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事业单位财务制度的改革分析

时间:2022-09-03 03:26:43

新形势下事业单位财务制度的改革分析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经济全球化的深入,我国原先的事业单位的财务制度已经无法满足现今社会的需要。事业单位财务制度的现状不容乐观,产生了许多新问题,为了提高单位的经济效益,财务制度改革势在必行。从管理者、财会人员、单位自身三个方面探索财务制度改革的新路径。

关键词:事业单位 财务制度 改革措施

一、前言

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是事业单位经济活动的重要一环,是后勤保障的重要组成部分。但随着经济的改革与发展,事业单位的财务制度在新的经济形势下,仍存在很多问题,应该顺应时展及时调整,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案措施,根据“2011年6月中央提出了对我国事业单位改革的路线图”①,我国将事业单位分为公益与非公益两类进行管理,对于这样的改变,要完成事业单位财务制度的改革任重而道远。

二、事业单位财务制度的现状和问题

事业单位是指“受国家机关领导,不以生产经营和盈利为目的,直接或间接为上层建筑服务,为生产建设和人民生活服务的单位。”②而其财务制度主要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企业会计准则》制定的,制定的目的是为了规范事业单位日常的财务活动,使财务部门在事业单位管理和事业单位经营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进一步改革事业单位的财务制度能更好的维护事业员工的利益,提高的经事业单位济效益。事业单位的经费大多是来源于国家财政拨款,所以它的财政问题与国家的经济制度有着密切的关系。然而,由于各种原因,事业单位的财政仍存在许多问题,现状不容乐观。

(一)现状

事业单位财务的主要职能是“合理编制单位预算计划;建立和健全财务制度;防止国有资产流失;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对单位经济活动进行控制、分析和监督等五项。”③建立财务制度是发展事业单位的保障,加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才能提高单位的效益产出。在内容上,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较单一,但因它的资金主要来自政府拨款,要合理使用财政资金是现今事业单位财务部门的头等大事,而任何事件要正常发展就应该要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制度落后会导致行动的迟缓,现阶段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最大任务就是对财务制度进行改革。

(二)存在问题

明确事业单位财务制度存在的问题,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在新形势下,事业单位有自己的财务制度,这些制度在新浪潮之下,稍显不足,与时代脱节,呈现出不同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三个:

财务制度中规定的财务会计的分工过于死板。使用单位的财务会计分工比起其它企业而言有很大不同,它的分工过细,设置的小科目过多,没有一个较为系统的设置方式。所以在新形势下,事业单位的财务会计分工普遍呈现出一种混乱的局面,这就造成信息的传达不及时的问题,严重影响了单位管理层的决策力,造成决策不当或决策延误现象时常发生。

财务制度中设定的财会呈报体系不合理。目前,事业单位的财会报表无法如实反映的单位财务情况,且在报表中没有设置变动情况表,无法反映出单位资金流动的具体情况,这样就会造成财会核算中的不实现象,造成虚假报表,一方面影响单位决策者的决定,另一方面还可能造成事业单位的违规违法现象。

会计人员的技术水平不佳,财会制度中对财会人员的职业培训设置不当。财会人员是财会工作的骨干力量,他们能力的高低是财会工作顺利完成的前提保证。然而,现今的事业单位财务制度对财会人员的培训问题不够重视,致使一些财会人员职业能力低下,职业素质不高,违反规章制度,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单位财务工作的正常进行。

三、新形势下事业单位财务制度的改革的措施

明确了新形势下事业单位财务制度的现状和存在问题后,才能更好的找到有效可行的措施来解决这些问题,保证事业单位工作的正常运行。从单位管理、职工培训和企业监督三个方面入手解决现行事业单位财务制度中存在的问题。

(一)加强事业单位内控建设

事业单位财务制度的内部控制体系要不断加强完善。事业单位的内控体系建设的目标是合理保证事业单位各项工作顺利进行,事业单位工作管理的合法合规,资产的安全,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提高工作效率和效果,促进事业单位实现发展战略,防止营私舞弊的现象出现,为此,事业单位应该要不断改革完善企业财务内控体系,为实现管理的目标,制定相应的措施、程序和方法。且据我国《会计法》规定,企事业单位要建立健全财会内控制度,保证企业资金的正常运转。而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体系主要由各个财务科目组成,财会制度的改革也包括财会科目的重组,将大部分冗杂,过细的科目重新组合,排演出一套合理的财会分工体系,做到权责分明。现今的事业单位财会分科方式主要是围着日常的工作进行收支核算,也是为了将单位的收支情况纳入国家财政体系中。然而在对单位资金运作规律考虑的同时也不能忽视经济体制中资本运作的方式,尽力改变财务科目设置上的一些不足,可以在账目设置中加上实际投资收入一栏,用来核算单位所投的资金、材料、无形资产等情况,使账目更加清晰明确便于查看及核算。

(二)提高会计人员技术水平

事业单位的财务制度改革与单位中的每一个会计员工息息相关,要做好财务制度改革,就要切实提高会计人员的实际操作水平,从员工自身出发促进改革的发展。

提高会计人员的技术水平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首先,强化会计人员的职前培训,会计人员上岗前要经过严格的培训,这个培训不仅指职业技能培训,保证会计员工拥有良好的核算能力,还必须培养员工爱岗敬业的精神,让他们有“干一行爱一行”的决心和毅力,充分发挥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其次,主动渗透企业文化,在员工的工作中,管理者要考虑员工的情感、职务等方面的需求,从内到外解决员工的后顾之忧,让员工与企业建立亲密的伙伴关系,以单位为家,主动寻求技术提高,为单位尽自己的力量。第三,职中技能培训,随着科技、经济的发展,不断有新的技术出现,会计人员原有的知识技能无法满足财会工作的要求,所以单位要为员工提供职中教育机会,通过职中培训,让员工与时代接轨学习新的财会运算、管理知识,不断提高自身能力,主动为单位献计献策。另外,在进行职前、职中培训的同时,可以给员工提供短期进修、考察的机会,在系统学习中提高自身的水平。

(三)强化事业单位财务监督体系

任何工作要取得好成绩必然离不开一个强有力的监督监管体系,例如美国的“三权分立”体制,互相监督能更快的提高效益。新形势下的事业单位财务制度的改革也离不开强有力的监管体系。事业单位的监管评价主要涉及两个方面:第一,财务总监或总会计师的设立,总监或总会计师的职能主要是防止不规范财会行为的出现,对财会人员的不诚实欺诈行为进行监督,起到承上启下的中介作用,对单位负责人的决策有着重要影响。第二,监管的同时实施强有力的奖惩制度,要使财务制度正常有效运行,一个科学合理的奖惩制度是十分必要的,比之传统的道德约束有更强的约束力,从外在和内在两个方面来进行监管。

四、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的社会经济环境不断改变,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事业单位有了越来越多的经济活动,面对这种情况,事业单位财会制度的改革愈显重要。为了适应新变,要从单位自身、员工本身和管理体制三个角度,加强事业单位内控建设,提高会计人员技术水平,强化事业单位财务监督体系,不断寻求改革的机会,与时俱进,接受不同的挑战,获得更多更好的发展机会,使事业单位在日后的发展里得到更大的空间,取得长足的进步。

参考文献:

[1]孙月娥.新形势下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创新[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2,2:78-79

[2]黄慧.浅析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问题及对策[J].时代金融,2011,6:9

[3]陈蕾.简述新形势下事业单位财务制度的改革[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1,5:112

上一篇:探析会计在施工企业成本控制中的作用 下一篇:关于集约化财务管理体系建设问题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