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阳县棉花病虫害防治技术

时间:2022-09-03 08:32:01

安阳县棉花病虫害防治技术

棉花是安阳县的主要经济作物,随着现代农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的加快,迫切需要加强棉花病虫害防治技术的宣传和推广力度,引导广大棉农应用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保护棉田生态环境,提高植棉效益,实现棉花生产和病虫害防治的可持续发展。

棉花病虫害主要有棉铃虫、棉蚜、棉叶螨、棉盲蝽、棉象鼻虫、玉米螟、黄萎病、枯萎病、苗期病害等10余种。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转基因抗虫棉在我县大面积种植后,棉铃虫的发生为害在短期内有所缓解,但棉盲椿、棉象鼻虫等次要害虫却逐年上升并成为主要害虫,其他常发性病虫害仍比较严重。

一、播种期

(1)合理轮作套种,清洁田园,种植诱集作物。秋耕冬灌,降低病虫害越冬基数。

(2)药剂处理种子。用2.5%咯菌腈悬浮种衣剂10毫升兑水100毫升,搅拌均匀后拌棉种10千克,对棉花苗病有良好的预防作用。

枯、黄萎病新发生区应对棉种进行硫酸脱绒,然后用50%多菌灵胶悬剂0.4~0.5千克兑水50千克,常温下浸泡棉种20千克,12~14小时后捞出晾至种芽发白后播种,可控制炭疽病、立枯病等苗期病害。

(3)适时播种,提高播种质量。当土壤5厘米地温稳定在14℃时为适宜播期,一般播种深度以4~5厘米为宜,播种过早易发生立枯病。

二、苗期

防治的重点是苗蚜、苗病和地老虎等。苗期中耕松土,破坏土壤板结层,不但可以提高地温,减轻苗病,还可以清除杂草,消灭部分地老虎的卵和初孵幼虫。

苗蚜。当田间天敌与蚜虫种群量比大于1:120时,不需要进行化学防治,可充分发挥天敌的自然控制作用。当有蚜株率达到30%或卷叶株率5%时,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或3%啶虫脒乳油等药剂喷雾,或用氰・辛乳油涂茎,还可兼治棉蓟马、棉叶螨、棉盲蝽等害虫。

苗病。棉花出苗后如遇低温多雨,应提早喷药保护,防治苗病流行。

地老虎。采用撒毒土的办法防治低龄幼虫。龄期较大时,用90%敌百虫晶体喷拌麦麸或棉籽饼制成毒饵,于傍晚顺垄撒施。

三、蕾铃至吐絮期

此时期的防治重点是棉铃虫、棉盲蝽、棉叶螨、伏蚜、枯萎病、黄萎病和铃期病等。

1.农业措施。加强水肥管理,培育健壮植株,提高抗逆能力。

麦收后(6月10月前)及时浅耕灭茬,消灭一代棉铃虫蛹,压低二代基数。结合整枝、打杈和人工抹杀棉铃虫卵,捕捉老龄幼虫,把疯杈、顶尖、边心及无效花雷、烂铃等带出田外集中处理,可以降低田间卵和幼虫量。棉花生长后期,要及时推枝并垄,去除老叶及空枝,以利通风透光,减轻病害流行。

2.物理诱杀

杨树枝把诱杀。二、三代棉铃虫成虫羽化期,在棉田内插萎蔫的杨树枝把,每667平方米10~15把,可以诱集棉铃虫成虫,集中消灭。

3.生物防治

保护利用自然天敌。选择高效、低毒、选择性强的药剂品种,严格按照防治指标用药,尽量减少化学农药对天敌的杀伤,充分发挥天敌的自然控害作用。

4.化学防治。此时期为多种害虫交替重叠发生阶段,应根据田间主要害虫发生程度,抓住有利时机,统筹兼顾,尽可能混合用药,避免重复施药,充分发挥兼治作用。

棉铃虫。二代应隐蔽或顶部集中用药,药剂可选用Bt制剂(转Bt基因棉田禁用)、棉铃虫核型多角体病毒或1.8%阿维菌素乳油等生物农药。三、四代棉铃虫应视田间实际情况开展。三代以保护蕾、铃为重点,喷匀打透,四代以挑治为主,压低田间虫量。药剂可选用5%氟铃脲乳油或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或52.25%毒・氯乳油。三、四代防治期间由于棉株大、产卵分散,喷药时应注意棉花顶尖、花蕾铃上着药均匀,同时注意交替用药和轮换用药,如施药后遇雨,要及时补喷。

