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保县的石漠化综合治理探讨

时间:2022-09-03 02:06:11

德保县的石漠化综合治理探讨

摘 要:德保县石山面积占的比例很大,石面土层很薄,如果不及时进行植树造林保持水土,石漠化趋向会更严重。本文简述了德保地区的地理位置和地貌特征,分析了德保土地石漠化的原因,针对原因提出了几项德保土地石漠化治理策略,对德保县的石漠化治理有一定的启示。

关键词:德保县;石漠化;综合治理

中图分类号:P642.254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广西西南部的喀斯特地形发展越来越严重,德保县的石漠化越来越迅速,其中主要是人们的不合理开发对生态系统的破坏,造成水土流失严重,导致石漠化发展。德保县石山面积占的比例很大,石面土层很薄,如果不及时进行植树造林保持水土,石漠化趋向会更严重,影响当地人们的生产生活。因此,德保县的石漠化治理应该引起当地所有人的重视。

1 德保地理位置和地貌特征

德保县位于广西西南部,地处E106°09′~106°59′,N23°01′~23°39′之间。属云贵高原南部的延续部分,六沼山支脉由西部入境。德保县地形属于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地势呈西北向东南倾斜。县境内山体庞大,山峰高峻,山脉延绵,峰峦重叠。沟谷纵横,多为喀斯特石山、低山、高丘,地貌复杂,地势高差悬殊,最高为西北部的黄连山主峰海拔1616m,最低是荣华乡鉴河出口处海拔194m。全县总面积257748hm2,其中石山面积达177847hm2,占总面积的69.0%。全县大部分为石灰岩,一般石山土层很薄,呈微酸性,pH值5.0左右,质地随母质而异,在花岗岩上发育的红壤,含石英粒很多,为砾质轻粘至中粘土,在板状页岩上发育的则比较粘重,不适宜植被生长。

2 德保土地石漠化的原因

德保县石漠化的原因很多,有当地地质、气候的因素,也有人为破坏的因素,具体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2.1 地质条件不适于植树造林

德保县属于典型的喀斯特地形,地表土壤十分贫瘠,多为石灰土,土壤中几乎没有营养成分,所以不适宜植树造林。有政府统一的植树造林工程也是收效甚微。喀斯特石漠化土层本来就比较疏松,如果地表没有植被,土壤流失更为严重,因此而形成恶性循环,加快了石漠化的速度。

2.2 气候条件不利于水土保持

德保县属亚热带季风气候,主要特点是:冬季低温干燥,春季略暖旱频,夏季闷热多雨,秋季昼夜温差大;雨季热量丰富,降水量充沛,经常导致滑坡泥石流,水土流失非常严重。旱季缺雨促进了山石的风化,也加速了石漠化的进程。

2.3 人口与土地矛盾不断激化

德保县耕地面积较少,随着人口的增加,对土地的需求量不断上涨。为了解决粮食问题,很多农民进行炼山垦荒,因此也破坏了很多的植被,雨季到来时更加剧了水土流失。山区农民畜牧养殖较多,对林草的破坏很严重,山上的草根本满足不了牲畜的放牧,种的草不如破坏的多。砍伐林木作为柴薪是当地农民燃能的主要来源,没有计划的乱砍乱伐也是石漠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2.4 石漠化治理资金较为贫乏

目前,国家对整个广西地区的石漠化治理已作出重要批示,但是石漠化区域很多,国家的治理资金根本就是杯水车薪。目前由于各种原因,石漠化依然遏制不住,仅仅是维持现状,避免潜在石漠化的发展已是比较困难,静等国家调配治理难度很大。

3 德保土地石漠化治理技术

德保县土地石漠化的治理,主要还是要靠当地政府合理规划,当地居民积极响应,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采取合适的方式方法进行优化治理。

3.1 退耕还林,封山育林

政府做好宣传工作,教育当地农民认识到石漠化的危害,主动做到退耕还林。当地政府要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进行封山育林。根据石漠化的程度,可以分为石漠化、半石漠化、潜在石漠化的等级。

对于石漠化和半石漠化区域,要进行全封育林治理。其表现为:岩石率为50%以上,石面土壤极少,植被的恢复极为艰难。封山育林,除了必要的林木抚育管理,严禁人畜上山活动破坏,禁止割草砍柴。如有发现放牧、采伐行为,一定严肃处理。对于石漠化极为严重的地区,可以先从种草开始,然后培育灌木,等到情况有所改善以后,再组织人员进行植树。封山的时间要根据治理的状况而定,一般为5~10a不等。

