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刑事案件私了的制度化

时间:2022-09-03 05:43:22

论刑事案件私了的制度化

摘 要: 刑事案件私了是一种私力救济模式,从本质上说,刑事的私了是与我国的法治理念相悖的,其存在有着一定的传统、社会、经济和制度的根源。立法者应直面刑事案件私了在民间颇具市场的事实,对其加以正确合理的引导和规范,建立起刑事案件私了与刑事案件和解制度的契合点,使刑事案件的私了在解决社会纷争的过程中发挥其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 刑事案件私了 刑事案件和解 法律规避

刑事案件的私了,是指对公民或单位所实施的违反刑法的一部分行为,双方同意协商解决纠纷,侵害方同意给被侵害方相应补偿,被侵害方放弃追究其刑事责任的刑事结案方式。刑事案件私了的实现途径主要有两种:一是不借助第三方的力量,由发生纠纷的双方当事人直接通过协商方式解决;另一种是双方当事人借助第三人的力量,在第三人的调解下达成和解协议。在现实社会中,刑事案件私了现象比较突出,且主要集中在乡镇和农村。刑事案件私了是一种欠缺法律依据、私自处理刑事案件的违法行为,其结果不仅不具备法律上的效力,反而会给社会带来严重的隐患。然而,为何这一现象在不断地延续呢?这就需要分析刑事案件私了的产生背景及特征。

一、刑事案件私了产生的背景分析

(一)历史因素

中国社会从古至今一直是追求和谐的社会,重情感、重伦理、重道德是人们相处的基本准则。这种人与自然、人与人和谐相处的世界观反映到法律文化中,就形成了传统文化中的“无讼”、“厌讼”观念。改革开放以来,虽然我国的诉讼观念发生了很大变化,但仍有相当多的人缺乏诉求意识,缺乏通过诉讼寻求救济的主动性。即使自身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他们也会采取“和为贵、忍为上”的方式来处理,宁可委曲求全息事宁人,也不愿主动走向法庭,更不会主动去寻求法律的保护。

(二)现实因素

从客观上分析,人是一种趋利避害的动物,当诉讼成本高于诉讼所带来的收益时,人们往往不愿通过诉讼来解决自己的纠纷。一方面,打官司确实存在“诉累”的现象,诉讼程序比较繁琐,有的官司耗时几个月甚至几年,牵扯当事人大量的人力、物力及精力,对于居住在边远地区的当事人更是如此,这也造成了刑事案件私了的行为在农村远远高于城市的情况。另一方面,执行难也是造成私了行为的一个重要因素,为受害者所忧虑。此外,按照现行的诉讼制度,受害人所遭受的经济损失一般要等到诉讼结束后才可能得到赔偿,而相当一部分受害人在遭受犯罪侵害后失去经济来源,因而往往会在现实面前做出“理性选择”。

此外,司法工作人员的数量不足,“告诉难”的现象难以得到彻底解决,一部分司法工作人员的素质不高,工作效率较低,办案过程中有断案不公等现象存在,使得当事人积极通过法律程序维权的热情大打折扣,这些都是造成受害者选择刑事案件私了的客观原因。

二、刑事案件私了的特征及危害

一般而言,刑事私了的案件性质较为集中,多为、伤害、盗窃等案件,且多发于熟人社会;案件受害人的受教育程度较低、法制观念淡薄;刑事案件私了的结果缺乏法律保障。这一系列刑事案件私了的特征反映在我国的法制建设上,是对于我国公权力的一种规避,会对我国的法制环境造成相当大的危害。

(一)私了案件会对国家公权力造成损害

刑事案件私了是法律所不允许的,因为刑事案件不仅仅是受害人与罪犯之间的关系,更是国家与罪犯之间的关系,它不能适用民事案件中的当事人自治的原则,不告不理,而必须适用国家司法机关的主动干预。若当事人私了,会放纵犯罪嫌疑人,将来会给社会造成更大的损失,使受害人或其他更多的人可能面对受侵害的危险,这从许多私了案件的实际结果中已经有所反映。

(二)私了案件会造成司法执法的腐败

私了是规避法定程序对实体权利的一种处置方式。若放任私了案件的存在,就是在给司法执法机关的工作人员徇私枉法提供可乘之机,他们可以以“尊重当事人的选择权”为由恣意妄为,司法执法的腐败便难以避免。法治必须以一定的制度来予以保障。法律的程序性规定就是为了避免出现这些人为因素而设立的。因此,若对刑事案件的私了问题听之任之的话,无疑将摧毁公众对公平、公正、正义的信仰。

(三)私了案件会给侵害方和受害方带来后患

刑事案件私了,使犯罪嫌疑人逃避了法律的制裁,滋长了犯罪的侥幸心理,而且让犯罪嫌疑人掌握了受害人软弱可欺的弱点,从而对受害人继续实施犯罪行为。据调查,受害人再次受到致害人不法侵害的比例高达40%以上。另外,犯罪嫌疑人以为私了能逃避法律制裁,但有可能受到受害人家属的数次敲诈。这样也会使得加害人陷入受害人敲诈的泥潭不能自拔。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正是由于刑事案件私了存在如此多的缺陷,法治国家一直不容,认为其是不合理不合法的。然而,按照我国刑法的规定,有些犯罪属于告诉才处理的案件,对于这类案件实际和民事案件的当事人自治的原则是一致的,不告不理。对于侵害第三方利益和国家与社会重大利益的案件,当事人的私了会造成使罪犯逃脱法律制裁的不良后果,当然国家法律是绝对不提倡的。但从社会结果看,即使这类犯罪当事人采取私了,国家也可能毫不知情;另外,轻微刑事案件的私了,往往是司法资源不足的补充。从一定意义上说,当事人私了,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起到减轻司法机关的诉累和公安机关的工作负担的作用。因此,承认私了案件广泛存在的事实,并试图对其进行合法化的改造,使私了行为制度化,才是立法者应该积极思索的问题。

三、刑事案件私了的制度化分析

从本质上说,刑事和解和刑事私了都是依靠私力来解决纠纷的一种方式,它们都对社会关系的恢复起到不同程度的作用,在实践中也都为双方当事人所接受。在有些国家,刑事和解已成为一种制度化规范化的私了,在犯罪发生后,司法机关促成犯罪人与受害人直接商谈、协商解决纠纷,以恢复被破坏的社会关系,并为犯罪人最终回归社会创造条件。正是由于刑事和解在加害方与受害方和解的基础上增加了司法机关对协议的接受和监督检查,因此和解制度在司法实践中显示了强大的生命力,为越来越多的国家所接受和采用。而作为刑事案件私了,由于私了的达成是受害人与加害人不经过司法机关,不依照法定程序自行交涉达成的,所带来的危害甚多,因此一直为大多数国家禁止。然而我们应看到,从宏观上,刑事和解制度与刑事案件的私了有许多相似之处。可考虑加害人和被害人自行和解,经过检察机关的审查和接受,使之成为刑事和解的一种独立模式。这样将刑事案件私了加入制度化的改造,纳入国家司法统一考虑的范畴,促使立法将一部分私了案件合法化,促使其从诉讼外和解转入诉讼中和解,置于国家公权力的监督和审查下,从而对这一行为进行法律规制。

上一篇:农民公民意识培养研究 下一篇:小议庞德意象诗歌之“意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