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项目”的研究与探索

时间:2022-09-03 03:13:51

关于“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项目”的研究与探索

摘要:本文主要围绕宁夏建设职业技术学院材料工程系“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项目”这一科研课题,从研究背景、研究意义和进行的主要工作几个方面进行阐述,探索如何培养实用型、复合型高技能人才。

关键词:人才培养模式 工学结合 校企合作 专业建设

1 研究背景

围绕宁夏建材行业发展需求,以就业为导向,以学生就业岗位需要的综合能力和职业能力为目标,及时调整专业,创新育人模式,培养实用型、复合型高技能人才,深化校企合作,推行工学结合“2+1”人才培养模式。

2 研究内容

我系发挥专业人才优势,进一步加强与宁夏赛马集团、国电英力特能源环保公司等大企业合作,让企业参与教学过程,使学生能够切实提高职业能力,力争使专业设置与市场相结合,专业建设与我区建材行业发展相结合,实现优势互补,校企共赢,提高办学效益。该项目主要研究的内容是:①以学生就业为导向,探索适应我区建材行业发展的人才培养合作模式,全面引导教育教学改革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②探索灵活多样的校企合作实现方式、互利共赢的运行机制,解决学院教育资源相对短缺的矛盾。③从专业培养目标、课程、教材、教学模式到人才培养评价制度、学生综合能力培养、技能训练、职业道德及我区建材行业发展的人才需求不适应的问题。

3 研究意义

3.1 基于服务我区建材行业经济的发展,充分调研市场需求信息、建材行业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强技能人才。

3.2 与我区建材发展对人才的需求等,及时调整专业设置、调整人才培养目标,培养出真正行业紧密结合,发挥资源优势,深化校、企(行业)深度合作,参与教学过程,为学生传、帮、带,使学生能够切实提高职业能力。

3.3 专业设置与市场相结合,专业建设与地区特色经济发展相结合,实现优势互补,校企共赢,提高办学效益。

4 研究方法

4.1 文献研究法。本课题广泛搜集和查阅相关理论研究文献资料,研究最新动态,通过对校企合作和职业能力有关理论书籍的学习,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获得宝贵的经验,在此基础上开展研究工作。

4.2 调查研究法。为了解我系人才培养模式是否与企业用人需求相一致,为此采用企业调查、校企座谈、问卷调查、访谈、对话等方式,广泛听取企业、教师、学生的意见,及时了解最新动态。

4.3 经验总结法。从课题研究中总结经验,撰写研究报告及相关论文,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实践。

5 主要开展的工作

5.1 完善人才培养模式。目前,材料工程系采用 “2+1” 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即前两学年在校内学习专业理论知识,后一学年进入企业进行综合实训和顶岗实习。我系秉承工学结合的教育理念,从分析学生未来岗位能力入手,科学界定培养目标及培养方向,并根据岗位能力需求明确专业核心课程,构建新课程体系。在此基础上,为了使专业设置更加科学合理,我系专门针对建筑检测行业和商品混凝土企业进行市场调研,根据实际需求,设置专业核心课程,并及时调整教学内容,立足于区域经济发展,及时、精准地把握住市场经济发展的脉搏,不断进行改革和创新,面向社会、面向市场、面向企业办学,力求制定出与社会需求相吻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5.2 成立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由企业、行业专家组成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通过邀请专家进校座谈及深入宁夏赛马集团、宁夏瀛海集团及鲁西化工等企业深入调研,与企业领导及技术骨干进行了沟通交流,针对人才培养目标、教学内容、培养方式和课程设置等方面征询企业建议。与此同时,下发《企业问卷调查表》,力争更广泛地征求企业生产一线骨干的意见,确保人才培养方案的目标定位准确、专业课程设置合理。

5.3 建立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校内实训基地不仅能为学生建立真实的职业环境背景,而且能提供与岗位能力相关的专业训练;校外实训基地以顶岗实习为主,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实际操作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工作热情,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情操,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5.4 加强职业资格认证工作。对参与定岗实习的学生提出相关职业资格证书要求,将毕业证和职业资格认证教育融入教学全过程,使学生在学习相关课程后可以直接参加职业资格证书考试,并争取在学期间获得“双证”。

5.5 加强“双师型”学习模式。学生在企业现场进行综合实训,由师傅带徒弟,手把手教,既是师徒关系也是师生关系。通过“零距离”接触生产第一线的训练,使学生在实训过程中,熟悉、掌握了本专业领域先进的技术方向、工艺装备和技术实际应用的本领;教师带学生在企业进行现场教学,既是师生关系也是师徒关系。同时,现场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懂生产,善教学的“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培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5.6 加强校企合作,实行“订单式”、“冠名式”培养。校企合作教育是实现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有效手段。材料工程系近几年加强校企合作,积极与企业深度融合,在实行““订单式”、“冠名式”培养方面作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并取得了良好的进展。其中材料工程系的材料工程技术和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的学生与宁夏瀛海集团签订订单培养协议,混凝土班与宁夏赛马商品混凝土公司签订“冠名式”定向培养协议并冠名为“赛马商混班”。“订单式”、“冠名式”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能够使校企间建立密切的“血缘”关系,使学院的发展和企业的命运结合到一起,学院与企业同舟共济,共生共荣。

6 下一步工作计划

6.1 整理出我区建材行业人才需求调研报告。在调查全区建材行业资源的存量和质量的基础上,为我系人才培养提供依据。

6.2 适应我区建材行业发展需要的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深入分析银川及宁夏各市县建材行业结构、人才需求现状及前景的基础上,针对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专业人才分别提出具有各自特点的培养模式。

参考文献:

[1]陈海利.地方性普通高校基于学科大类招生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J].价值工程,2010(16).

[2]于兰.高职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J].价值工程,2010(29).

[3]马涛.论高职院校实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J].价值工程, 2010(10).

上一篇:信息化背景下政府采购流程优化研究 下一篇:深部回采工作面对采区泵房动压影响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