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树“中毒”谁之过

时间:2022-09-03 11:03:19

果树“中毒”谁之过

长期以来,一些厂矿企业急功近利,非法排放污染物,不仅严重破坏了土壤结构,而且污染了植物,甚至改变了区域气候,给邻近群众生产生活造成重大损失。尽管国家制定有“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性规定,但“污染案件”仍旧频发。本文选择两篇比较相似的果树被损案,旨在警示企业在排污时莫要践踏法律“雷区”。

废气“呛”坏杏树

惹出赔偿官司

“往年的杏能拉上几卡车,如今杏林颗粒无收,俺的树都被这个厂的废气给熏坏了。”每每提起杏园绝收的事情,河南省中牟县农民李战涛(化名)就一脸的痛惜和无奈。

2007年3月,春光明媚,河南省中牟县八里湾村沿途杏花怒放。然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该村村民李战涛家经营管理的一片杏林,却出现了另外一番景象:一棵棵杏树好像不知道已经是春天,枝干枯瘦发黑,不要说怒放的花朵,连花骨朵都没几个,只有最北边少数几棵杏树开着寥寥的花朵。

这片杏林呈长方形,东西宽42米,南北长63米,占地3.9亩,共有147棵杏树,还栽有273棵花椒树,均是1997年栽种。而李战涛全家对这片杏林已苦心管理10多年,家里10口人全靠这片经济林维持生活。

“去年,杏花开得很茂盛,但工厂一开工,花蕊就都黑了。”李战涛所说的这家工厂,名叫郑州某机械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机械公司),该机械公司是2007年初开始投入生产的。而靠近李战涛家杏林的围墙,在开工不久就倒塌了。当时,正是杏树开花的时候,工厂的废气排放之后,花蕊全部变黑,并粘在了一起。

据李战涛讲,由于机械公司在围墙里面建了一个大池子,用盐酸洗机械,气味特酸,所以飘过来就把果树给熏坏了。而当年,李战涛的杏林几乎颗粒无收,“往年的杏能拉上几卡车,连地上的杏核捡捡都有两麻袋,但如今却出现了绝收。”李战涛气愤地说。

杏林被污染后,李战涛也曾经多次找到机械公司协商赔偿事宜,但由于双方对赔偿数目难以达成一致,所以一直未果。李战涛经过再三考虑,最终决定用法律武器捍卫自己的权益。

2007年5月,李战涛向中牟县人民法院提讼。诉称机械公司在生产过程中排出废气造成严重污染,致使其种植的果树绝收,故要求机械公司赔偿杏树损失37500元,花椒树损失6000元。

为了公正处理本案,2007年9月26日,中牟县人民法院委托河南林业司法鉴定中心进行司法鉴定。同年9月28日,河南林业司法鉴定中心的两位司法鉴定人来到李战涛的杏林进行现场勘察。

鉴定人员按照距工厂的远近,把杏树分成三份,距离最近的为第一份4行,中间为第二份4行,最远的为第三份5行。从现场观察计算结果来看,距工厂越近,杏树落叶越早,从而认定这种现象与排气有一定关系。鉴定人员同时认定,在正常情况下,像李战涛这10年树龄的杏树,处于盛果期,每亩平均产量至少为1250公斤。

一审法院审理后作出判决,根据原告李战涛杏林绝收减产情况以及当年杏果的实际价格,判令被告机械公司赔偿原告经济损失20843.75元。对于原告主张其花椒树损失6000元,因证据不足,法院不予支持。

一审判决后,机械公司以其在生产过程中没有对李战涛果园里的果树造成损害为由,当即上诉到郑州市中级人民法院,要求依法公断。

郑州中院经审理后认为,上诉人机械公司位于郑州九龙工业园区的工厂,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存在有排放废气的情形。另外,经河南林业司法鉴定中心鉴定,被上诉人李战涛的果园内出现“36株杏树长势中等,111株杏树长势差”的现象,这与上诉人工厂排放废气有一定关系。上诉人机械公司抗辩其在生产过程中没有对被上诉人果园里的果树造成损害,其上诉请求缺乏证据支持,法院不予采信。据此作出终审判决,驳回机械公司的上诉,维持原判。

污水毒死树木

法院判赔近四万

“自从污水排到俺的责任田后,原来长势喜人的果树、林木就蔫了”。每每提起这事,河南省郑州市农民朱赞怀(化名)就非常气愤。

朱赞怀是郑州市二七区侯寨乡农民。1999年9月15日,他与所在的村民组签订土地承包经营证书一份,承包了该组总面积5~6亩的沟滩地。因为该沟滩地不规则且荒芜,组里遂按3亩地分给朱赞怀作为口粮地。之后,朱赞怀在自己承包的这块地上种植林木、果树等。2005年5月31日,村民阎凤敏(化名)承包了与朱赞怀责任田相邻的钢砖窑场,后改建为郑州龙辉钙粉厂。该厂向朱赞怀承包的沟滩地上排放污水,造成朱赞怀所种植树木部分死亡,双方由此产生纠纷。朱赞怀于2006年10月18日向郑州市二七区人民法院提讼,请求依法判令阎凤敏立即停止向朱赞怀承包的林地排放污水及其他污染物,并恢复其承包林地的土壤状况,赔偿因污染给朱赞怀承包林地造成的损失(以鉴定结论数额为准)。

