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体育“1+2+1”三阶段式课程模式的构建与分析

时间:2022-09-03 12:04:51

大学体育“1+2+1”三阶段式课程模式的构建与分析

摘要:本文通过对当前普通高校大学体育课程模式的分析,旨在大学体育两阶段式选项课程模式的基础上构建“1+2+1”三阶段式的大学体育课程模式,即一学期的基础课程,两学期的选修课程,一学期的拓展选修课程,这三类课程以分阶段学习的方式逐渐深入,文中对“1+2+1”三阶段式课程模式的课程构建、本课程优势做出了分析,指出本课程模式能较好的适应大学生的体育需求,突出实践,能有效的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同时本课程模式也为高校的体育课程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关键词:大学体育 阶段式 课程模式 课程构建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2)06-0064-02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指出“体育课程是寓促进身心和谐发展、思想品德教育、文化科学教育、生活与体育技能教育于身体活动并有机结合的教育过程;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的重要途径”。高校体育课程同大学的其它课程一样,是在有限的条件和时间内进行与完成的,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是每一门课程追求的目标,作为承载绝大多数大学生体育教育任务的大学体育课程,它通过体育课来传授,要解决学生对体育知识的“不懂不会”到“学懂学会”再到“会用能用”的认知过程。普通高校的大学体育课程,不仅要满足学生的身体锻炼需要,体育知识技能的运用,更要注重学生体育意识的培养,提高学生的体育文化素养,树立“终身体育”意识,使大学生在社会工作中,能有效的,最大限度的为社会建设贡献力量。

1 目前普通高校大学体育课程模式的现状

目前高校的体育课程模式总结起来有几种:三基型、并列型、阶段型、综合型、俱乐部型。俱乐部型的课程模式更注重学生的兴趣与个性的发展,但对教学条件的要求较高,目前高校操作起来有一定难度。并列型、阶段型、综合型在实践中体现了学生的兴趣和意识的培养。阶段型课程模式的优点是实现差异化教学,既兼顾学生的爱好,又能满足不同水平学生的需要,能有效提高体育差生的身体素质,为今后的兴趣专项作准备。这种模式考虑到学生特长的发展,含有终身体育教育的因素。所以它是当前普通高校普遍采用的大学体育课程模式。目前阶段型课程模式大多采用的是两段型,不能较好的引导学生进入到大学体育教育过程当中,还不能满足大学生的体育需求和学生的兴趣转移,且项目的教学深度不足。

表1 不同课程模式的比较

2 “1+2+1”三阶段式大学体育课程模式的构成

“1+2+1”是依据目前大学四年的学制,在这四年期间学生要分别完成一学期的基础课程,两学期的主项必修课程,一学期的技能拓展选修课程。这三类课程按基础课程、主项选修课程、技能拓展选修课程的顺序以分阶段的形式逐渐深入。高校可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灵活安排,可将这四学期的课程集中安排在大一、大二这两学年内完成,也可按以“三自主”的形式分散在四年的大学学制中完成。

3 “1+2+1”三阶段式大学体育课程的课程设置

3.1基础课程

本课程的主要目的是让大学生了解大学体育课程,适应大学体育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兴趣,普及体育基础理论知识,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并能运用一项运动项目的健身方法与技能,并发展学生体质。根据目前中学阶段的体育状况与学生的体质状况本课程可安排基础体操,太极拳,身体素质训练等方面的内容,其中应将学生的体质锻炼的内容放在首位。

3.2主项必修课程

本课程由学生依据本人的兴趣,在学校开设的体育选项课程中,自主选择一项来完成体育学习。主要以发展学生兴趣,学习相关的体育理论知识,提高学生的运动能力,发展学生的体质,帮助学生发展特长,使学生能掌握科学的体育健身知识,具备一定的体育欣赏水平,从而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为教学目标。

本课程的内容设置要充分考虑到学校的男女生比例、师资状况、场地器材状况,使课程的设置在符合学校实际情况的前提下满足学生兴趣选择,所开设的课程门类要齐全,一般应涵盖三大球(篮球、足球、排球),两小球(乒乓球、羽毛球),速度、远度竞赛项目(田径、定向越野、游泳),武术技击运动(套路武术、太极拳、散打武术、跆拳道),舞美健身运动(健美操、体育舞蹈、艺术体操、瑜伽),养生保健(体育保健与康复、养生功),新兴、时尚运动(网球、桌球、电子竞技、轮滑等)

3.3技能拓展选修课程

本课程的目的是学生可以随着自身体育意识的加强与兴趣的深入与转移,能有效调整自己的学习方向,突出实践运用能力的提高。学生在经过以上两个阶段的学习后,可以有两个方向的选择,一是继续以前的学习,此时的课程将会深入到自己主项较高层次的学习,拓展自己这主项方面的能力与造诣。二是,学生有满足自己兴趣的转移或培养自己具有更广泛体育兴趣的愿望,此时将可以进入到副项的学习当中,在副项知识结构中,打破现有的课程知识结构,改变学生对体育课程的传统观念,创新性的整合课程内容,将体育鉴赏、体育文化修养、体育理论基础等目前公共体育课程末涉及内容展现在学生的选修菜单里。在技能拓展选修课程的选课模式上,与学生的生活方式结合起来,打破固定时段的选修方式,自主选择上课时间,自主选择内容。在课程设置上力争分设更多的项目,结合课程项目的特点,将教学时间分散在不同时间段内,学生可根据自身的生活需求来选择修读的时间与项目。

4 “1+2+1”三阶段式大学体育课程模式的优势分析

4.1知识结构符合大学体育教育的目标

大学生进入到大学学习不仅是身份的改变,因为知识结构的改变,其学习方式也与中学阶段的学习方式发生根本性的改变,大学体育教育的目标是为现代社会培养个性、能力、品德、智力、体力全面协调发展的学生,追求体育教育的综合性。本课程模式的在知识结构上由浅入深,层次明显,体现了大学学习方式中“引导学习加自主发展”的一般规律,避免了大学体育课程与中学体育课程的简单重复。在教学效果上既体现了显性的直观教学效果,也体现了隐性的潜在性教学效果。

上一篇:大学英语精读教学中语篇分析的运用 下一篇:初中文言文教学方法改革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