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谈“PE+上市公司”模式

时间:2022-09-03 04:16:51

再谈“PE+上市公司”模式

2016年是我国“十三五”规划开局之年,也是大力推进供给侧改革的攻坚之年。供给侧改革提出了五大重点任务: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而其中去产能、去库存、补短板三项都可以通过企业并购来解决。

“PE+上市公司”模式作为具有中国特色的金融创新,在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当下不失为一剂良药。通过这一模式,PE机构在产业整合和资本运作及上市公司在产业管理方面的经验得以优势互补,提高了并购重组的成功率,各方利益也能得到共赢。

“PE+上市公司”模式在促进并购重组市场化发展、有效整合市场资源等方面有不可忽视的作用,但同时也要求操盘者具有全局的眼光和专业的视角。

证监会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登记备案的私募基金管理人超过2.5万家,从业人员接近38万人,而这其中真正具有“PE+上市公司”模式运作经验和能力的机构和人员有多少?当前国家正在大力建设多层次资本市场,股权投资行业也迎来了最好的时代和激烈的市场竞争。

“PE+上市公司”模式在国内流行具有必然性。中国当前产业状况与美国20世纪70年代有诸多类似,寡头经济尚未形成,每个细分行业都存在大批的中小公司在竞争。如今美国现代企业制度不断完善,职业经理阶层日益成熟,而职业经理人队伍的完善为KKR等国外PE机构的控股型收购创造了丰富的管理团队资源。但目前这一条件在中国的产业环境中尚不具备。

中国经济经过30多年的发展,虽然已经从稀缺经济进入到了过剩经济,但是职业经理人队伍没有过剩,未能形成一个庞大的管理团队。另外,中国并购市场近几年才刚刚兴起,控股型收购的后续运作也是一大难题。因此,资本与产业的结合成为“必由之路”,这也是“PE+上市公司”模式为何被市场广泛接受的原因之一。

“PE+上市公司”模式自2011年以来在不断改进和升级。从最开始单独成立并购基金,到后来入股上市公司担任战略小股东,再到与上市公司签署并购顾问协议及合作开展海外并购等,双方合作的广度和深度不断加强。很多人认为这种模式容易产生内幕交易和市场操纵风险,但我认为这本质上是人的风险,不能否定这一创新模式带来的价值。这一观点也从监管思路上有所体现,上交所《上市公司与私募基金合作投资事项信息披露业务指引》的出台就是对合作双方在操作过程中的合规性进行了规范和指引,而对PE和上市公司的合作持鼓励态度。

对于PE机构来说,这种模式为PE行业实现项目退出和业务创新趟出了一条新路,也为改善上市公司质地和服务实体经济起到积极效果,更有望在推进供给侧改革和促进经济转型升级方面做出贡献。对这一模式当前存在的缺陷和不足,希望在政府加强监管和业内同行加强自律的过程中尽可能规范甚至逐步消除。而未来这一模式如何发挥价值,希望我们“且用且珍惜”,用各自实际行动共同为PE行业金融创新做出贡献!

上一篇:当代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状况及辅导方法 下一篇:杨浩涌再战“瓜子”:江湖夜雨十年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