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眼中的数感

时间:2022-09-03 11:33:23

摘 要:数感并不是虚无缥缈的东西,也不是天生的才能,与其他数学能力一样,是靠长期反复实践得来的。

关键词:数感;基本;数学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的总体目标中明确提出,要使学生“经历运用数学符号和图形描述现实世界的过程,建立数感和符号感,发展抽象思维”。那么,究竟什么是“数感”呢?难道它和乐感一样,是与生俱来的?还是同语感一样是后天培养的?每次念起这两个字,总有不一样的想法,于是把自己的一点想法整理如下。

一、数感是最直接的意识

在英文中,“Number Sense”可翻译成数感、数觉或数意识。我们在不同的社会活动中,尤其是在购物中,经常与各种各样的数打交道,有的人常常会无意识地将一些事物、现象与数量建立联系。比如走进一个商场,在我们面前的是几个集合,一个是商品的品种,一个是商品的价格。有人会自然而然将这几个集合作一下估计,不用计数,就可以知道哪个商品性价比怎么样,这就是一种数感。而有人不曾将逛商场与数学联系起来。例如,教学生认数的时候,我们完全可以创设一个丰富多彩的情境:“小朋友,还记得在幼儿园最喜欢的活动是什么吗?小伙伴一起去坐跷跷板,一起玩滑梯,一起玩老鹰抓小鸡……”当孩子们美好的回忆渐渐被唤醒,我们就应该应时应景给他们展现一个色彩艳丽的活动的画面:“小朋友,让我们来比一比,谁最会数这些玩具的个数和小朋友的个数,看看谁数得又对又快。”于是,小朋友们开始兴趣盎然地数数:“5驾木马,2个跷跷板,10个小朋友,3位老师……”这样就经历了一个从游戏活动到数数的过程,他们从中理解了数的意义。

二、数感是最基本的能力

我们要培养的“数感”,应该是可以帮助人们在数学活动中,在解决问题时,用最优化的思想、最简单的方法,做出最准确的判断的能力。我们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感,主要是指学生对数学一种直觉地获取信息,感知、领悟和把握的能力,即对数学的敏感,是人于感知的刹那,在不假思索的情况下有关猜想、推理、求证等主动自觉地联翩而至的这样一种心理现象,使学生初步具有应用数字表示具体数据和数量关系的能力;能准确判定不同的算术运算,有能力进行计算并具备选择适当的方法(如心算、笔算、使用计算器)实施计算的经验;能依据数据进行推论,并对数据和推论的精确性和可靠性进行检验。《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提出:“应重视口算,加强估算,提倡算法多样化;应减少单纯的技能性训练,避免繁杂计算和程式化地叙述算理。”结合具体的问题,选择恰当的算法,能增强对运算实际意义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数感。

三、数感是最“数学地”思考

对于小学生来说,数感就是在学习和生活中把有关的实际问题与数学联系起来,用数学的方式思考问题。我们不可能,也没必要让每个学生都成为数学家,但我们应当尽力做到,让每一个学生都在一定程度上会“数学地”思考。美国学者格劳斯认为,学会“数学地”思考就是形成数学化和抽象化的数学观点,运用数学进行预测的能力,以及运用数学工具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例如,有的学生去购买学习用具,买什么,买多少,买什么价位的,应该带多少钱,如果要找零,应该找多少。对这些问题的思考过程其实就是最简单的最“数学地”思考,也是一个将生活“数学化”的过程,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可以逐步学会用数学的方法理解和解决现实中的问题。

数感并不是虚无缥缈的东西,也不是天生的才能,与其他数学能力一样,是靠长期反复实践得来的。它是学生在自然学习中,在长期的作业中,在不断的思索中潜移默化地形成的。我眼中的数感,就是要让学生用数学的语言,用数学的思维去观察世界、了解世界,用数学的方式处理、解释生活中的问题。

参考文献:

美格劳斯.数学教与学研究手册.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01.

上一篇:新课改下英语教师要多思 下一篇:使用外研版高中英语教材的课堂有效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