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旋氨氯地平和氨氯地平对高血压患者血清hs―CRP和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对比研究

时间:2022-09-03 07:40:54

左旋氨氯地平和氨氯地平对高血压患者血清hs―CRP和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对比研究

[摘要]目的 研究左旋氨氯地平与氨氯地平对高血压患者血清hs-CRP和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方法 在2012年9月~2012年12月期间从我院抽取高血压患者80例,随机分为“氨氯地平”组(A组)和“左旋氨氯地平”组(B组)各40例。于治疗前后监测血压;血清hs-CRP浓度,内皮素(endothelin,ET)。 结果 A组和B组治疗高血压总有效率分别为86.75%和89.52%,治疗后组间比较,B组SBP和DBP血压下降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左旋氨氯地平;氨氯地平;ET;血清hs-CRP;血管内皮功能

[中图分类号] R544.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3)23-116-03

高血压病(EH)是引起动脉粥样硬化和血管重塑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怎样有效地降低血压,改善内皮功能障碍,减缓及逆转动脉的硬化是现代治疗心血管病的一个新趋势[1]。左旋氨氯地平是现代治疗高血压的新药,是氨氯地平更新换代的产品,新一代的长效二氢吡啶类钙离子通道阻滞剂(calcium channel blocker),其对高血压的治疗作用已经多有报导[2-4],但二种药物对高血压患者治疗前后血清hs-CRP(high 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及血管内皮功能影响对比少有报道,本研究旨在观察二者对高血压患者血清hs-CRP和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从而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12年9月~2012年12月期间来我院的高血压患者80例,其中男48例,女32例,年龄40~62岁。入选前所有对象均未接受降压降脂治疗或者服药者停用4周以上。排除标准:(1)有继发性高血压,心力衰竭;(2)严重心律失常,严重肝肾功能障碍,未控制的糖尿病;(3)对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有过敏史;(4)近半年有心肌梗死,脑卒中急性期。

1.2 治疗方法

A组给氨氯地平片5mg/d或10mg/d(辉瑞制药有限公司,H10950224)每天晨起服用,B组给左旋氨氯地平2.5mg/d或5mg/d[施慧达药业集团(吉林)有限公司,H20123151],每天晨起服用,每周复诊1次,测量血清hs-CRP浓度,内皮素(endothelin,ET),治疗期共6周。

1.3 观察指标检测方法

1.3.1 血压测量 A组和B组,安静坐位休息10min以上,用标准水银血压计来测量右上臂血压,以korotkoff第5音和第1音作为舒张压和收缩压,连续测量3次,每次需间隔2min,取3次读数平均值,同时记录治疗前后的血压的变化。

1.3.2 血清hs-CRP浓度,内皮素(endothelin,ET)测定 两组对象在服药前的当天和结束试验后的第2天早上8点需空腹抽取静脉血6mL于37℃水浴10min后置入干燥试管,然后3000r/min离心10 min分离出血清,按每次需要量分装置入-70℃冰箱保存待测,选用颗粒增强免疫比浊法来测定hs-CRP及免疫法测定内皮素。

1.4 统计学处理

统计用SPSS19.0软件进行处理。正态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治疗前后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各检测指标比较

治疗后两组高血压患者血清hs-CRP和ET浓度均明显下降,治疗前后指标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B组高血压患者治疗前后比较血清hs-CRP和ET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和P=0.016)。治疗后,组间比较,B组血清hs-CRP和ET下降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320,P=0.006和t=2.283,P=0.018)。见表1。

2.2 两组治疗前后血压比较

两组治疗前后血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2。

两组治疗后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均明显下降,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内皮功能障碍与心血管疾病关系密切,因此加强内皮功能障碍的逆转性治疗是治疗心血管疾病的一个发展趋势。正常血管张力维持和稳定依赖于各种体液因素和神经因素调节的平衡。在体液因素中,除前列环素与血栓素外,当血管内皮受到刺激,如缺血、缺氧而大量合成释放ET,却不相应增加NO合成与释放时,则会导致高血压。反之,高血压同时又加重内皮损伤,使其功能障碍加剧,NO与ET间更趋于不平衡,从而加重EH发展,从而形成恶性循环[5]。通过ET浓度变化可以了解血管内皮细胞的合成和释放收缩因子的情况。

