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言顺耳利于行

时间:2022-09-03 03:36:36

“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作为一名班主任,为何不能给学生“顺耳忠言”,让学生有如坐春风,豁然开朗之感。这就需要班主任不但要有较高的文化素养,更要具有幽默、含蓄、高超的批评艺术。

一、 反话正说法

班主任在批评学生过程中恰当地使用反话正说法,不但使批评变得风趣、诙谐、意味深长,还能使学生在笑声中认识到自己的缺点并改正。

一次,“淘气大王”李立用纸团“袭击”同学,正好砸到刚推门进屋的班主任脸上。同学们“哄”的一声笑了,李立却吓得缩在课桌后。班主任走到李立面前,并没有批评他。而是和颜悦色地说道:“好枪法,一枪击中目标,以后你成了神。可不能忘了我这个‘活靶子’哟”。教室里的气氛顿时轻松起来,李立也露出感激的目光。班主任接着说:“不过,教室不是演练场,以后练绝技,不要在教室里练,同学们说好不好?”“好!”同学们异口同声地说。还有一位老师更“绝”,一次数学考试。他发现班上的女生普遍考得比男生好。就说:“我真为我们班的女生骄傲,为什么?因为她们考得好,超过了男生!同时,也为我们班男生的谦虚而骄傲―”(老师故意把“骄傲”两个字音拖得很长)“哄”的一声,大家都笑了!女生们笑,是因为老师在夸她们;男生们笑,则是因为老师的妙语是对自己的一个极巧妙的批评。

二、 妙用类比法

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经常遇到一些既不能明说又不能不说的事情,这时,教师就可以采用类比批评法。

有一女生,陷入早恋的感情漩涡中,严重影响了学习。于是,班主任就给她打了这样一个比喻:“在一片树林中,小树苗儿沐浴着阳光雨露,茁壮成长。可是其中有那么一两棵小树却过早地开花结果了,等到它们醒悟过来的时候。别的小树已经长成了参天大树,而它们却永远成了“小老树”,不能再长高了。“说完,用充满深情的目光注视着她,语重心长地说:“我们可不能做那些“小老树”啊!“心有灵犀一点通。那位女生从班主任的话语中听到了弦外之音,慢慢低下了头。从此,她一心扑在学习上,各方面都有很大提高。

三、 他山之石法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班主任可借助历史或现实中的人和事,对学生进行类比暗示,旁敲侧击,使学生认识到自己的缺点和错误,从而达到批评学生的目的。

去年下半学期,学生举行队列队形、广播体操比赛,某班也投入到紧张的训练之中。刚开始,有些同学嘻嘻哈哈,队形站得不成样子。班主任没有板起脸来斥责学生。而是讲了一个“孙武教阵”的故事:一次,孙武为吴王阖间训练宫女,他把宫女分成两队,并向宫女申明了训练的要求。但前两次宫女们都大笑不止,不听号令,孙武下令斩了两名队长。等到第三次训练时,队伍向左转、向右转、起立等都合乎要求,没有一个敢出声。班主任补充说:“当然,孙武手段确实狠了点,但也表现了严格要求、严明纪律的作用。”故事讲完了,同学们立即变得严肃认真起来,动作标准、到位,快、静、齐。后来,这个班在全校比赛中,取得一等奖的好成绩。

四、 表扬肯定法

“表扬”和“批评”是一对反义词,但它们不是“冤家对头”,有时让它们“联姻”,会取得更好的效果。

有这样一位学生,上课经常迟到,老师找他谈心,他答应以后改正。可第二天上课铃已经响了,他才姗姗来到教室。班主任并没有批评他。而是当着全班的面表扬了他:“今天你只晚来不到一分钟,老师真为你高兴。如果以后再提前一点就更好了!”这个同学的脸“腾”的一下红了。从此以后,他竟判若两人,每天总是早早到校,学习成绩也提高很快,后来被同学们选为班干部。

一些班主任在批评学生时,也先使用赞扬,但他们在赞扬之后却往往来一个“但是”,这是不足取的。学生会认为老师前边的表扬是言不由衷,是批评的前奏。其结果,不但批评不会奏效,前边的表扬也被学生理解为虚情假意了。教师如果摒弃这种转折式(虽然……但是……),而采取假设式(如果……就……)。效果就可能大不相同。例如教育一位只顾学习、自私自利的学生,老师对他说:“你的学习很好,如果多团结同学,多关心班集体,就会受到老师和同学的欢迎。”

五、 教师自责法

教师以自我批评的形式促使学生深思反省,从而达到委婉、含蓄地批评学生的目的。

某班在校田径运动会上竞赛成绩很好,但由于班级秩序较差,未被评上精神文明班级。总结会上,班主任是这样讲的:“这次运动会,我们班没评上精神文明班级,我有很大的责任,因为我忙于做裁判工作,没有时间到班级中维持秩序。在此,我向大家表示歉意。”说着,他向同学们深深举了一躬,体育委员站起来说:“责任主要在于我们,怎么能怨老师呢?下次运动会看我们的表现吧!”班主任会心地笑了。

六、 故作糊涂法

教师批评教育学生一定要弄清事实真相,要明察秋毫,绝不能糊里糊涂。但有时候教师故作糊涂,也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冬天来了,天气越来越冷,于是有些同学躺在宿舍里睡觉不上早操,班主任便在班会上讲道:“天气越来越冷了,有些同学便躺在宿舍里留恋起热被窝来,不想上早操了,据我了解,这种情况在别的班级是有的,我不知道我们班级有没有。”班主任说到这里,故意问同学们:“我们班有没有这种情况?”“没有!”同学们齐声答道。果然,第二天早晨。全班同学没有一个睡懒觉的。故作糊涂法不是“葫芦僧判断葫芦案”,而是“难得糊涂”。

总之,班主任工作千头万绪,只要多动脑、多实践,总能找到最佳的、最让学生心悦诚服的批评方式。随着现代医药学的发展。许多“良药”外面都包装着一层糖衣,早已不再苦口;难道我们在批评教育学生时,不能注重一下方式方法,在“逆耳忠言”的外面也包上一层“糖衣”,使之“顺耳”吗?

(马春美 山东省莱阳市文峰学校 265200)

上一篇:让生物课堂有效提问更有效 下一篇:创设物理情景 激发学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