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数学教师专业成长的价值取向与行动策略

时间:2022-07-26 08:32:43

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数学教师专业成长的价值取向与行动策略

摘 要 本文从新课程的视角提出了小学数学教师专业成长的问题,并阐释了其专业成长的基本价值取向和行动策略。

关键词 小学数学教师 专业成长 价值取向 行动策略

1 问题的提出

早在196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就提出了“教学应该视为专业”的观点,其依据是教学是一种服务于公众的工作,它需要教师的专门知识和特殊才能,这些都要经过长期持续的努力与研究才能获得并维持。1994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一次明确规定“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但是由于历史的原因(如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大量民办教师和八十年代代课教师的出现),与医生,律师等传统的专业相比,教学的专业性并没有得到社会的普遍认可。

我国小学教师主要由中等师范学校培养,以能胜任小学各科教学为目标。上世纪八十年代由于学龄儿童增加,学校平行班级增多,小学出现了“科任教师”现象,即像中学教师那样,一名教师主要带一门课程。九十年代小学教师开始评定专业技术人员任职资格,“小学数学教学”就成为一个法定的专业。进入二十一世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下简称“新课改”)对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实践提出了巨大的挑战,需要人们对此做出回应。“小学数学教师专业成长”就成为教育研究的主题之一。一般认为,教师专业指的是作为专业人员的教师在教学专业结构上不断更新、演进和丰富的过程,以完善教师的专业结构和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为归宿。以什么样的价值取向认识其专业成长,以什么样的行为模式去实践其专业成长,就是一个必须首先解决的问题。

2 小学数学教师专业成长的价值取向

(1)知识取向。知识价值取向是指以提高教师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为价值追求的专业成长取向。知识取向的教师专业成长要求小学数学教师要有一定的数学学科的基础知识和理论素养,基于这一取向的表现就是追求高学历,现在各地在招录小学教师时一般都要求大专以上学历,有些条件优越的小学甚至非本科毕业生不要,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也鼓励教师在职进修更高学历层次。由于数学学科的特殊性,许多具有中师,高中文化程度的小学数学教师在进修高等学历教育时,往往选择中文,政治,教育管理这些比较容易拿文凭的专业,导致在数学学科的教学上“有文凭没水平”的现象十分普遍。新课程对小学数学教学内容做了重大调整,涉及数学学科中的算术,代数,几何,概率统计等方面,仅凭初等数学的基础知识是难以适应教学的。

(2)实践反思取向。实践反思的价值取向是指教师凭借其有实际教学经验的优势,在实践中发现问题,通过深入的思考观察,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以期达到自我改进,自我完善的目的,有人把它概括为“经验+反思=成长”。新课程是对传统教学的继承与创新,而不是全盘否定。在一片“与国际教育接轨”的呼声中,西方人却惊叹中国学生数学基础扎实,运算推理能力强。教师要对以往的教学实践进行反思和研究,把这些成功的经验上升为教育理论。通过反思去进一步理解新课程的理念,再把反思融入教学实践,提高实施新课程的效果和水平。

(3)生态取向。生态价值取向强调教师自然和谐的发展,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最高境界,其核心是追求教师群体在教学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良好的习性习惯、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也叫教师文化。传统的教师文化具有封闭性和保守性色彩,由于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独立自主的处理教学业务,缺少与他人的合作与沟通,具有较明显的封闭性。这种封闭性又潜在性地拒绝合作,使教师的教学处于孤立,工作过于依赖经验的积累,而不是专业智能的提升,导致害怕改革打乱原有的经验流程,表现出较强的保守性。新课程要求教师文化的不断创新,确定开放、合作的教师文化。

3 小学数学教师专业成长的行动策略

(1)提高学历层次和丰富学科知识的行动策略。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程,新任职教师应具有大专以上学历,高等院校的小学教育专业应全科型与专科型两种培养模式并举,在全科型培养模式的教学计划中要加强数学学科知识的教学。学校和教育行政管理部门通过培训计划,职称评聘等措施引导教师“专业对口”,教师个人应加强算术基础理论、初等数学研究、高等数学基础、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等学科知识的学习,不断丰富和完善自身的数学专业知识结构。

(2)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实践的行动策略。英国学者斯滕豪斯“在课程改革中,教师应以研究者的形象出现,把每一间教室都变成新课程的实验室”的“教师作为研究者”的观点受到越来越多的人的认可。例如“上下左右”等方位知识是小学数学教材的新内容,有位教师撰文感叹“教‘左右’使我左右为难”,那么为什么为难?为难在什么地方,怎样解决为难,这是从教学实践中发现的问题,需要我们反思,反思的目的是为了解决问题,就必须再回到实践中去。以教学日志,教学叙事,观摩研讨,专家讲座,听课评课,科研课题等具体活动类型为载体,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循环往复,螺旋上升,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3)创造开放、合作的教师文化的行为策略。新型教师文化是对传统教师文化封闭性、保守性的颠覆,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课堂教学不再是单向的知识传递,而是探究式,自发式教学,教师不仅靠个人的力量寻找专业发展,还要通过专家引领,同伴合作来改进专业发展。

小学数学教师的知识基础较为薄弱,要夯实教师的学科基础知识和学科教学知识,在此基础上,以自我反思和同伴合作来促进自己的专业成长,只有在新课程的背景下知识取向,实践反思取向,生态取向的发展策略多元共存,互相融合,才能促进小学数学教师的专业成长。

上一篇:双因素理论在稳定教师流动中的应用 下一篇:高校教师职业生涯不同发展阶段的激励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