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西:希望秋拍能够夯实真正的价格走势

时间:2022-09-03 10:48:15

一西平措,藏族,圈内人都亲切的叫他“小北京”,他帅气中透着儒雅。刚过而立之年的一西近年已俨然成了北京年轻一代古董经纪人中的代表人物。1989年,年仅16岁的他即涉足古董圈,致力于佛教艺术品的鉴藏与经纪,2003年,成立尚仕雅集文化艺术顾问有限公司,专营佛教艺术品。2005年12月一西在北京翰海秋拍中以1100万元为藏家竞得高2.15米明代大型铜药师佛坐像。此举引得业内外人士侧目。

在此之前,一西的业务重心主要放在海外。从2003年起逐渐转向内地。2003年11月,在中国嘉德举办的王世襄、袁荃猷夫妇“俪松居”收藏专拍中,一西竞得数件拍品,至今仍有数件拍品展示在位于北京昆仑汇二层的尚仕雅集展厅之中。如当时以209万元竞得的明代铜鎏金雪山大士像、以44万元成交的明代铜米拉日巴尊者像等。

一西与拍卖结缘始于2006年秋天。这一年,他与北京翰海首度合作,推出了“永乐气象”专场,上拍了9件明永宣时期的铜鎏金造像精品。今年春拍,其又推出了由70余件拍品组成的“经辨―金铜佛像专场”,创下82%的成交率和5381万元的总成交额。其中4件拍品进入了春拍国内佛像艺术品成交前十名,如1009.12万元成交的台北鸿禧美术馆旧藏明永乐铜鎏金文殊菩萨像,而以683.2万元成交的十七世纪铜鎏金无量寿佛,是目前所知成交价最高的康熙朝铜质无量寿佛。

经过两场专拍的累积,使一西对内地佛教艺术品市场更有了信心。他认为,目前的佛像市场暴露出了许多问题,如艺术价值和成交价的错位;地区价位差别仍然很大;买家对佛教艺术品选择的取向的过于单一等等。并直言“现在佛像市场上的许多买家主要仍以投资为主。佛教艺术品市场火爆之后,许多藏家对佛教艺术品仍一知半解即急急的进入这一市场。从2006年年底开始,拉萨、四川成都、上海、北京,以及东北地区,凡是能找到佛教艺术品的地方,藏家皆蜂拥而上,最终也造成了各地的艺术品价格混乱,许多买家将其当成了股票进行投资。”

一西从小就受到了佛像艺术的熏陶,后又在、泰国等佛教圣地多年潜心研究,广泛地接触佛教研究机构和专家,这为他目前拥有超前的经纪眼光奠定了殷实的基础。多年海外的游学时间,造就了一西的国际性视野,作为一个国际佛像市场的亲历者,他多年的投资经历及为藏家带来的利益,更具有写实性。

《文物天地》:2006年秋拍,您与北京翰海初次合作,尝试性地推出9件佛教艺术品。而在今年春拍则扩展为佛教文物专场,您是怎样考虑的?

一西:去年秋拍“永乐气象”专场成功推出之后,北京翰海高层也发现了佛像市场是一块可待开发的热土,于是我们考虑将这块市场做大、做实。我当时考虑,如果做专场,上拍拍品的数量不能太少,这是第一。第二,我一直都有一个信念,就是去推广佛教艺术品和佛教理念,而去年秋拍的9件佛教文物价值高,数量少,就很难做到这一点。今年春拍我们上拍70多件佛像拍品,在此次秋拍中拍品数量也将控制在这个范围。数量少,则拍品在品质上好控制,层次也会分得比较开,市场上接受程度、场面上会相对热闹一些。此外,一个专场的好坏,并不在于拍品的多少,而在于这个专场能否向买家推广些什么,影响力有多小。在个人购买中,不管买大件或是小件佛教艺术品,我最看中的是艺术品的精美程度。对收藏人群来说,要收藏种类特别、精致、美观、题材特别的艺术品方为长远型投资。

《文物天地》:从上半年春拍的市场表现看,国内佛教艺术品的拍卖、收藏热潮算是真正启动。您是怎么看当下这一市场的真实态势?

一西:今春佛教艺术品市场给我的感受仍然有些混乱。尚仕雅集与其他古董商、拍卖公司最大的不同之处是我们在多年以前就着眼于国际市场,在投资上更有连续性、前瞻性。因为国际市场的知识结构、藏品结构、藏品质量、认知上都与国内市场有很大不同。如果我们只是单方面从中国市场情况看,肯定做不长久,只能将价格哄抬上去,但是这些毕竟不是连续的、成功的投资模式。

不论是与翰海合作推出佛像专场还是我们自己来做展览,我们都是有计划性的,是在用理念逐步教育推广。像明代永乐宫廷造像,我们在10年前就在向市场推荐。在对佛教艺术品的价值判断上,国际市场藏家可能看重的是艺术价值,而国内藏家则更多的是从精神和历史文化的角度着眼。这也造成了海内外藏家在选择佛教艺术品时的差异。

《文物天地》:2006年秋拍以来,明代永宣宫廷造像成为市场的热点,今年春拍,大陆地区的拍卖价格突破了千万元大关。这种行情与国外相比相差大吗?

