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水饺”考验中日关系

时间:2022-09-03 04:26:11

“毒水饺”考验中日关系

在以中国为圆心的国际关系网中, 与日关系历来让人揪心。中国农历春节到来之际,日本首相福田康夫破天荒地向在日华人及全球华人拜年,这一举动让华人颇感意外,也让两国民众对这个具有纪念意义的2008年(《日中和平友好条约》缔结30周年)有了更好的期待。但与此同时,中国生产的水饺在日本引起食客中毒事件,近一段时间以来却掀起风波。

截至目前, 中日双方的调查组分别对生产水饺的中方工厂进行了全面调查,双方调查组在共同举行的吹风会上一致认为,“生产过程无任何异常, 双方应加强合作,沟通情况, 共同面对,查清情况”。现在,双方正在合力调查是否存在恶意第三方。

中国供日水饺怎么会酿成一场“水饺风波”?人们看到,“水饺事件”有些蹊跷。日本有关方面传出有10位日本民众吃了中国河北天洋食品厂生产的饺子中毒的消息后,一些日本媒体大肆炒作, 并称中国天洋水饺中验出了有机磷类药物。更有日本媒体以此抹黑中国近年来对出口食品、玩具的监管,一些日本媒体对“水饺事件”的攻势之大火力之猛, 大有超过2007年对中国玩具的非议之势。

不过, 中方表现出一如继往的冷静。正如日本《朝日新闻》2月2日的一则报道说,“中国这次的反应非常之快,中国国家质检总局在第一时间即通过驻东京的中国大使发表了声明, 警方也随即展开调查,这一切都是十分罕见的举动”。在连日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对“水饺事件”的几次表态中, 均表示“对日本媒体对这个事件关注是可以理解的, 毕竟是造成有人中毒事件”,“关键是要在事情原因没有调查清楚之前,不要基于猜测大加炒作”。这既是中方处理危机一贯态度, 也是对某些日本媒体的忠告。

笔者将这些日本媒体的思维模式谓之“手电筒思维”, 就是像手电筒一样只照别人不照自己,看问题只看别人的问题, 不看自身问题。

显然, 这是一种主观思维,也是简单化、片面性思维。要正确处理“水饺事件”, 关键是中日双方相关机构保持理性, 以维护中日友好大局为重。而要纠正“手电筒思维”, 就需要换位思考, 从全局利益出发,尤其是来之不易的中日关系回暖。

令人欣慰的是,两国官方敢于冲破“手电筒思维”, 处理态度与手段均显现出了与以往不同之处:中方立即与日方沟通, 并彻查生产厂家;日方也与中方展开密切合作,日本外相高村正彦表示:“事件在民间产生了诸多影响,但不会使日中两国的外交关系恶化。”

中日关系经过最近一年多的“破冰”、“融冰”互访, 正逐步迈向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地。

中方在事件调查过程中表现出了一如继往的积极与严肃, 彰显出自信与诚意,体现出面对产品质量问题的危机处理能力在增强。日方也没有刻意将一个纯技术性事件上纲上线到政治层面,而是保持了应有的冷静与克制,以至这一事件最终没有酿成外交风波,这对两国来说,当然具有积极意义。

尽管日本有人掀起“禁吃中国水饺风”, 但并非所有的日本人都愿意与中国为敌。一向对华友好的日本足协主席川渊三郎2月10日在接受中国媒体采访时明确表示,即将到来的东亚四强赛上,他希望日本国脚们能够成为改善中日关系的使者,“我希望他们都能去认真地改善日中关系,我会要求我的队员们,在所有的中方宴会上,他们必须要去吃饺子。”

媒体应正确发挥导向作用。单从传播的角度而言,日本媒体密切关注该事件是可以理解的,但在处理这样的问题上,在事情原因没有调查清楚之前大加猜测甚至炒作, 则是不负责任的非科学态度。媒体报道与媒体炒作不是一回事,前者是据实反映情况,后者则带有明显的情绪性。

类似“水饺事件”的产品质量问题事件,相关国要有正常、平和的心态,处理这样的问题, 需要双方的冷静和配合。只有冷静地分析整个事件,对调查以及事件的最终解决才有利。

所幸,日方在两国调查团会谈后已确认,目前只有三个家庭共十人中毒,而不是像一些日本媒体此前所渲染的“近百人”。

目前,两国的合作调查活动仍在继续。俗话说, 国与国之间“没有永恒的朋友,也没有永恒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但愿日方的这种克制不会只是一时之需。

上一篇:2008,合资券商年? 下一篇:在积极应诉中学习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