在诉讼过程中,朱赞怀申请对其损失进行鉴定,法院委托河南国是司法鉴定中心进行司法鉴定。该鉴定中心依法作出鉴定,认为除污染造成部分树木死亡外,要恢复土壤生产力,需采取人工清除的方式,同时要加强施肥和管理,受污染的影响,杨树和泡桐生长量明显降低。朱赞怀据此要求阎凤敏赔偿各项损失计39401元。郑州市二七区人民法院经过审理,于2007年6月28日作出判决,支持了朱赞怀的全部诉讼请求,判令阎凤敏赔偿朱赞怀各项损失合计39401元。

阎凤敏不服一审判决,于2007年8月6日提起上诉,请求二审法院查清事实,依法改判。

郑州市中级人民法院近日经审理后认为,公民的合法财产受法律保护,他人不得侵害,造成侵害的,侵害方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阎凤敏所经营的钙粉厂向朱赞怀承包的沟滩地排放污水,并造成了损害,应当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其赔偿数额应以国是司鉴中心司法鉴定书的鉴定结论为准。据此,该院驳回了阎凤敏的上诉请求。■

编后

中国经济30年来的高速增长,给环境和资源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压力。GDP增长的同时,环境污染事件频发,自然资源遭受不顾后果的掠夺式“大开发”。统计显示,我国三分之一的国土已被酸雨污染,主要水系的五分之二成为劣五类水,3亿多农村人口喝不到安全的水,4亿多城市居民呼吸着严重污染的空气,1500万人因此得上支气管炎和呼吸道癌症。据计算,2003年我国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造成的经济损失,占当年GDP的15%,而世界银行2001年发展报告列举的世界污染最严重的20个城市中,中国竟占了16个!可以说,中国的环保已经到了最紧要的关头。

环境污染或破坏最直接的后果就是公众的环境权益遭受严重损害,甚至最基本的清洁水、清洁空气、食品安全等都不能得到保障。由于环境案件自身的专业性和综合性,普通民众很难真正了解到如何保障自己的环境权益。因此,提高广大公众的环境意识、维权意识已成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关键之所在。

环境问题是在经济运行末端表现出来的、外在的、显性的问题,治理污染相当于做外科手术,但是,真正的病灶却要从源头的、内在的、隐性的政策、制度等方面去寻找。环境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是制度安排的结果,只有从经济发展的各要素、各环节入手,才能彻底解决,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保护环境不仅仅是摒弃那些对环境有害的行为与观念,更重要的是全社会的支持与参与。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加入到环境保护的行列中,为实现“喝上干净的水,呼吸上新鲜的空气,吃上放心的食品”,为了我们美好的明天而努力奋斗!

法官说法

污染果树应担责

这两起案件均以企业败诉而告终,判决依据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在归责原则上。环境污染致人损害的,适用无过错责任原则。即不论实施排污行为一方在实施排污行为时主观上是否有过错、排污行为是否违法,只要其实施了排污行为并因此引起环境污染危害后果的,排污方均应对污染造成的损害后果承担民事赔偿责任。

二、在举证责任分配上。环境污染损害赔偿案件较一般侵权案件特殊,此类案件中虽实行无过错责任原则,但受害方仍负有提供证据证明对方存在排污行为及自己有损害后果发生的举证责任,而实施排污行为的一方则应就法律规定的免责事由及其排污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承担举证责任。

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四条第一款第(三)项的规定,被告应就法律规定的免责事由及其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承担举证责任。所谓免责事由,是指加害人可以据以不承担相应民事责任的法定情形或其他正当理由。根据现有民事特别法的规定,环境污染致人损害的民事责任有以下免责事由:(一)不可抗力;(二)受害人的过错;(三)第三人的过错。这两起案件中,被告并没有提供证据证明上述任何一种法定免责事由的存在,故应承担举证不能的法律后果。

三、在环境污染所造成的损失数额认定问题上。虽然因环境污染引起农业方面的损失额如何确定的问题,往往成为法官审判过程中的一大难题,但在这两起案件中,有司法鉴定部门出具的权威鉴定结论,所以,法院依照这个结论确定原告的损失额是正确的。

上一篇:魏松:“难以启口”的隐痛 下一篇:问题奶制品测试痛感神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