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农发行合规管理风险的几点思考

时间:2022-09-03 09:06:28

对农发行合规管理风险的几点思考

随着中国银行业的对外开放,合规风险逐渐成为我国银行业除信用、市场、操作风险之外面临的重要风险。农发行作为政策性银行,成立时间较短,管理机制和理念不够先进,业务范围多为弱质产业,面临的风险更为巨大。与银行同业相比,农发行对合规、操作以及声誉等风险的重视程度不够,风险管理的有效性不足,导致部分分支机构相继发生了一些违规操作和违规经营的问题及案件,根源在于合规风险管理机制的不完善。因此,加强合规风险管理已是农发行当前刻不容缓的重要任务。

一、银行业合规风险产生的成因

银行的合规风险是指银行因未能遵循法律、监管规定、自律性组织制定的有关准则,以及适用于银行自身业务活动的行为准则,而可能遭受法律制裁或监管处罚、重大财务损失或声誉损失的风险。合规风险与我们熟知的银行三大风险有所不同,合规风险是银行做了不该做的事,即违法、违规、违德等而招致的风险或损失,银行自身行为的主导性比较明显,而三大风险主要是基于客户信用、市场变化、员工操作等内外部环境而形成的风险或损失,内外部环境因素的偶然性、客观性比较高。但合规风险与信用、市场、操作风险之间又有着紧密联系,其联系之处在于:合规风险是三大风险特别是操作风险存在和表现的重要诱因,而三大风险的存在使得合规风险更趋复杂多变,且它们的结果基本一致,都会给银行带来经济或名誉的损失。

二、农发行合规风险管理现状

(一)合规风险管理意识普遍比较淡薄。一是重业务拓展,轻合规管理。各级机构往往把目光局限于完成考核任务和经营目标,注重市场营销和拓展,忽视业务的合规性管理,有些营业机构甚至不惜冒着违规操作的风险以实现短期业绩,加大了银行合规经营风险。二是重事后管理,轻事前防范。各级机构往往偏重于对己发生或己存在的风险采取事后的管理处罚措施,试图以严厉的处罚遏制风险的出现,而对事前的防范和事中的控制措施却关注较少。三是重基层操作人员管理,轻高层管理人员约束。我国银行业在合规风险管理上存在着一个根深蒂固的错误理念,即重视对基层操作人员的管理,忽视对高层管理人员的约束,似乎只有基层操作人员才有引发合规风险的可能。事实上,由于高层管理人员掌握着人、财、物等权力,由其而引发的合规风险,其危害性要远大于基层操作人员。

(二)合规风险管理框架仍存在一定缺陷。从目前情况看,农发行在合规风险管理框架上仍存在一定缺陷:一是完善、垂直的合规风险管理体制还没有完全形成。农发行没有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全面和全方位的合规风险管理架构。二是合规风险管理职责分散。目前农发行合规性管理分别由风险、财会、信贷、客户等不同的业务部门进行自律监管,这种自立门户、各自为政的合规管理模式,使得合规风险管理不能有效地独立于经营职能,同时由于缺乏专门的管理部门进行统一组织协调,使得合规风险管理有的部门重叠,形成重复管理;有的职责不清,出现管理真空。

(三)合规风险管理法规制度缺乏可操作性。目前,农发行的合规风险管理还不能完全适应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的需要,不能适应银行审慎经营和银行业监管的需要。银行内部缺乏一个统一完整、全面科学的合规风险管理法规制度及操作规则,不少制度规定有粗略化、大致化、模糊化现象,缺乏可操作性。同时合规风险管理的激励约束机制比较欠缺,褒奖力度较小,惩罚措施较轻。一般情况下,只要没有损失或案件,对违规人员往往只采取教育和限期整改等措施,很少进行严厉处分,对于造成损失或酿成案件的人员,也是处罚了事,没有举一反三,从源头进行预防。

三、加强农发行合规管理的建议

(一)倡导主动合规,培植人人有责的合规文化。一是树立合规人人有责的观念。合规应从高管做起,通过不断完善治理强化合规风险管理,高管的言行应与农发行的宗旨和价值观念相一致,并通过自身的身体力行,带动员工恪守职业道德规范,有效履行自身合规职责。二是倡导主动合规的合规文化。倡导主动发现和暴露合规风险隐患或问题,并相应地在业务政策、行为手册和操作程序上进行适当的改进。农发行的绩效考核应充分体现倡导合规风险管理的关系,建立合规问责机制,提高员工的合规意识,形成良好的合规文化。三是强调有效互动的合规文化。通过合规与监管当局的有效互动,解决过去银行与监管者博弈、规避监管规定的问题,逐步促使农发行把外部的压力转换成自身合规经营的要求,主动争取有利于农发行未来发展和业务创新的外部政策。

(二)以人为本,创建科学的合规风险管理机制。首先,建立合规部门或专职合规岗位,界定其功能和职责,独立于农发行的经营活动。合规部门有权独立调查农发行内部可能违反合规政策的事件,对于调查所发现的任何异常情况或违规行为,可随时向上一级合规部门和所属机构管理层报告。其次,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切实有效地落实问责制,确保奖惩分明、违规必究。农发行不仅要奖励良好的合规做法,还要惩罚违规行为,将资源应用于好的控制系统、优质的客户服务和尽职员工激励上。纠正“重经营业绩、轻内控管理”的绩效考核理念,确立内部控制优于业务发展的理念,平衡业务拓展与风险管理的关系。再次,要通过一定方式对所有员工进行合规培训,通过培训使其充分系统地了解和掌握各项主要规章制度和其所在部门的全部规章制度,达到对工作中规定了如指掌。

(三)梳理风险,提出控制风险的有效措施。一是清理现行规章制度。各级管理层负责对各自修订的制度进行全面清理,对每项制度、每条规定逐一进行清理,对不适应当前业务发展和监管要求的制度,该废止的废止、该修改的修改,对没有制度监督的业务及时进行补充完善。二是梳理业务流程风险点。梳理各项业务流程,排查各项业务操作环节,对可能会导致发生操作风险的业务流程、环节,或存在的风险点一一记录在案,组织一线业务人员进行讨论,以业务环节和操作流程风险为主题进行讨论,收集和掌握一线业务人员对各业务环节操作风险了解的程度,管理层能更清晰地知道各业务流程所存在的风险点,并能促使员工熟悉相关业务操作流程,同时知道相关业务操作环节存在的风险,使其在业务操作过程中及时加以防范。三是制定完善适应当前业务的规章制度。根据清理结果和梳理、排查情况,结合内外部审计发现的合规风险隐患和监管部门的合规风险提示等,制定完善适应当前业务发展和监管要求的制度,完善相应的合规操作程序,建立有效防范和控制风险的合规机制。

上一篇:最佳“配角” 下一篇:对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利率风险管理情况的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