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教学新模式探究

时间:2022-09-03 06:21:17

高中化学教学新模式探究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在“实施建议”中指出:“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是课程改革的基本要求。教师要更新教学观念,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考虑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具体的教学条件,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方式,优化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因此,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探究新的课堂教学模式有着积极的作用。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模式

传统的化学基本都是采用“先教后学,课后作业”的教学模式,教师假定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一无所知,以灌输式讲课为主,学生则被动接受。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使得学生学习负担很重,也大大地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为了提高教学效率,减轻学生负担,使学生在愉快的环境下学习化学,笔者尝试应用了“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效果显著。其中的“先学”,不是让学生自由、泛泛地看书,而是由教师发放“预习案”,学生根据“预习案”里的内容进行针对性的自学。“后教”不是“后讲”,而是从学情切入,教师在学生充分自学后,利用“导学案”,组织学生之间互动式的学习。教师在学习活动中只起引导作用,让学生发挥主动作用。“当堂训练”是指课堂上留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独立完成本节课的作业。教师课外尽量不布置或者少布置作业,这样学生的负担减轻,学习兴趣也会增强。

具体实施过程

先学――依案自学,探索新知 第一步是学生要明确预习任务,掌握基本预习程序。第二步是个体学习,根据教师布置的预习任务可以是浏览教材,可以了解将要学习到的新知识,主要解决什么问题等;也要复习先前的旧知识,检查与新知识相关联的旧知识的掌握程度,如果忘记的需要重新学习,没有彻底掌握的要进行补习,要把将要学习的新知识与相关的旧知识有机联系起来,在旧知识基础上来理解和消化新知识;也需要在以往知识的基础上,通过思考和理解,得出要学习的新课堂教学内容的提纲概要,整理出难点和重点,并努力从中发现问题,使学习成为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第三步是同伴互助,遇到的问题请教同伴,借助同伴的力量把一些相对简单的问题先解决掉。第四步是提出问题,经过同伴互助后,把仍不能解决的问题提出来,等待课堂上进行研讨。例如,在教授苏教版《化学反应原理》专题一第二单元第三课时《电解池的工作原理及应用》的教学中,事先把本课时的“预习案”发给学生,明确预习任务和目标。

在高一化学课上已经学习过原电池和电解池的相关基础知识,学生知道电流是是电子的转移而形成的,也就是化学能可以转化成电能,那么反过来提问,电能能否转化成化学能呢?在预习案发给学生后,预习中发现在化学教材中是以熔融氯化钠的电解为例,熔融氯化钠在通直流电的情况下,电离出Na+和Cl-,根据正负相吸原理,电离出的阳离子Na+向负极一侧移动,由于负极是电子流出极,Na+在负极上得到一个电子从而被还原成Na原子,生成金属钠;而阴离子Cl-则相反向正极移动,并且因为失去电子被氧化成Cl原子,氯原子结合生成氯气。这个知识点学生可以通过以往的知识进行同化吸收。但是,对于电解饱和食盐水溶液时发生的电化学反应则很多学生不太容易消化理解。由于涉及溶液中各种离子的放电顺序,而化学课本又没有涉及,所以就需要教师在“预习案”中为学生提前提供常见非金属、金属的活动顺序、金属单质的失电子能力和阳离子得电子能力相反,非金属单质得电子能力和阴离子失电子能力相反等知识点。活泼金属(如 Cu、Zn、Fe、Ag等)的失电子能力在阴离子之上。这些信息可以帮助学生体会离子的放电顺序。有些学生自己不能体会的可以向其他同学求助,相互讨论获得解决。如果某些知识点实在难以理解,就需要做好标记,带着问题上课。

后教――活动探究,教师引导 在课前,教师需要把学生预习过的“预习案”统一收集、批改,以便了解学生在预习中存在着哪些问题,并进一步以此完善“导学案”。课堂上,学生活动也分为四个环节: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成果展示――自我完善。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根据“导学案”活动方案,先进行自主学习,然后学习小组内部学习,在组长组织下,相互交流自主学习的结果,提出自主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小组成员之间相互取长补短,合作探究学习的内容。在小组内部进行过充分讨论、形成共识之后,各小组派本组代表展示合作探究的成果,然后组织各小组对各组学习成果进行完善。最后,引导学生从活动成果中寻找一般规律,并将其上升为科学理论与思想方法的层面。这样的学习,使得学生掌握的知识非常扎实。

