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上翅膀,放飞梦想

时间:2022-09-03 12:32:46

插上翅膀,放飞梦想

【摘 要】后进生现象是历史教学中的常见问题。后进生的转化有助于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本文试对历史教学中后进生的表现和转化策略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关键词】后进生;转化策略;兴趣;学习笔记

当前教育改革不断深化,提高教学质量成为重中之重。转化后进生,提高教育质量是摆在历史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

后进生有何特征?历史教学中的后进生往往表现为:①基础知识不扎实,知识结构不合理;②学习目的不明确,缺乏责任感;③学习习惯不合理;④学习兴趣淡薄;⑤上课不认真听讲,课堂效率低下;⑥缺乏信心和恒心等等。

面对这样的学生,历史教师应该如何应对?本人认为后进生转化的策略应该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创设和谐的教学情境,让后进生“愿学”

1.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融洽的师生关系应该是建立在民主、平等、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的基础之上。由于后进生的特殊性,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处理不当就会使学生对教师产生排斥感。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说:“得不到别人的信任与尊重的人,往往有最强烈的自尊心,你信任他,赋予它更多的责任,往往是调动他们积极性的最好手段。”每个人都有自尊心,后进生的自尊心往往更强些。他们认为自己成绩不好,老师看不起他们,存在自卑的心理。但是教师往往在公开场合批评、贬低他们,伤害了他们的自尊心。作为教师要换个态度对待后进生,尊重后进生。尊重学生就是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特点,尊重学生的水平等等。

2.创造良好的生生关系

后进生由于学习成绩的原因,大多会存在自卑的心理,学习的主动性不强。历史教师可以在自主学习活动中把他们分入各个小组,将不同层次的学生有机组合,进行交流学习。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中等和较好的学生以及后进生和中等生放在一起能达到最优的效果。高一层次的学生的学习态度、情感和行为更能影响下一层次的学生。在小组学习中创设愉悦的情境,后进生会感到有同学的帮助,老师的关心,集体的温暖,使他们树立起自主学习的信心。

二、激发学习历史的兴趣,让后进生“爱学”

杨振宁说:“成功的真正秘诀是兴趣,兴趣是自学学习的先导,是人们探究世界的动力,是最好的老师。对学习有了浓厚的兴趣,遇到挫折困难才能顽强攻克,百折不挠。”经过调查发现绝大部分的后进生对学习历史缺乏兴趣。心理学认为:学生对事物的感知不是通过理性的分析,而是根据直觉的好恶。这样的认知方式,使得学生在历史课堂中对感兴趣的内容能够愿意去主动接受,听得时候津津有味,乐于其道;反之,对不感兴趣的内容,则不闻不问。爱因斯坦认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作为历史教师要使学生的兴趣,成为学生学习的动力。一旦后进生对历史感兴趣的话,他们就会有要学习的冲动。而在这个阶段,他们的求知欲,学习的效率明显会提高,即使遇到了学习困难,也会使得他们主动积极地去观察和思考,当他们解决了自己的问题以后,往往会认为这是一种愉快的享受,有了成功的体验后,后进生会关注历史学习, 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作为历史教师可以巧设教学情境,让后进生享受快乐历史,培养学生的积极性。也可以让历史教学风趣、幽默,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当然也应该使历史教学充满激情,让学生融入课堂,去撞击他们的心灵,去激发他们学习的内驱力。

三、引导学习正确的方法,让后进生“会学”

后进生的学习状况不是朝夕形成的,转变后进生的策略主要应该关注他们学习的习惯和方法。从学生层面来看,学习往往包括预习、上课、作业、复习和考试一系列的过程。本人认为后进生学习的突破口应是做好历史学习笔记。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首先记笔记能够使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到学习中来,从而有效地调动各种感官参与学习过程。其次,笔记是记录历史问题的载体,又是生成问题的载体。后进生在记的过程中既能加深对问题的理解又能发现问题,最终实现解决问题。

历史学习笔记应该包括预习笔记、课堂笔记和复习笔记。

预习笔记主要是阅读教材,熟悉教材中的结构体系,对阅读过程出现的障碍作必要的记录。

课堂笔记是指学生在历史课堂上所作的笔记。在课堂教学中,每一个学生所获得的体验是不同的。课堂笔记的记录能够帮助学生对教材的知识全面理解,是提高成绩和促进发展的重要手段,课堂笔记的记录在整个历史学习笔记记录中显得尤为关键。针对后进生而言,教师应该提醒他们在上课时准备好不同颜色的笔。关于教材,教师要鼓励后进生在教材上进行划、圈、注释、列提纲,使书本上的主要知识点看上去一目了然,复习时更有针对性。当然课堂笔记的记录不一定需要专门的记录本,一般记在教材上即可。至于笔记的内容,提醒后进生有些内容是必须要记的,如历史教师课堂中反复强调的、具有总结性和规律性的以及启发性的内容。

复习笔记的记录可以相对简单一些,主要是对知识进行查漏补缺,归类整理,做到知识问题化、问题要点化、要点规范化。

总之,后进生的转化是个长期的过程。教师在转化后进生的过程中要不断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让他们愿学、爱学、会学。为他们插上学习的翅膀,放飞自己的梦想!

【参考文献】

[1]叶运生 姚思源:《素质教育在中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2]黄廷安 徐士珍.陈岸涛主编:《教师职业行为规范概论》,新世纪出版社1996年版

(作者单位:江苏省启东市吕四中学)

上一篇:高中化学有效教学的一点探索 下一篇:有效提高信息技术课效果的探索和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