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教育对肺结核患者的效果分析

时间:2022-09-03 08:27:02

健康教育对肺结核患者的效果分析

【关键词】 健康教育; 肺结核; 效果分析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2.13.092

结核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慢性传染病,是全球关注的公共卫生和社会问题,也是我国重点控制的主要疾病之一[1]。对传染病专科医院而言,过去单一的健康教育模式已不适应现代人对健康教育服务需求,更不能满足广大肺结核患者患病期间所需的更加人性化的健康服务。针对肺结核患者这一特殊的群体,应如何开展健康教育,使其达到满意效果,至今尚无规范的宣教模式。经过调查研究探索,笔者所在医院从2008年起开展以健康教育服务为导向,全面实施人性化护理健康教育服务,3年来本院对就诊住院的肺结核患者进行了健康教育服务,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收集笔者所在医院2009年1月-2009年6月住院患者共300例,其中男200例,女100例,年龄11~60岁。针对以上人群进行肺结核相关知识口头问卷:如肺结核的传播途径,抗结核药物的治疗原则及疗程、主要毒副作用,消毒隔离知识,防护措施等调查。结果基本知识知晓率18%,患者对结核病的相关知识缺乏严重,医务人员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很有必要。

2 健康教育方法

2.1 口头讲述 应用计划性和随机性、集体讲解和个别交谈等相结合的方式,根据患者需要,有针对性、实用性地讲解有关结核病防治知识,解答提出的问题,解除患者的担心,改变患者认识上的错误和治疗中急于治愈的心理,倡导科学防治。

2.2 开展教育宣传 通过发放健康资料、板报等多种形式,开展健康科普知识宣传,弘扬医院文化内涵,丰富职工和患者的业余文化生活,展现天使风采。

2.3 服务咨询 门诊大厅设健康咨询台,专人负责健康咨询知识解答,发放健康宣传资料,让就诊患者感受到不同程度的健康教育。

2.4 针对性教育 因患者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不同,采取不同的宣讲方式、方法和内容。(1)对受教育程度高的患者,多采取发放宣传单的方法,对受教育程度低的患者,应细心讲解,并给与动作示范;(2)对于老年患者,因各器官功能减退、免疫功能降低,要重点加强药物副作用、饮食指导等教育,而年轻患者因好动、自控能力差,应重点开展治疗依从性的教育[2]。

2.5 建立护患沟通制 医护人员利用查房和晨晚间护理时主动与患者沟通,了解患者病情变化和心理需求,做好耐心细致的解释和健康指导。

3 健康教育内容

3.1 入院教育 患者入院时,责任护士热情接待,根据病情进行入院介绍,向患者介绍医院环境、饮食及休息,医护人员与患者多沟通、彼此尊重和信任,使创造一个宽松、和谐的医患气氛。并向患者介绍主管大夫及护士、就餐制度、物品管理、作息时间、便民措施、消毒隔离知识及防护知识等。

3.2 住院教育 全面开展各项健康教育,介绍肺结核病的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临床表现、转归,用药原则、药物的副作用,告知患者在活动期间不串病房、不对别人咳嗽、打喷嚏,餐具专用,病房开窗通气,保持空气流通[3],注意休息,加强营养,督导化疗,对症护理。对于焦虑、自卑、悲观等心理的患者,医护人员要耐心疏导,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4],同时给予饮食指导及心理护理。

3.3 出院教育 重点强调以下几点:告知患者及家属出院后严格按医嘱服药,不得擅自停药、减药;定期定期门诊复查肝功、肾功、胸片和痰液等;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注意休息,避免劳累,戒烟酒,坚持合理化营养;定期消毒餐具,居住环境定时开窗换气;对每一位出院患者建立传染病登记卡,有专业护士统一对患者采取家访或电话健康服务回访,做好健康咨询解答、了解患者病情、健康指导、嘱定期复查、跟踪服务等。

4 结果

300例患者入院后,经过责任护士选择适合患者需求的健康教育方式,多次及出院前进行教育具有显著的作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患者出院时,护理人员再次提出与入院前进行同样内容的书面问卷调查,基本知识知晓率由18%已提高到80%,同时也提高了患者满意度。医院的服务质量和社会知名度也随之提升,最终让患者受益,同时也促进了医院经济与社会效益的提高。

5 体会

健康教育是整体护理工作的重要环节,是治疗肺结核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是切实“以患者为中心”的具体体现,加强健康教育已日益受到重视并发挥作用。通过对300例肺结核患者健康教育前后比较发现,宣教不仅提高了护理质量,而且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程度也有了很大的提高,为患者提供了正确的治疗、饮食、服药、休息、预防并发症等正面指导,满足了患者对肺结核防治知识的需求,提高了患者对肺结核治疗的信心。大大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减少了传染性,提高了患者维护自身健康的能力,对治疗肺结核起到积极的作用,并巩固了疗效,减少了复发,提高了肺结核患者的生活质量。也体现了护士的专业水平与人生价值,并密切了护患关系。同时也使患者都能正视自己的疾病,自觉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不但增强了健康意识,也提高了从医行为[5]。通过健康教育,不但能使患者尽快恢复,而且患者对医护工作的满意度也有了明显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胡永峰.湖北省武汉市新洲区医务人员结核病知识知晓率状况[J].中国防痨杂志,2008,30(2):154.

[2] 高云,蒲晓璇.老年肺结核患者的个性化护理[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0,16(7):821-822.

[3] 林奕.肺结核患者的心理调查与护理干预研究[J].中国防痨杂志,2008,29(4):306-308.

[4] 李王平.初治肺结核住院患者的心理护理[J].中国防痨杂志,2008,30(2):156-157.

[5] 杜慧芳,沈翠琴.健康教育对肺结核患者遵医行为的影响[J].中华现代内科学杂志,2008,5(6):565-566.

(收稿日期:2012-02-27) (本文编辑:王宇)

上一篇:米索前列醇直肠用药和护理干预预防剖宫产后出... 下一篇:TTM干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