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大邵庄、小辛庄枣业发展的调查

时间:2022-09-03 04:21:06

关于大邵庄、小辛庄枣业发展的调查

枣树的栽植在我国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作为“中国无核小枣之乡”的青县,枣树为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做出了不小的贡献。但是,最近几年出现了“这边种,那边伐”的怪异现象。也就是说,在枣的经济效益方面有人看到了收益,有人却丧失了信心。让果农看到枣树的经济效益成了重中之重,因此我局对县里两个无核小枣栽培有成果的村庄经行了实地调查,以剖析枣树栽与伐的症结。

1 大邵庄与小辛庄的枣业现状

大邵庄位于流河镇,全村耕地面积约3600亩,枣树种植面积约2000亩,其中无核小枣约1000亩,金丝四号约200亩,普通枣树约800亩。枣树种植面积约占全村耕地的55.6%,但枣经济收入已经占了全村农业收入的66.7%左右。大邵庄共有农户340余户,几乎家家都种枣树,成年枣树在2011年经济收入为6500―7500元/亩。

小辛庄位于镇,全村耕地面积约900亩,70户全部种植枣树,其中无核小枣约700亩,普通枣约200亩,枣树种植面积接近100%,成年枣树在2011年经济收入5000―6000元/亩,年人均收入超过一万元。

通过以上两组数据可以看出,枣果生产已经成为大邵庄和小辛庄的支柱产业,枣果的经济收入占了全村农产品经济收入的90%以上。

2 枣业发展的优势

2.1 经济收益性强

2011年,无核小枣的亩产量约700千克,市场价格在12―14元/千克,经济收入约7000―8000元/亩;金丝四号的亩产量约800千克,市场价格在10元/千克左右,经济收入约6000元/亩;普通枣的亩产量约1000千克,市场价格在每千克6元以上,经济收入约4000元/亩。在正常的市场条件下粮食作物的经济收入只有每亩800元左右。枣果的年经济收益要远远大于粮食作物的年经济收益,其中无核小枣的收益最高。无核小枣5年能够有收益,7―8年收益便可达到最大,在合理的土肥水管理和修剪的情况下,可持续收益100年左右,除特殊年份外,成年枣树的株产量为30―40千克,优质果品达到70%左右,现在的市场每千克最低价格为10元,最高价格可以达到20元以上,每株枣树最低年收益可以达到150元左右。

2.2 管理技术的掌握

果农们基本上掌握了无核小枣栽培管理技术,形成了人人懂技术,人人会技术的良好局面,在大邵庄和小辛庄几乎人人都是半个技术人员。

2.3 双盈利性

现在基本实现枣粮兼作,枣菜兼作,并不影响任何一方的产量,通过立体栽培、集约经营,可以实现双盈利。

2.4 高品质产业的兴起

我县曹寺乡西蒿坡村刘立明的2亩温室鲜枣“早脆王”第一拨采摘收获100千克,每千克卖到40多元。 不仅填补了六、七月份无鲜枣上市的空白,而且基本上不用农药,自然成熟,色泽、口感在同类产品中都属上乘。温室枣获得的经济效益更高,并且属于无公害食品,在市场上很受青睐,应该得到推广,让更多的果农受益,这是枣业发展的一条新路。

3 目前枣产业的不足及应采取的改进措施

枣树的适应性强,喜温,耐盐碱,完全适应本地区环境,可见枣树的栽植在我县有很好的发展空间和增值空间。但是,目前我县枣产业的发展还存在诸多问题:

3.1 基础行业坚实,也就是初级产品产量大,但枣加工产业发展不足,缺少附加值高的大型龙头企业,不能形成良好的产业链,导致枣产业抵御市场风险能力低。这样不但抑制了基础产业的发展,而且也减少了枣的附加值。我县应该在提高初级产品的品质和产量的基础上,建立大型的后续加工企业,形成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式发展。

3.2 枣树在栽植过程中,土肥水的管理跟不上,很多时候都是靠天吃饭,特别是灌溉,根本达不到枣生长期所需营养的标准,这就严重影响了枣的产量和果品质量。政府方面应该加大这方面的经济投入,建立科学的水利排灌网,以利于及时、科学的对枣树进行灌溉、施肥。

3.3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果品质量和果品安全的需求标准越来越高,低质量的枣果出现滞销。而高质量的无公害产品深受广大消费者的欢迎,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改变生产方式,引进高精尖的技术和设备,推广优良枣品种及设施类栽培,提质增效。

3.4 由于资金的缺乏,各级林果技术人员掌握的新技术得不到推广,果农们又对枣树管理一知半解,他们渴望学习先进的管理技术,增加经济收益。因此,要加强这方面的经济支出,以便更好的为果农们服务,实现定期对枣农经行技术指导和培训,让他们尽快的学习先进技术,使用先进技术,与枣业发展的大方向接轨。

总之,枣产业并不是没有发展空间,而是非常广阔的,这就需要政府加大宣传力度,给予资金、技术方面的支持和帮助,让果农们认识到枣产业的潜在的效益和可持续发展性,形成“政府搭台、百姓唱戏”的生产格局,提高我县枣产品市场竞争力,增加农民收益。这也是支持三农,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

上一篇:关于初中生数学学业情绪调查的实证分析 下一篇:浅谈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县域经济与招商引资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