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疑:学生自主探究的起点

时间:2022-09-03 12:36:52

质疑:学生自主探究的起点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2)10-0153-02

质疑是学生自主探究、主动学习的生动表现,又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物理教学要引导学生有所发现,产生智慧的火花,敢于、善于质疑,提高自主探究的能力。

一、提倡质疑问难,还给学生自主探究的权利

现代阅读观认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具有很强的独立性和个体性,不应以教师的分析讲解来代替学生的自主阅读实践。教师应切实更新观念,改变以往的角色定位,在阅读教学中注重启发引导,提倡质疑问难,还给学生自主探究的权利。

在教学过程中,要尽可能地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去催化学生大胆探究、自主学习。教师和蔼的态度、亲切的目光、真诚的信任,是学生乐于学习的动力。所谓“亲其师而信其道”,无疑是“移情效应”的具体体现。为此,教师要努力做到:

其一,在教学中注意倾听学生的意见,使学生在课堂上敢问、爱问,甚至提出不同的想法。

其二,重视培养学生尊重别人发言的良好习惯。课堂里往往会出现这样的情景:一个学生在问答,其他学生急不可耐,手越举越高,个别学生甚至直接讲出自己的看法,这对发言的学生而言增加了压力,不利于创设宽松和谐的氛围,应让学生养成倾听别人把话说完再举手的良好习惯。

其三,学生提出问题后,教师应灵活调控,及时筛选出学生普遍感到疑惑、急切想知道、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自读自悟,自我探究。

二、开放质疑时空,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意识

在教学活动中,学生力所能及的,教师避之;学生力所难及的,教师助之;学生力所不及的,教师为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让学生自主学习,就必须为他们动手、动脑、动口提供足够的时间和空间,为他们的个性张扬和互助合作,提供多种多样的机会。

1.保证质疑探究的时间。在物理教学中,应让学生静心读书、潜心思考,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精神。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质疑问难,不难提出有一定水准的问题来。一般来说,一节自主阅读课的教学,学生自由读书和独立思考的时间应占一半,至少不少于三分之一。为了保证学生的提问时间,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和机会发表自己的意见,在预习时,有问题可预先做记号或写在本子上,让学生提出;在课中,适时引导提问;教学内容结束后,留一段时间让学生提问;课后,鼓励学生继续带着问题走向课外探究。这样,既保证了足够的时间,又保护学生提问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自主探究的意识。

2.开放质疑探究的空间。 一是要真正实行陶行知先生提出的“六大解放”。一是给物理教学引进“活水”,确立物理学科教学观。质疑内容可由课本内容、校园生活向社会实践、家庭生活延伸,做到课内外结合,让学生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给学生更多质疑探究的机会。强调让学生“试一试”,鼓励开动脑筋,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形成“质疑――探究――创造”的学习机制,大力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意识。

三、学会质疑方法,提高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达尔文说过:“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在物理教学中,应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培养质疑的能力,促进自主探究。

学生在初读课文时,往往能提出许多问题,这些问题零零碎碎,深浅不一,追根溯源,是学生的提问缺少一个“聚集点”。这就要求教师逐步培养学生抓住要点的能力。

1.围绕课题提问启疑。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引导学生针对课题提出问题,既有利于学生加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又能培养学生质疑探究能力。

例如,学习物体运动的加速度,可启发学生问:什么叫物体加速度?为什么要引进加速度概念?怎样分析物体运动的加速度?加速度跟什么因素有关?等等,解决了这几个问题,也就抓住了知识的重点和中心。教师抓住了这几个问题,因势利导,就能顺利地展开教学活动。

2.从课文重难点处设疑。有些内容的最佳提问并不限于课题,有的可抓住教材中的一个关键的句子、词语甚或一个字提出疑问。

3.从矛盾对比处引疑。古人说得好:“读书无疑须教有疑,有疑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有的教材内容初看似乎有矛盾、不统一,细细品味却又是合情合理。让学生认真阅读课文,找准一个发现点,在对比处引起质疑,学生必然会有所思有所悟。

4.在课文空白处激疑。在中学物理教材中,很多教材内容图文并茂,生动活泼,指导学生在课文空白处提问,有助于提高学生理解的深刻性。利用填空方式设计问题,让学生填空,使学生感悟教材内容,走进教材的“心灵”,从而更深入领会物理概念和规律。

5多角度、多向性质疑。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方向、多层面地去思考问题,提出不同的答案。所谓“多向”,是指从过去、现在、将来、已知、未知、动态、静态、顺向、逆向等方面讲行发散性思考。在教学过程中,讲到重点或难点时,突然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这样,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纷纷产生疑问,寻求解决方法,经思考后,学生众说纷纭,方法各异。接着引导学生从众多的方法中去寻找最佳方案,得出最好的方法。这种多角度多面性提问往往能激发学生发表一些新颖、独特的见解,推进创新思维的发展。

现在的物理教材中,很多地方没有说明研究的方法、结论,需要质疑的地方很多,关键要使学生在预习中多思、善思、深思,做到学中问,问中学。教师针对学生的疑难,尊重学生的学路,以学路带教路,在关键处点拨,在需要处出手,在这样不断生疑、不断解疑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主动学习,自主探究,大胆表达,富有个性,探究能力就会得到有效提高。

上一篇:贯彻新课标观点 创新教学方式方法 下一篇:从一“网”打尽到精删细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