内皮功能障碍与动脉粥样硬化和原发性高血压等疾病的发病密切相关[6-7]。此外,研究表明,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是重要的炎性反应标记物,其与EH发生发展也密切相关[8]。属于由白细胞介素6(IL-6)刺激肝脏产生的急性期反应蛋白,很多研究皆已表明CRP是研究高血压血管炎症诸多标志物之一,虽然是非特异性标志物,但其对血压影响的可能机制有:(1)高水平CRP可上调血管紧张素受体;(2)高浓度CRP可使内皮细胞对内皮依赖性舒张血管物质的反应性减弱,消弱血管的舒张功能;(3)血清高浓度CRP可促进动脉内皮增厚,血管内皮细胞增生、迁移,导致血管重构,阻力增加,进而使血压增高[9]。

高血压临床常见使用药物为氨氯地平和左旋氨氯地平,已有研究报道左旋氨氯地平相对于氨氯地平的不良反应更轻微,但二者均是疗效较好的降压药物。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种对高血压患者疗效相似,这与国内前期报道一致[10]。氨氯地平是右旋体和左旋体1∶1比例组成的消旋化合物,根据研究资料分析,即氨氯地平的右旋体几乎无降压作用,且还会引起头痛、水肿等不良反应[11],但是虽然有报道尚未左旋氨氯地平是否能更好降低血清hs-CRP/ET浓度和改善血管内皮功能。但氨氯地平是否能更有效的降低血清hs-CRP/ET浓度和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尚未可知。所以本研究对此进行对比试验。本研究结果显示,相对于氨氯地平,服用左旋氨氯地平更能有效降低hs-CRP/ET浓度,改善血管内皮功能。由于本研究进行只是较浅层面的比较二者的疗效,但关于内皮功能的NO浓度的反向验证仍需进一步验证,且药物的作用机制方面的深入研究仍待探讨。

总而言之,左旋氨氯地平作为心血管疾病的常用药物,具有良好的降压作用,副作用小于氨氯地平,而且更能有效降低hs-CRP/ET浓度从而明显改善血管内皮功能。

[参考文献]

[1] 贾淑杰,周芸,杨红霞,等.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的冠脉病变特点[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11,11(6):640-643.

[2] 陈斌,郭永谊.我院 2009~ 2011 年住院药房口服抗高血压药应用分析[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12,14(7): 17-19.

[3] 刘洪.氨氯地平联合应用阿托伐他汀钙对高血压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影响[J].现代预防医学,2011,38(13): 2624-2625.

[4] 李彦飞,贵立政,王爱民.左旋氨氯地平对阵发性房颤并高血压患者房颤的影响[J].中国心血管病研究杂志, 2012, 10(8):566-569.

[5] Muiesan ML,Salvetti M,Monteduro C,et al.Effect of treatment on flow-dependent vasodilation of the brachial artery in essential hypertension[J].Hypertension,1999,33(1):575-580.

[6] 高佳儿.内皮功能障碍―代谢综合症通向心血管疾病的桥梁[J].求医问药(下半月刊),2011,9(10):234-235.

[7] 王文.高血压防治及临床研究现状[J].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2011,3(2):1-2.

[8] 杨凡,王瑞英,李涛涛,等.高敏C反应蛋白,同型半胱氨酸与高血压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心血管病研究,2012,10(2):93-96..

[9] 闫兴国,刘盛,王锋,等.辛伐他汀对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脉压和 C 反应蛋白的影响[J].中国误诊学杂志, 2009,9(1):47-48.

[10] 刘军.左旋氨氯地平与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的疗效比较[J].中国医药指南,2011,9(35):84-85.

[11] 刘力生.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J].中华高血压杂志,2011,8:701-743.

(收稿日期:2013-06-13)

上一篇: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中医手法治疗 下一篇:低温等离子刀与传统手术治疗儿童阻塞性睡眠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