伏蚜。当百株上、中、下三叶蚜量在1万~1.5万头时要用药防治,可选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或3%啶虫脒乳剂等药剂。

棉盲蝽。当棉花被害株率达到10%时,每667平方米用20%丁硫克百威乳油或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防治。

棉叶螨。当红叶株率达到3%时,用1.8%阿维菌素乳油或20%哒螨灵可湿性粉剂等药剂防治。

棉红铃虫。棉仓内成虫羽化期,喷施80%敌敌畏或用溴甲烷熏蒸。田间卵孵化盛期,可用拟除虫菊酯类药剂防治。

枯、黄萎病。新发生田块,拔除零星病株,连同落叶一起烧掉,然后用50%棉隆原粉每平方米70克拌入30~40厘米土中,对病株周围40厘米以上的病土进行药剂处理,上面再覆盖一层净土。当田间开始出现零星病株时,用3%广枯灵水剂或57.6%氢氧化铜干粒剂喷雾,隔10~15天喷一次,连续3~4次,也可用3%广枯灵水剂灌根,抑制症状扩展。

以下是安阳县近几年发生较重的几种病害。

1.棉盲蝽的发生与防治

为害症状

以成虫和若虫刺吸为害棉花顶尖、边心、蕾和幼铃,造成棉花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失调。苗期为害,形成无头苗、多头苗。真叶期为害:叶片形成许多黑斑、孔洞,导致“破叶疯”。蕾期为害:幼蕾变黑、干瘪枯死,大蕾花药萎缩,受精不良,脱落增加。铃期为害:幼铃生长受抑制、畸形,形成“歪嘴桃”,铃重减轻,产量和品质降低,严重受害时形成僵果、脱落。

防治措施

1.农业防治冬春耕翻,恶化越冬生存环境,清洁田边、沟边杂草。

2.化学防治春季一代成虫扩散前对虫源田用药防治,减少虫源。二至五代掌握在二、三龄若虫高峰期防治,当百株虫量苗期5头、蕾期10头、铃期20~25头时,每667平方米用40%丙溴磷乳油50~75毫升或25%辛・氰乳油70~80毫升对水30~40千克均匀喷雾。喷药时要对准嫩头、边心和蕾铃,由棉田四周向中间喷洒。

2.棉象鼻虫

发生与为害

成虫啃食叶片成缺刻或孔洞,有时咬断嫩尖,花蕾受害造成脱落。年发生1代。以幼虫在大豆、玉米残株根部土壤中越冬,6月中旬至7月中旬进入为害盛期。

防治措施

1.利用它的假死性,黄昏时一手持盆置于棉株下方,一手摇动棉株,使象鼻虫落入盆中,集中杀灭。

2.用40%辛硫硫乳油1000倍液或0.5%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微乳剂2000倍液喷雾。或用40%乙酰甲胺磷乳油按药土比1:150配成毒土,每667平方米撒毒土30千克。

3.虫量大的田块,成虫出土期在田间挖10厘米深的坑,坑中撒施毒土,上面覆盖青草,第二天清晨集中杀灭。

3.棉花枯萎病

防治措施

1.加强检疫防止病区种子和棉饼调出。

2.农业防治种植抗、耐病品种。轻病田拔除病株,并进行土壤消毒,轮作换茬,改种禾谷类作物。重病田与小麦、玉米、油菜等轮作3~4年。适时播种,清洁棉田,深翻土壤,早中耕,及时排水,增施基肥和磷、钾肥,不用带菌的棉籽饼、棉杆和畜粪作肥料。

3.化学防治

(1)种子和土壤消毒。土壤消毒用98%棉隆颗粒剂每平方米70克拌入30~40厘米土中,再浇水封盖健土,也可用浓氨水消毒。种子消毒用硫酸脱绒和清水反复冲洗后,保温在55~60℃,用80%乙蒜素乳油2000倍液闷种子30分钟,取出播种或晾干备用,或用清水50千克加入50%多菌灵胶悬剂375克,配成药液浸泡已脱绒的棉种20千克,常温下冷浸14个小时。

(2)灌根。发病初期用3%广枯灵水剂300~500倍液或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每株浇灌50毫升,可减轻为害。

(3)喷雾。发病初期,用3%广枯灵水剂300~500倍液或12.5%多・水杨酸悬浮剂250倍液喷雾,10天喷1次,连喷3~4次。

上一篇:浅论客户服务礼仪的作用 下一篇:关于有效治理城市交通拥堵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