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用张海换曾熙

时间:2022-09-03 04:54:45

去年是我60岁整寿,也正式办理了退休手续,真有点“从此不为生计忙”的感觉了。儿子为了让我高兴,送给了我一幅曾熙的书法中堂,令我惊喜。这件作品写得精,尺帽大,且品相完好,凭我40年的书画收藏眼力断定,这不仅是真品,还是其晚年的精品,也是此生不可再遇到的好物件,真是大喜过望。兴奋之余,我对儿子说:“我手里的名家书画作品,只要是双份的,你尽管开口,我绝不吝惜。”儿子要了一幅张海先生1995年写的四尺整纸大中堂,父子皆大欢喜。

凭心而论,张海先生作为当代书坛名家,其艺术造诣已为世所认,他在河南书协主席的位置上一干就是16年,绩业隆著,现在身为中国书协主席,尽管有人对其褒贬不一,也属于见仁见智的事情。现在其书法价位也一路上扬,已达七八千元一平尺,还较抢手,尤其是在河南的拍卖会上,其作品绝少有流拍现象。若从价位上论,曾、张两位大致持平。但张海先生是当代名家,作品存世量多,还不断有新作问世,只要有钱,拿到并不难。可曾熙则不然,他毕竟已辞世近80个年头了,是中国书法史上早已名标定位的大书法家,在世时就名扬书坛,流芳东瀛,一幅百金,尚且难求,和吴昌硕、康有为、李瑞清并列为民国书坛四大家,其作品存世量早已不多,精品更是凤毛麟角,就连出现在各大拍卖会上的作品也大多真伪难定,其大幅精品30多年来一直为收藏家、书画家苦苦搜寻之物,足见珍贵。若从学问学养、书法功夫和在近现代书坛上的影响来论,张海先生还是不能和曾熙并论的。说句真心话,用张海先生的书法换曾熙的书法,一个字,值!当然这也是儿子的孝心,我由衷地感到欣慰。

曾熙这件书法作品,是典型的民国时期的原装老裱,原为北京荣宝斋旧藏,有其火签。1983年出让给四川省文史馆,不知什么原因,又转落到四川省文物商店,有其标识,后又为其工作人员张先生购得,我儿子和张先生熟善,又从他手中购得送我。值得一提的是,此件作品中几十年来虽几经易手,但毫无损伤,面貌如新,足见收藏之人家的爱惜之心,且上无任何后人的题跋印记,应该是不敢轻率题记所致。我的书画朋友欣赏后,皆说是一幅精品,甚至有人提出让我割爱相让,我岂舍得。后又烦请河南书画院胡世堂先生过目,他先是惊讶,后又赞赏说:“这是大开门的一眼货,真品无疑,精品中的精品。”山东大学美术考古研究所所长、省收藏家协会书画鉴定委员会主席刘凤君教授称赞说:“搞书画收藏就收藏这类作品,拿出来惊人养眼,能壮行色,能光门楣。”

曾熙(1861~1930年),初字嗣元,更字子辑,晚号农髯、俟园,湖南衡阳人。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进士,曾主讲岳麓书院和石鼓书院。善诗文,精考据,富收藏,尤以书法名世。1915年应挚友李瑞清(清道人)邀请至上海,以鬻书画诗文为生,与吴昌硕、李瑞清、黄宾虹并誉为“海上四英”。此幅作品落款为丙寅年,应为1926年,是其晚年65岁时所写,估计应是其寓居上海时的作品,长105厘米,宽52厘米,共4行26字。款后钤“曾熙之印”“农髯”二方,一朱一白。

在中国书法史上,曾熙占有不可或缺的一席,在2002年中国书法家协会评选中国20世纪十大杰出书法家活动中,曾熙就是29名入围者之一,其书法成就早有定论。大书法家李瑞清颇自负,对当时民国诸多书家多议少誉,唯独推崇曾熙之书,他曾著文说:“曾农髯先生今之蔡中郎也,中郎为书学之祖,农髯既通蔡书,复采钟、王,以尽其变化,所临《夏承碑》,左右倚伏,奇姿谲诞,穹隆恢廓,使中郎操觚,未必胜也。”评价之高,前所未有。康有为曾将曾熙的八分书与何绍基相提并论:“道洲八分书体峻,农髯先生体逸,体峻者见骨气,体逸者见性情,阴阳刚柔,各见其妙。”近代著名学者、曾熙弟子马宗霍先生道:“观晚近书学,先师曾农髯先生和清道人(李瑞清)世称南北两宗,盖先生虽主南宗,实亦兼揽北宗之胜,论者或谓李不如曾也。”诸公所讲的确如此。曾熙这幅作品下笔高古,爽健空灵,以碑入帖,以小见大,安雅冲融,结体方整,奇趣横生,真是妙不可言。 责编 潇然

上一篇:内蒙古代钦塔拉三号辽墓出土的陶瓷器 下一篇:吴昌硕人物画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