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改革与探索

时间:2022-09-03 05:42:13

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改革与探索

摘要:制定了具有轨道交通办学特色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通过引进与培养打造了一支符合培养方案特色要求的教学团队。在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等方面进行了相应的改革和实践,并取得了一些建设成果。

关键字: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改革;轨道交通特色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13-0137-02

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具有较宽的知识面,就业面广、适应性强。毕业分配主要定位在机械、交通、电子信息、生物、医学、材料、航天、环保等行业从事计量、测试、监测、控制工程、智能仪器仪表等领域的设计、制造、开发和应用等工作。随着计算机技术、电子技术等飞跃发展,各行各业对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需求增量越来越大[1,2]。

大连交通大学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在专业设置方面一直在不断改革和探索,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结合学校轨道交通办学特色,确定了人才培养培养目标为:侧重培养动车运用与维护领域中从事仪器与系统的设计制造、科技开发、应用研究、运行管理等方面的高级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3]。同时,引进优秀人才从事动车运用维护、动车智能传感与检测技术等教学研究工作;组织教师参加现场实践能力培训,加强了师资队伍特色建设。并且在人才培养模式、实践教学等方面进行了相应的改革和实践,取得的建设成果如下。

一、教学团队建设

大连交通大学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围绕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核心课程,确定了“突出特色、立足培养,加大引进,稳步实施”的教师队伍建设机制。经过不断的建设,形成了一支紧跟社会前沿,年龄、职称、学历结构合理,热爱本科教学、教学理念先进、教学能力突出、符合培养方案特色要求的教学团队。目前共有教师14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6人,讲师4人;博士后5名,博士8人,在读博士2人。年龄基本分布在35~55岁之间,40岁以下7人,占1/2。每年招生人数约120人,师生比例约为1:8.5。具体建设措施如下:

1.结合学校办学特色,加大培养现有师资力度,不断提高本专业教师素质。在加强教师测控技术专业能力培养的同时,还组织教师参加学校、学院组织的与动车关键技术有关的实践能力培训,使教师素质不断提高,更好地满足了专业办学特色需要。

2.努力营造良好环境,加大优秀人才引进力度。依托辽宁省动车检测与网络控制工程实验室省级科研平台、辽宁省轨道交通设备检测中心,引进了2名从事动车运用维护健康监测技术、动车网络控制技术、动车智能传感与检测技术等研究工作的优秀人才。

3.提升教师科研和科技创新能力,用科研反哺教学。优化学科队伍结构,加强仪器科学与技术学科建设服务社会的能力。引导教师追踪学科前沿的最新突破,研究学科前沿的最新命题。

4.围绕专业核心课程群,以国家和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要求为导向,构建了一支专业核心课程建设教学团队。每门课程建设教学团队包括1名负责人、3~5名主讲教师。课程负责人全面负责本团队课程的教学运行管理,并为提高本团队课程的教学质量采取了有力可行的措施;主讲教师协助课程负责人完成了该课程教学资源整合、理论和实践授课等具体教学工作。

5.依托各类校内校外实习基地,强化实习实践教学团队建设。引进具有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背景的博士,充实到了专职实践教学系列教师队伍中;同时加强了现有教师实践教学能力培养。打造了一支具有自主开发实验、最大化利用仪器设备、管理科学的、能有效服务于教学和科研的实践教学团队。

二、培养方案改革,课程与教学资源优化

1.改革了专业培养方案,进一步优化了课程体系。依据《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2012年)》成立专业培养方案调研小组,以制(修)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为主要目标,走访了相关用人单位和相关院校,逐步形成并确立了具有动车运用与维护技术特色的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课程体系以及人才培养模式。“面向现代轨道交通车辆全生命周期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获得了省教学成果一等奖[3]。(1)人才培养目标突出了学校轨道交通办学特色。(2)整合传感器技术系列课程,坚决杜绝了教学内容重复现象。(3)充分考虑卓越工程师建设计划,将实践环节相对集中,方便了卓越计划的实施、完善和推广。(4)针对目前毕业生不了解行业标准,实用性比较差等问题。在培养方案中,设置了相应内容的实践环节,满足了现场提出的实用性强的要求。(5)通过调研,了解到目前动车最新技术文件均是英文资料,对技术人员的专业英语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结合现场需求,调整了《专业英语》的授课内容。(6)增加了科研项目管理实践教学环节,提升了学生科研素养。学生模拟参与到项目管理过程,从而使本科毕业生具备了一定的项目研发经验,提高了毕业生服务于社会的能力。

2.以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为导向,加强了专业课程建设。对专业限选课以上11门课程尤其是专业核心课进行了重点培育。