对于半石漠化和潜在石漠化区域,可以进行轮封育林治理。其表现为岩石率为50%以上,已达到封山育林的标准。但是地面植被覆盖率可达70%,灌木和乔木的生长难度不是很大,应该进行保护性治理。这样的地区可以实行轮封,在遏制石漠化发展的同时还可以为周边的农民提供牲畜的牧草和薪柴。轮封,是把山林地分成若干片区,有计划的封育和开放,轮封的时间为1~2a。这样有计划的合理砍伐和放牧,不影响当地农民的生活。

3.2 乔灌混交,水土保持

在喀斯特地貌上,地表土壤比较疏松,生长着一定数量的乔木和灌木,这样就要不断发展植树造林。只要适合生长,就可以进行人工补植,形成乔灌混交林。德保县地势较高的石山地区可以引种马尾松、杉木等;阔叶树种有香椿、苦楝、米老排、狗骨木、酸枣、枫香、荷木、青冈栎、任豆树等。常见的灌木有:桃金娘、盐肤木、盈合欢,本土番石榴等。只要是可以天然下种的地区,都要进行人工补植,形成乔灌混交的,以提高森林涵养水源的能力,有利于保持水土。

补植造林的时候,要进行科学指导。林业部门应该要对当地的百姓进行技术指导,并要根据德保县的土质特征和地势的高低进行科学合理安排,做到适地适树,提高林木的成活率,避免浪费。运用生态恢复策略是遏制石漠化发展的较好方式。

3.3 种草养畜,选用新能源

石漠化地区封山育林方式必然影响当地农民的畜牧业,当地政府应该根据当地的条件进行规模化种草,以供给牲畜饲草。对于种植的饲草基地,要有计划的供给。有合适的树木也可以引种,树叶可以用来喂养牲畜,枝干还可以砍来做薪柴,解决部分用户的燃能,同时还能改善石漠化状态。比如适合德保县地区生长的阔叶树种任豆树,就是很好的选择。任豆树的根系发达,萌芽能力和生长能力都很强,任豆叶是很好的山羊饲料,枝干可以用来当烧柴。因为任豆树的萌芽能力较强,不断引种还能够提高石漠化地区的植被覆盖率。

此外,还需加快农村能源建设,改燃节柴,以减少森林资源消耗。如加大沼气池的建设、利用太阳能来代替燃能。另外,还可以电代柴等,来补充能源的缺失。

3.4 推行林改,强化责任

德保县山区林地占有相当大的比重,推行林权制度改革,以提高农民植树造林和林区管理的积极性。2009年~2011年德保县已基本完成林权制度主体改革,农民对划分给自己的林地持有所有权和经营权。这样农民就会积极造林,改善林地的石漠化现象,以提高林地的最大经济收益为最高目标。谁也不想属于自己的林地成为荒山秃地,这样无形中就提高了农民植树造林的积极性。当然,政府在推行林权改革政策的时候,要根据林地的状况,给与农民一定的补贴。比如种子、树苗或给予一定的造林补贴,给农民提供植树造林的条件。提高了农民的造林积极性,就有利于保持水土,遏制石漠化的发展。

4 结语

石漠化的防治要明确原因,对症下药,采取多管齐下的措施。转变农民的生产生活方式,改变农民观念,封山育林、退耕还林、积极造林,以“生态恢复”为上上策。政府还要加快农村能源建设,减少农民对林地的能源性消耗。在石漠化山区,逐步推行林权制度的配套改革,利用农民的积极主动性,让“石山”变“绿山”。这样不但能遏制石漠化的发展,还能逐步改善石漠化和半石漠化地区的生态现状,以发挥最大的生态效益。

参考文献

[1] 刘艳,蔡德所.广西西部地区石漠化现状及治理对策[J].中国水土保持,2012(03).

[2] 沈利娜.广西果化石漠化监测区岩溶生态环境系统安全评价[D].北京:中国地质科学院,2011.

[3] 韦龙宾.广西岩溶地区生态恢复重建研究现状及展望[J].安徽农业科学,2007(16).

作者简介:黄金元(1974-),女,广西德保县人,壮族,广西德保县燕峒乡林业站站长,从事苗木培育、林木栽培、石山区生态建设、石漠化综合治理等林业工作。

上一篇:油茶优良品种轻基质育苗技术研究 下一篇:小麦吸浆虫的生活规律和综合防治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