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炎止痛膏外敷治疗流行性腮腺炎体会

时间:2022-09-03 09:30:01

消炎止痛膏外敷治疗流行性腮腺炎体会

流行性腮腺炎,中医称“痄腮”。多因风温时毒之邪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表现一耳垂为中心的腮腺肿大、发热伴头痛、咀嚼、张口时局部痛痛。该病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多发于冬、春季节、其发病者多有腮腺炎患者接触史。目前 西医无特殊疗法。我科采用本院制剂消炎止痛膏治疗流行性腮腺炎获得较满意疗效,先介绍如下 :

1 治疗方法

根据患者腮腺肿胀范围,再无菌纱布上涂厚约0.2消炎止痛膏敷于患处,药膏面积略大于病灶部位,用胶布固定,每2 日换药1次。

2 典型病例

患者,张某,男,18岁,2010年7月29日就诊。患者,全身不适,食欲减退。畏寒、发热体温38.2℃,头痛半双耳垂 弥漫性肿胀,边界不清,压痛明显,表面皮肤不红,可有热感,张口不适,咀嚼困难,特别是吃酸性食物是疼痛加重,颊内腮腺管红肿,舌红,苔微黄,脉弦数。实验室检查:可见血细胞计数正常或减少,淋巴细胞相对增多。血清、尿淀粉酶增高。诊断:流行性腮腺炎。在家口服清开灵颗粒、蒲地蓝消炎片2天未见减轻,今来我院就诊,给与消炎止痛膏外敷。处方:黄连30g,松香25g,铜青15g,木芙蓉叶20g,龙骨15g,炉甘石15g,雄黄25g,乳香15g,没药15g,冰片10g.15味中药经分碎成60_100目后在与凡士林以1:1.5 重量比调配而成外敷。高热不退者可根据本方加板蓝根20g,蒲公英20g,柴胡15g,赤芍10g,桔梗15g,青蒿15g,水煎服,日2次服用;头痛头闷者可加蔓荆子10g,水煎服日2次服用;咽痛者可加山豆根15g,水煎服日2次。瞩患者,多饮水,保持口腔清洁可用复方硼砂溶液漱口,注意休息。

二诊:患者自述外敷消炎止痛膏2天后,觉发热减轻,肿胀部位较以前柔软,疼痛减轻,可进流食和半流食,精神状态明显好转。

三诊:患者5天后,退烧、肿胀消退,精神状态良好,食欲正常,化验室检正常。

3.体会

流行性腮腺炎严重影响患者的饮食,尚可伴有脑膜炎、胰炎、炎、卵巢炎 、乳腺炎和其它腺体受累、无特效西药治疗。笔者认为,本病之根本在于风湿时毒之邪自口鼻而入,郁而化热,邪热壅阻,少阳之络,阳明之经,是厥阴肝经之脉循阴股,如毛中, 过阴器抵少腹挟胃属肝络胆,上于胃经并行,足阳明之脉起于目内眦,上抵头脚下而后,故时毒病邪入胃引动在里伏热,外邪引动内热,胆胃之火随经络循,上攻腮颊致使少阳经脉失和,气血郁滞,运行不畅,凝聚局部则见腮下漫肿,坚硬疼痛。因此,治疗着重于清热解毒,佐以软坚散结为主。黄连具有泻火解毒,清热燥湿功效。松香入手太阴,足阳明经,祛风燥湿排脓拔毒生机止痛功效。木芙蓉叶凉血解毒消肿止痛。炉甘石外用药,用于目赤肝病,烂弦风眼,皮肤湿症。雄黄祛风杀虫解毒常用矿物药,“本草纲目”记载雄黄,乃治疮杀毒要药也,而入肝经气分,故肝风,惊痛痰涎,头痛眩晕胃症泻痢,积聚诸病,用之有殊功。乳香、没药具有调气活血、正痛消肿之功效。消肿止痛膏以有利于本病的早期痊愈,临床观察此法治疗效果较好,且简便易行,治疗过程中未发现不良反应,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陈灏珠.实用内科学12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344―346。

[2]免疫工作咨询委员会.疾病发病率和死亡周刊[N],腮腺炎控制。

[3]杜平,朱美福,刘湘云,主编临床病毒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1:440-442

上一篇:子宫疤痕妊娠的诊断与治疗 下一篇:扬州市城区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状态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