漩涡中的福星晓程

时间:2022-09-03 09:38:24

福星晓程2010年登陆创业板,作为股市新军,福星晓程2012年的年报主要财务指标乏善可陈,但详细推敲起来,疑点却不少,多项财务数据不符合正常经营逻辑,恐怕背后必有隐情。

提到福星晓程的主要业务情况,恐怕就不能不提及该公司在加纳共和国的BOT项目,这是福星晓程最主要的收入来源,由旗下两家子公司“加纳CB电气有限公司”和“晓程加纳电力公司”直接面对加纳国家电力公司的采购需求。

对比该公司年报中合并口径下前五名客户信息,与披露的母公司此项数据,便可以发现第一大客户“加纳国家电力公司”对应的5703.31万元销售额,全部是由子公司来完成的(见下表)。

然而问题也随之产生了,从“加纳CB电气有限公司”和“晓程加纳电力公司”这两家子公司的实际经营情况来说,仅对应着“加纳国家电力公司”这一个大客户,那么两家子公司的销售收入合计金额,应当于合并口径下对“加纳国家电力公司”的销售金额大体相当。

但实际情况却是,“加纳CB电气有限公司”和“晓程加纳电力公司”2012年分别实现营业收入4890.11万元和2898.05万元,合计竟然高达7788.15万元,远远超过了对“加纳国家电力公司”的销售金额。

那么超出的2084.84万元销售额又是如何实现的?由于这两家公司在加纳共和国并不直接对应散客销售,即便存在另一大客户,也势必应当体现在主要客户名单当中,但实际情况却没有,这进一步印证了福星晓程很可能存在虚增子公司收入和可能。

如果说上述销售数据存在疑点,还仅仅是逻辑推测、无法得到详细客户数据予以佐证的话,那么福星晓程的另一大客户采购数据,与其销售数据之间存在的矛盾,便足以构成福星晓程虚增收入或提前确认收入的“铁证”。

根据该公司年报披露的前五名客户信息来看,上市公司光一科技位列合并口径下第4大客户之列,对应销售金额高达917.16万元,而从光一科技公布的2012年年报来看,虽然并未给出详细的前五名供应商信息,但是前五名供应商合计采购金额也不过才3699.02万元,如果福星晓程披露的销售额是准确的,其一家供应商涉及金额足以占到光一科技前五名供应商合计金额的1/4。

但是,如果我们回看福星晓程的半年报,就能发现“更有意思”的疑点。福星晓程半年报中,光一科技以514.73万元采购额位列第五大客户,而彼时光一科技还尚未上市;当光一科技于月日其招股说明书时,其中详细披露了2012年上半年的主要供应商,其中福星晓程位列第名,对应采购金额仅为361.39万元,这与福星晓程披露的销售金额相比,少了153.34万元或29.79%。

也就是说,福星晓程认定的销售收入中,有将近1/3的部分没有得到客户方的认可。

通常来说,上市公司少计采购金额的可能性,远远小于虚增收入或提前确认收入的可能性;同时考虑到彼时光一科技正处在上市审核阶段,针对财务数据的审核当然是更加严苛的,金额超过百万元的造假可能性也就会更低一些。因此,关注的人们很怀疑福星晓程存在虚增收入或提前确认收入的行为,最终导致虚增当期利润。

上一篇:资本逐鹿农村零售市场 下一篇:贝晓超:参与是公益走向成熟的有益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