3.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培养了多层次人才。加强了校内、校外实习基地建设,组织完善了《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试点方案》,进一步落实“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成立了大学生创新创业指导小组,鼓励优秀学生充分利用现有实验设备,自主设计实践项目。近年来,在各种大学生竞赛中取得的主要成绩有:获国际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一等奖;获得部级大学生创新项目5项,省级大学生创新项目12项;第3―8届全国大学生“飞思卡尔”杯智能汽车竞赛中,获得东北赛区二等奖4项,三等奖,3项;获得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部级二等奖1项。

三、教学方式方法改革

在新课程体系的指导下,进一步转变教育教学思想,发挥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氛围中学习和发展,成为学习的主人。

1.引入“专业导论课”,由专业团队中教学名师、资深教授对学生进行常态化专业教育,对学生理解专业课程体系内涵起到了有效的引导作用。

2.在教学过程中,改变了传统的“传输型”教学方式,逐步实现了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的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模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端正了学习态度,并在强烈的创造欲望中开始追求新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方式,追求创造性的学习成果。具体做法如下:(1)加强教学与科研的联系,在科学研究中开展教学活动,以教学带动科研,以科研促进教学。教师结合科研项目采取专题讨论、命题设计等教学方法,鼓励学生以查阅资料、小组讨论、发表方案、质疑辩论等方式参与课程教学和科研求解过程,强调以科研成果支持教学改革,教学与科研互动,教学与科研互相促进等。提倡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开展平等的知识交流,学生经过质疑、讨论、实践后,达到对知识的深信无疑、深刻理解。(2)教师在相关专业课程中,充分分析在“专业导论课”中涉及的案例,保证了专业教育的延续性;同时鼓励和帮助学生分析生活中与专业有关的设计案例。让学生真正了解通过专业学习能解决哪些实际问题,加深了对专业的认识。(3)通过科技报告和科普宣传、优秀大学生讲座、校友交流等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关注学科发展动态,了解就业需求,进一步明确了学习目标。

3.提倡从课程实际情况出发,改变了以往多数课程平时成绩+期末考试的考核方式。采用了考勤、课堂表现、实验环节动手能力、命题作业、基本知识闭卷考试、命题设计开卷考试等多种方式灵活组合的考核方法,并对课堂或实验中表现良好的学生在平时成绩上给予了一定分值的奖励。

四、实践教学改革

对整个培养方案中所有实践教学环节进行了重新梳理,认真组织实践教学,形成了要求具体、目标明确、体系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本着培养创新能力而不仅仅是验证课程教学内容的宗旨,增设了综合性、设计性实践内容,通过实践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能在实践中消化理解所学理论知识,通过对知识的归纳、总结,提高了创新能力、组织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1.积极开展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工作,制定了实践教学基地规划,通过长期与校外实习基地协作共建,完善了“3+1”培养方案的制定和实施,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保障了学生的实践教学的质量。

2.为了更好地满足实用性强的要求,在实践环节设置过程中,增设了专业认识实习、专业研发项目管理能力实习、专业应用能力实习等环节。在加强实验室硬件建设的基础上,在实验室管理方面充分发掘了现有设备潜力,侧重学生测控电路设计、仪表电路设计方面的综合性、设计性实践,使得现有的设备能更好地为实践教学服务。

3.在各种课程设计、专业实践训练等实践环节中,采用小组内分工合作、教师全程跟踪指导、小组集体答辩、现场评分等教学和考核方式,鼓励优秀学生在完成最低设计要求基础上,优化设计方案,使学生能力发挥实现了最大化。

4.在毕业设计环节中,提倡教师将本科生毕业论文与科研项目有效结合,达到了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目的,避免了“假题真做”的问题,保证了毕业设计的完成质量,激发了学生的探索钻研精神,培养了学生创造性科研工作能力和团结协作精神。鼓励学生充分利用校内外实训基地和联合指导企业的生产条件,参与到科技开发、产品的设计和生产中,使学生在实践中能独立地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体验到了工程技术人员在生产现场的指导作用,逐步实现了从学生到工程师的角色转换,为以后工作打下了前期基础,提高了企业对高校毕业生的认可度。

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通过上述各个方面的专业改革与实践,近五年来,教学团队在教学与教改方面取得了省级和校级主要成果20余项,在各种大学生竞赛中取得国家和省部级成果13项。为同类型高校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特色建设起到了一定的示范作用。

参考文献:

[1]杨志坚.中国本科教育培养目标研究(之六)――本科教育培养目标的战略调整[J].辽宁教育研究,2004,(10).

上一篇:高校法学课程逆向教学方法探究 下一篇:工商管理学科商业伦理教学改革的模式创新:基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