一西:2006年底,我们成功的推出“永乐气象”专拍,这个专场对永乐时期的藏传造像市场影响极大,将永乐时期藏传佛教造像所有的门类、流脉都说清楚了。通过努力,我们已经将永乐造像的价位推至100万美元的台阶,较之三五年前的行情涨了十数倍,当时这一时期的佛像价位在五、六万美元,而现在如果抛开炒作的成份,这一时期佛像的合理价位应在50万美元左右。将价格推到100万、200万或300万美元,我并不认为是一件好事。永乐佛像存量有限,藏家还分辨不出同类产品之间的差别,他们在收藏时往往拼抢的成份大一些,对艺术的尊重则少了一些。佛教艺术品的收藏应当全方位考虑,主要看其艺术性、稀有性以及这件造像的主题,这是佛造像与其他艺术品收藏门类不同的地方。

《文物天地》:与明清佛像相比,高古佛像的行情如何?

一西:清代鎏金佛像有质感,尤受新藏家喜爱和追捧。但是清代佛像粗糙者多,精品少。我们想逐步让买家认识什么是好和坏,艺术性强和弱之间倒底有什么样的差别。铜质、鎏金、做工、打磨,这些都是衡量佛像质量的要素。由质量带给人的视觉冲击力是不同的。我们上半年推出的佛像以11世纪到13世纪这一时期的佛造像为主,这一时期是藏传佛教后弘期的开始,有喜马拉雅沿袭的克什米尔风格、尼泊尔风格,西部阿里王朝的阿里风格。我们希望起到一种传播作用,让大家知道什么样的佛像是真正好的,什么是大家应该真正追寻的,哪些才是经过历史文化、宗教文化彻底考验沉淀下来的艺术精品。

今年秋拍我们还将以高古佛像为主,不断地让大家认识到高古佛像之美。而在秋拍中推出的清代佛像精品更是期望大家能认识到清代佛像精品的艺术价值,为藏家在佛像投资中起引导作用。

《文物天地》:当下国内高古佛像的价格与国外比,相差很大吗?

一西:其实目前海内外佛像的价格相差并不多,有的佛像价位甚至已经超过了国外的,而且国内佛像收藏的火热,还把国外的佛像市场也带动起来了。9月中旬,纽约苏富比拍卖的佛教艺术品的价格就定的非常高。中国市场所拥有的佛教艺术品数量较大,有“量”就会提升“质”。我们经常从国外买进佛教艺术品,在国内进行拍卖,他们也会再以高价买回去,市场呈现“羊群效应”。这也是我所担心的价位混乱,如果经过这次秋拍,这些拍品的价位能够沉淀一下,将真正的市场价位显现出来的话,那也是目前行内最大的期望了。

《文物天地》:您的意思是目前永宣佛像的价位还是高了?

一西:普通的永乐佛像在国际市场上并不太受追捧。因为真正的收藏家追求的是艺术品的美学性,高古佛像更能表现人文的、精神的内涵。随着认识的不断提高,收藏者会对艺术品的艺术价值有更深的理解。

《文物天地》:此次秋拍还会有永宣佛像会有精品出现吗?

一西:此次秋拍我们还会有永宣时期的佛像上拍,但不再作为主打拍品。因为我们考虑到市场的接受能力。据说,有的拍卖公司已经征集七、八件永宣时期的佛像,整个秋拍,市场上可能会有10尊左右的永宣佛像上拍。那么,谁来接盘?成熟的买家在哪里?当拍场上全是纯粹的投资人的时候,这是一个危险的信号。因而,我们不追市场,而是踏踏实实做自己的事情。从我个人角度而言,我是一个理想主义者和完美主义者,我们推出的佛像专场不能失去专业水准。

《文物天地》:在春拍专场中,你们的清代精品佛像成交很好。秋拍还会有精品上拍吗吗?

一西:我们春拍时一件清代康熙无量寿佛以683.2万元成交。因此,清代精品佛像市场上扬,我们在这次秋拍中,上拍的清代佛像的数量会多一些,会有些有意思、有品位的精品出现。

很多收藏家喜欢将清代佛像往康熙、乾隆两朝靠,事实上许多清代佛像多是后期制造的。康熙乾隆时期藏传佛教盛行,佛像数量较大,但是艺术差别也较大。在佛像铸造中,有时一个模子不停翻制,这样就会有大量的同类型的佛像出现,这些作品表现的匠气十足。而优秀的工匠会一件一件地制作,因而这样的艺术品必然是精品,是工匠用了心的作品,这就如同画家和画匠的差别。目前,多数买家认为只要是清代佛像,年代、体量、主题相符,价位就相同,其实不然。我相信,通过我们此次秋拍的努力,会让精品与普品的价格产生一个价差。其实其他艺术品也有这个问题,因此要在市场中检验,但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让我们的买家尽量少走弯路,这也是我不论做拍卖还是做经纪的一个信条。

《文物天地》:您是如何看当下涉足佛教艺术品的投资人士和收藏者的?

