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资料现代化管理探析

时间:2022-09-03 01:55:31

图书资料现代化管理探析

摘 要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大量的知识信息涌入到我们的生活中来,对图书馆来说,不仅仅收藏有大量的纸质图书资料,而且还有大量的电子资料。面对海量图书资料,传统的图书管理方式已经不能适应现实需求,现代化的管理迫在眉睫,本文针对当前的情况图书资料的现代管理方式作了一些初浅探析。

关键词 图书资料 管理 信息化

随着时代的飞速发展,现代科技既为图书馆文化服务功能的改进与变革提供了技术支持,又向图书馆传统服务提出了新的要求与挑战。要迅速提高图书资料管理和信息服务能力,满足信息时代的需要,图书馆必须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推进图书馆自动化、网络化建设。

1 图书资料现代化管理现状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信息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与推广利用,知识信息更新率正在飞速加快,给图书馆图书资料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在传统的图书馆里,知识信息的传递主要依靠纸质传播媒介——书籍,一本书虽然因为在图书馆被不同的读者共享其中的知识,同时读者必须到图书馆才能够获得相应的知识,这种传统的管理模式显然不利于海量知识信息的快速传播与广泛利用,阻碍了图书馆功能实现的最优化。

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出现可以更好地提升图书馆丰富文献资源的贡献率,图书馆已经利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等现代化管理技术为读者服务,它打破了传统的阅读方式和阅读习惯,使图书馆的功能有了更大的延伸,也大大减少了图书资料管理人员重复简单、机械的工作,提高了工作效率。图书馆使用现代化管理技术为读者服务的优势主要表现在:读者借阅图书的数量限制更小;图书的存放形式在发生革命性的变革,它可以以电子的形式保存一个世纪,且占用空间小;图书馆的管理方式也在转变为电子化和智能化,管理效率提高;图书馆之间资源共享更易实现,内容更加丰富;图书借阅方式的变化,它超越了传统纸质媒介,更加便捷化。这些优势正是图书馆所期望的状态,为了实现这样的状态就需要相应的硬件设施和软件设施,同时还需要相应的工作人员来操作。

2 图书资料管理网络化建设

图书馆资料管理网络化核心问题就是图书馆网络建设及计算机硬件建设,它对图书馆的现代化建设与管理具有积极的作用,其核心部分是图书馆计算机管理系统,包括六个子系统,主要是图书采编、图书流通、图书查询、期刊管理、公共管理和读者论坛。

2.1 图书流通系统

图书流通系统主要是针对图书进入图书馆后为读者提供借阅服务工作的管理,主要包括以下功能模块:图书的借还功能,主要是对图书借还过程、书籍保存状态等方面的记录,帮助读者查阅书籍流通即时情况(如馆内是否收藏有某书或某书是否已经借出等),并通过网络来进行借阅;预约处理功能,这种功能主要是对读者通过网络对图书借阅的预定,包括了预约登记、预约取消、预约借书功能;读者管理功能,主要读者借阅证办理、挂失、补办、停用、注销、修改打印密码、打印读者借阅证、查看借阅历史等;借还工作日志记录,图书外借、归还、续借、预约、遗失、赔偿功能、查询等;流通统计功能,它包括了图书借阅使用率、读者流量以及相关工作人员工作量的统计,如预约/借阅信息统计、读者类型统计、读者流通统计、流通工作量统计、在借书刊统计、罚款赔偿统计等;系统维护功能,主要对读者的各项数据及图书的各项数据进行维护,保证图书借阅工作的正常运行;图书调拨功能,主要是对书籍的调拨、盘点和剔旧补新工作。

2.2 图书采编系统

图书馆的图书采编系统主要是对图书的采购、验收、分类、编目、编码以及入库点藏等工作进行管理,这些工作主要体现以下几个功能:业务处理工作,主要是对图书的采购流程中各项业务进行管理,包括书刊资料的、新采购图书的验收和数据采集工作、对图书采购经费的分配和统计计划工作,对图书馆在采购图书过程中出现的各项单据有效地进行控制管理;对书商的管理,主要是对书商信息的添加、删除和修改等工作,时刻保持着最新状态;图书的分类编目,这个功能主要是对图书的分类编目及文档的管理工作;对图书系统的管理,重置该系统中的各种代码等参数的记录和删除无用信息等。

