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阶段灵活运用多指标衡量经济福利

时间:2022-09-03 07:16:43

分阶段灵活运用多指标衡量经济福利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收入与幸福的关系以及影响幸福的其他非收入因素,提出在衡量经济福利的过程中,应将GNH与GDP放在同等位置同时用来衡量经济福利,但在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政府在制定政策时所依据的指标应有所侧重。

【关键词】GDPGNH经济福利

一、问题提出背景

GDP作为衡量一国经济产出总量的指标符合各种利益相关者对物质利益的追求,但如果把GDP作为衡量经济社会发展的唯一指标,片面地追求增长速度,而忽视结构、质量和效益,忽视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的相互协调,就会陷入“唯GDP”的误区。而且随着发展理论的演进,各国逐渐强调以人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由此人们开始不满于GDP的缺陷,疾呼要将代表国民幸福程度的一些指标纳入衡量经济表现的指标体系,于是GNH应运而生。GNH最早于20世纪70年代由不丹国王提出,他认为“政策应该关注幸福,并应以实现幸福为目标”,在这种执政理念的指导下,不丹创造性地提出了由政府善治、经济增长、文化发展和环境保护四级组成的GNH指标。然而是否GNH 由此可以取代GDP?学术界对此尚无定论。以下本文将从GDP与GNH的关系出发对此问题进行浅析。

二、收入与幸福的关系

GDP(国民生产总值)是反映了一定时期一国经济的总产值,决定了人们的收入水平,而GNH(国民幸福指数)是指把人们的主观幸福感进行量化的结果。基于马斯洛的需求理论,人先是满足基本的生存需求,然后在追求更高层次的欲望,因此收入与幸福总体上有以下关系:在低收入水平下,收入的增加会导致幸福水平的显著提升;当收入一旦达到能够满足人们基本生活需要的水平之后,继续增加收入,边际幸福水平减弱,此时收入对幸福的积极效应就会被社会比较、心理价值、适应和欲望等心理因素削弱。

同时,随着社会整体的进步,由于物质资料成本的变化以及人们比较心理的作用,人们对基本生活的需求会逐步增长。另外,就整个经济发展过程来看,高收入阶层的幸福效应最先对GDP增长所造成的负面效应做出反应。

三、经济福利水平的变化

现在我们假设各国GDP随着年份增长在长期中始终处于增长水平,如果GDP下将,表明该国经济处于萧条甚至衰退状况,此时收入以及幸福感都会大幅下降,这种情况下再讨论运用何种指标反映经济福利就无任何意义了,因为经济福利明显是下降的。

现在我们来看在GDP增长的长期过程中,一国经济福利的变化。

如上图所示,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在时点T1之前,随着GDP的增长,国民收入不断增长,此时高收入阶层与低收入阶层人群的幸福感都在上升,经济福利水平上升;到T1-T2时期,此时随着GDP的继续增长,高收入阶层的幸福指数下降,而低收入阶层的幸福指数继续随着收入的增加而增长,经济福利水平取决于一个国家高收入阶层人群与低收入阶层人群的比重;到T2时期以后,GDP继续增长,高收入和低收入阶层人群的幸福指数均下降,经济福利水平下降。

四、经济福利指标的选取

(一)多指标同时衡量经济福利

GDP是衡量国富的标准,而GNH衡量国民的幸福感,包括物质以及精神的满足。幸福是人类追求的终极目标,倘若只追求GDP的增长,人们的幸福感却在下降,那么这样的经济发展模式无疑违背了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理念,是毫无意义的;倘若只强调GNH,忽视GDP,无异于纸上谈兵,没有GDP的增长,经济无法长久发展,人们也没必要谈论所谓的物质与精神平衡的幸福感。因此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后者是前者的目标,二者应放置在同等的地位,共同用来反映经济福利水平。

(二)分阶段灵活运用两个指标

基于前面的分析,我们看到在阶段Ⅰ,人们的幸福感会随着GDP的增长而同步增长,因此我认为对于经济水平处于阶段Ⅰ的那些发展比较落后、GDP较低的国家,当务之急应该是以发展经济为主要目标,在以科学发展观为总原则的指导下,将追求GDP的增长放在主要位置。在阶段Ⅱ,由于高收入阶层与低收入阶层的幸福指数变化不同,各国应该根据高收入与低收入人群的比重,即一国贫富的差距具体衡量经济福利,这种情况多在一些次发达国家或快速发展的发展中国家出现。比如一国低收入阶层人群比重较大,假设采样时高收入人群被随机抽取的概率同中低层收入人群被抽取和走访的概率相同,那么此阶段该国家整体的国民幸福指数是呈上升趋势的,那么总体经济福利水平也是上升的。该国应该采取预警措施,在继续发展GDP的同时强调科学发展、以人为本,防治经济福利下滑。在阶段三,虽然GDP在上升,但整个国民的GNH都在下降,此时经济福利在明显下降,此时该国政府应该感到危机感,必须制定相应政策,认真分析GNH下降的原因,从而改变发展策略,从追求经济总量的增长转到追求建立并维系一个健康、公平、正义的宏观制度安排,从而弥补经济发展所造成的负效应。

另外可以看到,各个国家如果在GDP增长的整个阶段都避免“唯GDP主义”,始终保持科学发展观和绿色经济的理念,强调人文关怀和公平调整,这样尽管国民幸福指数会趋于缓慢增长,但可以延迟或避免阶段Ⅲ的到来。

五、总结

综合以上,我认为应将GDP与GNH综合起来反映经济福利水平,同时应该结合各国不同的国情,在不同的发展时期制定不同的发展政策。应该基于弥补GDP缺陷的基础上来选取测量GNH的分量指标。

参考文献

[1]卢怀怀.用科学发展观认识GDP指标[N].龙岩学院学报,2011(29).

[2]刘天.东张西望:不丹的国民幸福总值[N].太阳报,2005(09).

作者简介:杨晓荣(1989-),女,汉族,宁夏吴忠人,就读于西南财经大学统计学院,研究方向:金融统计与风险管理。

上一篇:浅议加强商业银行战略管理的有效性措施 下一篇:浅析我国银行金融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