一西:去年秋拍时,我们的拍品成交价格比场外私下成交的价格还要低,但我们最重要的收获是拓展了客户资源。今年春拍,一些新人初入此行,以投资理念收藏佛像,可能会有所收益,但最终赢的还是藏家。因为藏家是不以经济利益为目的。这跟以前工匠作佛像的时候一样,他们制作时并没有想过这尊佛像可以卖多少钱,往往可以做出艺术精品。这些艺术精品中蕴含着这些匠人对佛教的崇敬,还有那种不懈的精神追求,因此,这样的精品也才是最具投资价值的艺术品。

《文物天地》:有业内人士认为,当前的佛像艺术品热实际上还是局部的,仅体现在金铜佛像上,其他如唐卡等佛教艺术品在国内还拍不出好的价钱来,您怎么看?

一西:唐卡的问题比较突出,市场价位上不去的原因是数量较少,不易炒作,而且有些有远见的藏家很早就开始收藏这些艺术品,市场流出即被他们购藏,在市场停留时间极短。如果想组织唐卡拍卖专场,需要做很多教育推广工作。因为,唐卡比佛像更难理解,需要更多的宗教方面知识。一些藏家多从普通的审美角度去看,将其当作一般艺术品来欣赏,这是不够的。其实,唐卡最重要得价值是内涵,比佛造像更难解读,因此这些唐卡在市场上流通起来较困难一些。

《文物天地》:相对鎏金铜佛而言,石质、木质等其他材质的佛造像和佛教法器在拍卖市场上目前还是比较少见。

一西:是。其他材质的佛教艺术品还没有被更多的藏家认识。木质、银质等材质的佛像,首先是数量少,其次是还没有多少人认识到他们的价值。很多人喜欢清代的金铜佛像,喜欢那沉甸甸的感觉,很少从这种审美艺术角度去看待这些艺术品。在今年春拍,我们专场上第一件拍品就是一件17世纪的银质白财神,买家原计划在16万元内买下,结果仅8万元就竞得了,捡了一个大漏。这主要是很多人对银质造像的认识还不够。而在国际市场上,同样的银制佛造像,价格应该是这个价位的几倍以上。

《文物天地》:尚仕雅集迁入新址后,展厅里的展品虽然不多,但很多却是名家名藏。您对尚仕雅集的定位是什么?

一西:我们目前展厅中展出的展品都是流传有序的艺术品。尚仕雅集是国内第一家艺术品经纪公司,我们希望通过大家的努力可以打造成为国内第一家信得过的艺术品经纪公司。

成立尚仕雅集的初衷是为收藏者提供一种保障,并为他们的收藏投资提供指导性意见。我们为客人提供全面的艺术品咨询服务,我们的顾问团队有理论专家、市场专家,甚至与赝品制作者也有所沟通,因此,我们在为客户服务时会做到更全面。不论客户是有收藏兴趣,还是要做单纯的投资,我们希望给客人交易的这些艺术品都是能升值的真品。

我们计划在此次秋拍之前,同时推出公司迁址后的第一个主题展览――“尚密铎风”,将展出五、六十件高品位的顶尖艺术品,时间已经确定下来了,在2007年的12月9日至2008年的1月9日,用时一个月。

《文物天地》:国内有的艺术品收藏沙龙或者俱乐部表示,出售给会员的艺术品,只要保证艺术品的品质没有改变,一段时间后,最少可以按当初购入的价格回购,您是怎么看待这种现象的。

一西:这种会员制形式在国外早就有了。但我认为,这种说法仍不够负责。目前艺术品市场行情好,这么说肯定是没问题。但是,一旦出现个人无法抗拒的市场形势和国际环境,这种许诺如何兑现?

尚仕雅信不会做这样的承诺。我们会给会员规划一个长远的投资规划,通过这个规划,让会员赚取自己的利益。我想,这是经纪公司与拍卖行、古玩商最大的区别所在。

《文物天地》:国外佛像艺术品市场是否较为成熟和理性?

一西:国外的行情一直都比较理性,早已在成熟阶段了,他们研究佛教艺术品已有四五十年了。拍卖的价格不会像国内这样出现很大的波动。

纽约苏富比秋拍有件估价350万美元的佛像拍品,流传有绪,而且为非常有名的收藏家旧藏。但我仍觉得,350万美元的价钱估的过高,它表现出来的不是市场的真正行情。如果以这个价格真正拍卖出去的话,那国内的佛像市场也会有一个大的波动,长远来看,这并不是一件好事。

《文物天地》:您对今年的秋拍,有什么预期?

一西:希望今年秋拍市场不会再像春拍时那样急燥,价值与价格有那么多的错位。其实在国际上,拍卖行在价格基本上是都有一个指导性标,现在内地许多拍卖行都有些急燥,卖的人都比着拍卖的最高价位去说价格,买的人则比着成交的低价去说价格。在我们当初与翰海合作时就考虑,计划经过五、六场的时间,通过稳健的操作,把佛像艺术品的市场价格夯实了,使市场建立起成熟、稳定的新环境。(本文图片为2007年北京翰海秋拍拍品)

上一篇:红太阳07秋拍华丽登场 下一篇:故宫收藏的赵孟\书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