例如,在教学《电解池的工作原理及应用》一课时,对于学习离子的放电顺序,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根据导学案中的活动方案,先是自主学习氧化还原性的强弱与得失电子的关系。然后,在各小组内交流自主学习的结果,经过小组讨论,学生知道阳极发生的是氧化反应,因此还原性越强的越容易被氧化,放电(失电子)能力越强。各小组派代表展示本组的讨论成果,例如一种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弱,其对应单质的得电子能力越弱;相反,其阴离子失电子能力越强,其阴离子的还原性也就越强,而活泼电极(如 Cu、Zn、Fe、Ag等)的还原性在阴离子之上。教师进行适时评价,总结氧化还原性与离子放电的关系,并总结常见离子的放电顺序。对学生自主完善后仍难以理解的问题,还要注意引导。例如在阳极还要注意一个常见的离子SO32-,这时就要在“导学案”上设计如下信息:已知:SO32-+H2O+I2=SO42-+2H++2I-以及SO32-+6H++S2-=3S+3H2O,根据方程式学生不难得出SO32-还原性弱于S2-,而强于I-,所以它的放电顺序介于S2-与I-二者之间。在阴极也要注意一个阳离子:Fe3+,这时就要在“导学案”上设计如下信息:Fe3+有较强的氧化性,可以将Cu氧化为Cu2+,根据信息提示学生也不难得出Fe3+氧化性强于Cu2+,放电顺序应在Cu2+之前。

当堂训练――反馈达标,及时评价 在课堂上为了检查本节课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师适时提问训练:如何设计实验方案验证Cl-、OH-、SO42-的失电子能力?学生通过自主思考,小组讨论后会总结出不同的方案,例如:根据电解饱和食盐水在阳极放出Cl2的实验现象,比较Cl-和OH-的失电子能力,然后再电解Na2SO4溶液,根据实验现象可比较OH-和SO42-的失电子能力。电解Na2SO4溶液的实验课本中没有涉及,不妨让学生自己动手来操作,不难发现阳极收集到的气体可以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从而得出结论。化学是一门实验的科学,化学的结论从实验中来。

学生当堂训练的题量不宜过大,但要有针对性,训练后要及时评价。评价以鼓励为主,也应因人而异,要尽可能地看到学生的长处,尤其是学困生。他们可能比别人用得时间更多,投入的精力更大,但表现出来的效果却不佳,教师要认可他们的付出,鼓励他们坚持下去。

实施过程中的师生职责

教师编写“预习案”和“导学案”,合理安排程序 “双案”的编写,要解决什么时间预习,预习什么内容,通过什么方法使学生达成学习目标等问题。要控制篇幅,力求简洁明了。教师要收集部分学生“预习案”进行批阅,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了解学生自主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教师还要结合对“预习案”的抽阅情况完善“导学案”。教师设计“导学案”要充分考虑学生预习的情况,应该敏锐捕捉和把握有效教学资源。教师在编写“导学案”过程中,要注意导学案的目标性、操作性、层次性和探究性。在“导学案”中,最后设计10分钟左右的习题让学生当堂完成,以达到对课堂所学知识的巩固。

学生要根据“预习案”和“导学案”完成学习任务 学生应按照“预习案”完成预习任务,还可以试做课后习题;对难度高的习题不必花费过多的精力去思考,可在学习新知识之后再进行。学生预习是课前进行的自学,在预习时一定需要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进行,没有必要过深过细,但也不能走马观花。课堂上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导学案”,在本学习小组组长的组织下,相互交流自主学习的结果,相互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在经过小组合作学习并取得共识后,各学习小组派出本组代表,根据“导学案”中的活动要求,展示本组的学习成果。然后,对各小组对学习成果进行完善、纠正,最后在教师的引导下,从活动成果中找出规律。

新模式的成效分析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实施一个学期后,设计效果评价问卷。问卷内容主要包括:“双案”对于帮助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作用;“双案”对于学生学习兴趣和能力培养的作用;对于学生学习成绩的提升作用;“双案”各部分的设置情况等多个方面。笔者对本校高二年级4个班级学生(220人)进行无记名调查,问卷集中填写,当场收交。调查共收回有效问卷195份。

调查显示,实施新的教学模式一段时间后,大多数学生从被动接受者转为了主动建构者,学习化学的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都有一定的提高;大多数学生初步养成了较好的学习习惯,能够相互合作,主动探究,不断提高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90%的学生愿意发表自己的看法,95%的学生能够进行合作学习,89%的学生遇到疑问也能够积极的解决);大多数学生提升了学习效率,从而也提高了学习成绩(有78%的学生认为自己学习成绩有所提高)。

总结与思考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就是让学生通过“预习案”先自学,然后课堂中通过“导学案”探索学习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真正确立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动精神,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师和学生对于新教学模式的完全接纳需要时间和过程。一是传统的授课模式已经根深地固,要马上转变还需要很长时间;二是在新模式的实施中,需要教师付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课前要忙着准备“预习案”,并通过抽阅“预习案”来完善“导学案”,课上要忙着评价、调控教学流程。因而,能参与“双案”制作和实施的教师人数不多。

教育不是教师教了什么,而是学生学了什么。如何通过新的教学模式使教师真正树立以学生为主的教育理念。在化学课堂上运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先学后教,当堂训练” 促进了教师的角色转换,让教师的教学重心从一味研究教材的教法转变到认真研究学生的学法,这种教学模式改变了传统教学课堂中教师占主导地位、学生被动学习的局面。

新模式使得教学面貌焕然一新,确立了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组织形式。既帮助了学生掌握学习化学的方法,也提高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课堂效率,真正做到了“以学定教,以教促学”,适应了时展的要求。

(作者单位: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第十一高级中学)

上一篇:小学英语教材插图的运用 下一篇:立体几何图形教学三步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