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空气质量,建设幸福越秀

时间:2022-09-03 04:13:02

改善空气质量,建设幸福越秀

最近,有关PM2.5的报道在公众当中引起了巨大的反响,如何针对PM2.5进行有效防控,使空气质量监测结果与群众的观感更加一致,成为广大环保工作者面临的新挑战。越秀区,作为广州市的中心城区,防控任务尤为重要。为此,我们必将迎难而上,探索越秀区PM2.5污染防控对策,并以此为契机推进新一轮环境空气整治大行动,走新型城市化道路建设幸福越秀。

广州市PM2.5污染较为严重的区域

我国新颁布的空气质量标准限值要求中,PM2.5日均值为75微克/立方米。从广州市环境监测站监测数据来看,2012年以来越秀区两个环境空气质量监测国控点多次出现PM2.5日均值超标的情况。

从数据看,第一季度麓湖PM2.5的超标天数为25天,超标率为27.5%,是广州市超标天数最多的国控监测点,市监测站站点也有12天超标,超标率为13.2%,这说明位于广州中心城区的越秀区是广州市PM2.5污染较为严重的区域。

当然,越秀区出现这种情况也有其必然因素。因为越秀区在旱季时常出现小风或者静风等气象条件,而且商厦林立,不易于污染物的扩散,这才导致越秀区两个国控点的监测结果经常维持在较高水平。

广泛的PM2.5污染来源

作为商贸发达之地,遍布全区的餐饮食肆产生的油烟和每天路上川流不息的车流所产生的汽车尾气是越秀区PM2.5的主要贡献者。

油烟成分复杂,主要包括醛、酮、烃、脂肪酸、醇、芳香族化合物、酮、内酯、杂环化合物等,在饮食服务业密布的越秀区,油烟成为影响PM2.5值的重要因素。目前,越秀区登记在册的有2202家饮食服务业企业,200餐位以上的有107家。有1408家油烟排放企业安装了静电油烟净化设施,环保局还对其中1198家企业安装了油烟在线监控,监控率达到85.1%。

越秀区还是广州市的中心城区,是广州市经济、政治和文化中心,交通发达。每天有大量的机动车在越秀区的道路上行驶,产生了大量的汽车尾气,其主要成分是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氮氧化合物、铅的化合物及颗粒物,对越秀区的PM2.5值造成巨大的影响。

扬尘也是PM2.5的主要贡献者之一,主要来自建筑工地扬尘和道路扬尘。目前越秀区共有在建工地29家,小型建筑施工场地181家,这些工地在其原料运输,建设和废料运输过程都会产生扬尘;越秀区共有交通主干道141条,路网交错,交通发达,道路面积达150多万平方米,约占越秀区总面积的4.4%,每天大量的车辆行驶也产生了大量的道路扬尘,对越秀区的PM2.5值影响也较大。

VOC经光化学反应易产生二次污染物PM2.5。经摸查,越秀区有加油站11座,VOC排放企业100家,其中电子业2家、皮鞋制造业2家、汽修行业17家、橡胶制品制造1家、印刷业23家和洗染服务业55家。此外,道路移动的VOC排放源,在建工地的建筑涂料产生的VOC等,这些都是越秀区VOC的排放源,对越秀区PM2.5的产生,也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除了以上污染源产生PM2.5外,越秀区还有17家企业的锅炉废气也对PM2.5产生影响,目前这17家企业已完成对锅炉的升级改造。越秀区人口密集,群众生活用的燃气灶和燃气热水器等也产生部分PM2.5。虽然越秀区的工业比重只有3.01%,但密集分布在越秀区周边的电厂和重点工业污染源排放的PM2.5对越秀区的影响也不可小视。广州市地处南亚热带,背山面海,具有典型的南亚热带季风性海洋气候特征,雨旱季风交替变化明显,旱季以盛行偏北风,雨季盛行偏南风。季风经常将相应上风带周边区域等外地源产生的PM2.5带入越秀区,与本地源产生的PM2.5互相叠加,形成复合污染。

防控思路:实现五个跨越性转变

PM2.5具有明显的区域污染特征,其来源广泛,形成机理复杂,既有一次污染又有二次污染,既有本地产生的污染又有外地输送带来的污染。这就决定了PM2.5污染治理难度大,而且不同于以往污染物的治理。

