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院校金融学专业实践教学的调查与思考

时间:2022-09-03 05:13:59

高等院校金融学专业实践教学的调查与思考

摘 要:金融专业实践性教学环节是金融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加强金融学本科实践教学建设和改革,对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培养应用型金融人才和金融学科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在对沈阳农业大学金融学专业学生开展实践教学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金融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针对性建议。

关键词:金融专业;实践教学;人才培养

一、金融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本次调查对象为沈阳农业大学金融专业学生,采用无记名方式,实际回收有效问卷251份。

1.对金融专业实践教学的重视不足

调查中发现,仅有19.12%的学生认为学校对实践教学非常重视,34.26%的学生认为重视一般。这一结果与目前金融专业教学过程中普遍重视理论、对学生的金融实践能力方面的塑造与培养不足相吻合。对实践教学的忽视,导致理论与实践的严重脱节,学生不能学以致用,同时也就增加了学生的就业难度。

2.金融实践教学师资力量薄弱

对已经参加过金融实践教学课程培训的学生的调查发现,实践课程教学几乎都是由理论课教师兼任,专业的实训课程教师缺乏,部分实践课程从外部聘请行业人员担任。师资队伍的素质是提高金融专业实践教学水平的关键。理论课教师虽有着较扎实的理论基础,但往往缺乏社会体验与金融实践经历,加之教学任务繁重,实践进修机会少,导致实践经验不足,动手能力也相应不高,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的实践学习效果。

3.金融实践教学课程内容设置不科学

表现为:(1)内容形式单一。通过设置“本专业开设了哪些实践实训课程”对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发现,课程主要集中于银行经营管理、保险学和股票投资,分别占比89.08%、43.7%和39.5%,而家庭理财、期货投资、外汇交易等实训缺乏。(2)课程设置与学生的需求不一致,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3)实践教学内容有待改进。金融实践教学理应是理论延伸到实际,应用于社会的内容,然而目前实践教学内容对学科前沿的反映作用有限,使实践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4.金融实践教学设施及管理制度不健全

表现为:(1)实验室建设有待提高。仅有21.01%的学生对本校实训场所、设施配置情况持很满意的态度,其余将近80%的学生对训场所、设施配置情况表示一定程度的不满意。仅有30.25%的学生认为校内实践教学设备能满足实践技能培养的需要,其余学生认为仅能部分满足其需要。这表明,实践教学硬件设备数量不足,陈旧落后,无法满足学生获取新技能的实际需要。(2)实践教学的各项管理制度不够健全,缺乏对实践教学过程的管理,未能形成有效的实践教学评价与考核体系。

5.金融专业校外实习基地缺乏

实训基地是锻炼学生自主创新能力,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重要场所,经过调查,实训基地建设亟待提高。在本专业是否拥有自己的校外实训基地的调查中,有40.34%的人表示不了解,38.66%的人表示没有。通过设置“学校是否安排到校外实习基地进行实习”对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发现,50.85%的学生表示偶尔到校外基地实习过,42.37%的学生表示从没参加过,而且绝大多数学生认为校外实习基地不能充分满足其实习要求。校外实习基地建设缺乏,学校与金融机构未建立长期稳定合作机制,未能为学生提供持续、稳定的实习机会。

6.金融实践教学整体满意度有待提高

学生对金融实践教学课程满意度是衡量实践教学效果的重要指标,通过设置“您认为本专业开设的实训课程是否能满足您的需求”对学生金融实践教学课程满足程度进行调查,非常满足、满足、一般、不满足、非常不满足的学生分别为14.29%、50.42%、28.57%、6.72%和0%。对本专业实训课程满意度的调查显示,非常满意、满意、一般、不满意、非常不满意的学生分别为10.39%、40.12%、38.58%、10.91%和0%。统计结果表明,学生对本专业实践课程需求的满足程度和满意度不高,金融实践课程仍需进一步完善。

二、金融专业实践教学发展建议

1.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相结合

目前,高等院校普遍采用学分制,在教学计划中理论课学分与实践课学分所占比例失调,实践教学学分过少,由此导致学生的实践环节的学习缺乏。实际上,与理论教育相结合的实践教育有很多种,完全可以体现在金融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除了传统的实验室模拟教学之外,还能通过课堂讨论、社会调查、参观、校外顶岗实习等方式学习,这样既可以增加学生对金融理论的感性认识,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2.加强金融实验室教学和校外实习基地建设

(1)学校应加大经费投入,进一步完善金融实验教学设备,增加模拟实习软件、模拟票据和单证,充分利用实验室进行模拟教学。(2)学校应加强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可与一些校外金融机构签订长期合作协议,建立稳定的校外实习实践基地,尽可能地为学生创造到实际部门锻炼的机会。

3.增加金融专业实践教学课程设置

在金融专业实践课程的形式上,除了已开设的银行业务实训、金融投资模拟实训、毕业论文、专业实习之外,还应适当拓展增加模拟实训课程,例如,对《银行会计学》等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增设实验或实习,同时增加社会实践或调查、校外实习等实践课程。在课时结构上,适当提高专业实践教学的学时比重,最终形成与理论教学相互配合,以基本技能为基础,专业技能为重点,重视学生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4.建立一支高质量的师资队伍,提高实践教学水平

(1)要强化教师自身的实践环节,提高实践能力。教师要定期到金融机构实习、进修,不断更新金融知识结构,增强金融专业技能,为实践教学充实新内容。(2)聘请实践经验丰富、具有实务部门工作经验的金融专业人士担任兼职教师,构建一支具有一定工作经历的高水平专兼职教师队伍。(3)定期组织教师到国内财经院校金融专业实践教学做得好的学校参观学习,借鉴经验,不断提高金融专业实践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王玲.应用型本科院校金融实践教学改革探索[J].江南论坛,2011(8):56-57.

[2]卢珍菊.合作培养造就应用型高级金融人才[J].高教论坛,2006(5):45-47.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3年沈阳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学研究立项重点项目(JGJX2013Z002)成果。

作者简介:于丽红,女,辽宁大连人,副教授,沈阳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高等院校金融专业。

上一篇:区域内教学结构改革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思考 下一篇:孔子思想在班级管理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