2.3 公共管理系统

公共管理系统主要是管理图书馆工作人员的各项信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人员管理工作,主要是对图书馆内的工作人员进行登记工作;考勤工作,对图书馆的相关人员进行日常的考核工作,能够有效地对其进行管理;工资管理工作,主要是针对图书馆管理人员的工资绩效进行管理,能够保障员工的工资落实到位;权限管理,主要由系统的管理员对用户的权限进行设定等一些工作。

2.4 图书检索系统

图书检索系统主要是为读者或者管理人员提供图书信息检阅的系统,它实现了从多个检索点进行检索的功能。通过这些信息能够准确地显示所要搜索书目的具体信息,主要包括在馆情况、图书的数量、不在馆状态下,显示还书日期等等。这种系统能够更好地服务于借阅者,读者通过网络就可以实现对图书的借阅,节省了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

2.5 期刊管理系统

期刊管理系统主要是对图书馆内期刊线性管理工作,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现刊管理,主要是对期刊的订购、验收、管理工作;过期期刊的管理,主要对过期的期刊进行装订和出库的验收工作;单据管理,对期刊管理过程中产生的各种订单,主要有生成订单、催订单、新刊通报等单据;对期刊的查询,主要通过各种渠道进行查询工作;系统维护,主要是期刊管理的参数设置及记录进行维修工作。

2.6 读者论坛

包括建立图书馆网站,为读者提供公共查询服务如本馆指南、 新书导报、文献检索、读者远程服务以及建设读者与馆员、读者与读者交流平台等。

3 图书资料现代化管理中管理员的基本素质

图书馆的图书资料现代化管理在依托计算机网络等媒介的基础上,必须有相关基本技能的工作人员进行操作,这就对图书馆的工作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仅要求工作人员具有操作图书资料现代化管理系统的基本技能,还要能帮助读者使用现代化管理系统。

3.1 管理员信息教育素质的提高

信息教育主要是对图书馆的用户进行现代技术的再教育,图书馆的信息教育是潜移默化的影响,而不是强制的学习,它以提高用户的信息意识和信息检索能力以利于更好地获取需求信息为主要目的。在这个过程中图书馆管理员对用户的影响最为直接、最为有效,图书管理员的信息素质不佳、信息意识不强,就会限制信息语言的使用,这就需要提高图书管理员的信息教育素质以便能够带动用户信息意识的提高。

3.2 认知素质的提高

对认知素质的提高主要是对工作人员提出的一个更高的素质要求,海量知识信息源与读者多样化信息需求需要图书管理员应该有绝对优势来与顾客进行交流。作为服务于读者的图书管理员既要掌握本馆所能提供给读者的信息源与知识量,更应该清楚客户群体的要求,了解其所需,以便能够更好地为客户群体服务。

3.3 计算机管理素质的提高

在现代化管理中,计算机的应用是最为普遍的,无论是哪个系统都离不开计算机这个硬件,不能很好地使用计算机,就不能很好对个系统进行更好地了解及使用。这种限制性的工作迫使图书管理员掌握计算机管理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能够使用计算机管理系统为读者提供服务,同时也能够适应应用和技术发展的需要。

4 图书资料现代化管理的特色化

在信息化的今天,建立特色的数据库可以更好地开发文献资源数据,各个院校要结合自身的实际特点,根据自己的优势,明确馆藏重点,确定出核心馆藏和特色馆藏,不断丰富馆藏资源,形成资源优势,建立起专业特色比较强的数据库。要建立清晰完整的馆藏图书目录,不断更新图书资料内容,同时建立图书馆专门页面,将图书馆的资料电子化,将这些资料不仅仅在校园内使用,在校园网内实现共享,在建立协议的基础上还可以将图书资料资源进行更开放的共享,让其他高校使用。通过资源共享可以更好地实现本馆图书资料资源的扩大化,更好地提高馆藏信息资源的利用率。随着电子数据的不断增多,建立现代化的管理方式势在必行,电子化的资料不仅可以减少空间,还可以延长保存时间。在对这些资料进行收集的时候,一定要有选择性,把最新的科技研究成果进行收集、保存,这样能够更好地实现图书资料的现代化管理。

上一篇:浅议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实验室建设 下一篇:激励教育在高职学生管理中之作用的案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