有鉴于此,我们认为必须转变理念,实现五个跨越性转变。一是实现单一城市控制转变为区域联动控制;二是实现单一污染物控制转变为多污染物协同控制;三是实现由谋求单一目标决策转变为追求多重环境效益决策;四是实现由控制一次污染转变为同时控制二次污染物的前体物的集中控制模式;五是实现由以排放量削减为导向的总量控制转变为以环境质量达标为导向的总量控制。做到统一区划、统一目标、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行动、统一监控,制定长期的控制指标,区域联动控制,这样才能使PM2.5治理富有成效。

防控对策:分九步走

有思路还必须有对策,在PM2.5治理呼声日盛的情况下,越秀区将在广州市的统一部署下,充分借鉴国内外先进城市中心城区防控PM2.5的先进经验,经初步研究,拟采取如下控制措施。

一是提高环保准入门槛,严把新建项目准入关,严格控制PM2.5高污染项目。在越秀区范围内,不得新建和回迁工业生产项目;对于所有新建产生油烟的餐饮业项目,一律要求安装油烟净化设施,并进行油烟在线监控。

二是强化油烟污染控制。主要是进一步推广惠福美食花街环保综合监管示范经验,在辖内城中村餐饮业聚集或发展地段设立引导区,在辖内除城中村以外的餐饮业聚集地段设立规范区,然后在区统筹下制定工作方案逐年推进餐饮业环保综合监管工作,实现餐饮业环保综合监管全覆盖和持续保持全市领先水平的目标;另外同时健全饮食服务业联合审批、联合查处机制,扩大饮食服务业油烟在线监控覆盖率,强化油烟净化设施的升级改造与运行管理,推广专业化运营。

三是强化机动车污染控制。越秀区将加快淘汰营运黄标车,确保到2015年完成淘汰2005年以前注册的辖内区管营运黄标车。由于越秀区受机动车污染影响较大,建议广州市进一步采取措施全面强化机动车排气污染控制,对黄标车严格执行道路限行政策,防止高污染车辆在越秀区行驶。

四是强化扬尘污染控制,对在建工地和道路扬尘实施严格监管,落实扬尘控制区管理各项工作。建筑施工工地要做到施工现场100%围蔽、工地砂石100%覆盖、工地路面100%硬地化、拆除工程100%洒水压尘、出工地车辆100%冲净车轮车身、暂不开发的场地100%绿化;道路要严格实施路面保洁、洒水降尘制度,城市主要道路机扫率要达到31.3%,保洁等级为一、二级的道路达到16小时100%保洁率,加大快速路、主干道、次干道和支路的吸扫和冲刷作业力度。

五是强化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控制。强化油罐车、油站等相关企业的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控制,组织VOC专项执法,取缔无证照经营排放挥发性有机物企业。全区范围内禁止使用淘汰的挥发性有机物含量高的非环保型建筑涂料。

六是继续巩固工业污染控制成果。严格落实“退二进三”工作计划,促进高污染企业的停业、关闭和搬迁。推广使用清洁能源严控燃料品质,实现区域内所有燃油锅炉的“油改气”工程。

七是建议广州市政府推动区域联防联控。研究表明,PM2.5作为区域性问题,必须统筹考虑相邻区域的防治工作,同步联手治理,才能达到最佳的治理效果。

八是发动社会广泛参与PM2.5防控行动。利用越秀区作为中心文化区,在环保宣教和文化引领方面具有的传统优势,广泛深入开展多层次宣教活动,提高居民的环境意识,发动公众自觉自愿地参与PM2.5防控行动。

九是借助各方面力量加强防控措施研究,为防控措施完善提供技术支撑。据了解,广州市2012年将新增18个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点,其中两个路边站之一的杨箕路边站就位于越秀区辖内,专门监测汽车尾气污染问题。越秀区将利用PM2.5的监测和分析不断得到强化的有利条件,进一步提高防控措施的针对性。

今后一段时间,越秀环保工作要以走新型城市化道路建设幸福越秀为总目标,以PM2.5的实施为抓手,全面推进新一轮的空气污染综合整治行动,使越秀区的空气质量得到进一步改善,建设幸福越秀。

上一篇:美丽中国 生态优先 下一篇:广东的“年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