊重人的精神和对生命的敬畏的观点来定位道德教育。新加坡从小学二年级就开始有这方面的教育。瑞典已经有长达百年的生命教育历史。如果教育太急功近利,只关心孩子学习,忽略了其情感和心理需求,这样的教育有何意义?

孩子,头发剪了可以再生,生命没了就难以复活!期待我们的学校尽快开展生命教育这一课,莫再让李欣的悲剧重演。

(选自《羊城晚报》)

上一篇:一朵花到底有多重 下一篇:在活动中学会交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