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时间:2022-09-03 02:57:18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 要】对于当代的大学生而言,心理健康的问题不容忽视,而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是解决大学生心理问题的有效途径,这对于大学生自身发展的重要作用是不言而喻的。那么如何在对存在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和对策,是具有相当重要的现实意义的。

【关键词】大学生 心理健康教育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11-0037-02

一个人要想得到全面的发展和进步,良好的心理素质以及心理状态是必需的,特别是对大学生而言,拥有了过硬的心理素质和良好的心理状态才能从容地面对学习、就业等多方面的压力,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展现自己的能力、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对于处在特殊心理时期的大学生来说,随着他们社会阅历的增长、思维方式的变化以及在日趋激烈的竞争压力下,在实际的生活、学习中,很多大学生都会不同程度地表现出焦虑、抑郁、暴躁、自卑等形式的不良心理状态。而这些心理问题如果没有得到及时的疏导和解决,会对大学生的健康成长造成很大的不利影响,严重的甚至会导致其行为出现障碍。而为了了解当前大学生的心理状态以及实际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情况,我们对本校的大学生的心理状态以及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进行了调查和分析,并对其存在的某些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和建议,现将具体情况阐述如下:

一 大学生心理健康情况调查

我们对本校五个系部不同专业的550名大学生进行了随机抽样调查,发放了心理问卷,通过问卷调查主要了解大学生们的心理健康情况及其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并对引发大学生出现心理问题的原因进行分析,进而从大学生的心理状态出发对当前的心理健康教育情况做更深入的研究。

调查结果显示,在550名本校大学生中,有154名学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而在这154人当中:有55人(35.71%)属于即将面临毕业的学生;有39人(25.32%)是来自于贫困家庭;有60人(38.96%)是2012级新生。对于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其主要的不良心理状态包括紧张、焦虑、沉闷自闭、愤怒、自卑、偏执等,其各自的具体人数和所占比例,见下表:

通过本次调查我们得知:现今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整体水平不容乐观:在接受调查的550名大学生中,有154名大学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这类学生占到了此次调查总人数的28%。在调查中,我们发现贫困家庭的大学生出现心理问题的概率要大于其他家庭的学生,而这方面的情况却是我们学校在实施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疏导的过程中忽视的一个重要环节和受众人群。此外,毕业生面临的就业压力是造成心理问题的一个最主要的原因,在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和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的今天,很多毕业生在面临各种压力的时候,往往会表现出焦虑、紧张、不自信,而这样的心理状态对他们日后的择业、就业和步入社会开始新的生活都是很不利的;而经过相关的访谈、调查了解我们得知,学校在对学生就业压力导致的焦虑、紧张情绪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不多,除了设立专门的心理辅导中心等待学生自动上门求教外,只是简单地举行一两次专题报告会,且效果甚微。而大多数学生不愿意承认自己心理有问题,认为去心理辅导中心的人必然是心理、精神方面有问题的人。因此,大学校园心理辅导中心一般极少有人问津的。由此可见,我们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专职教师要与时俱进地改变工作作风,变被动等待学生上门求助为主动深入班级、宿舍寻找目标开展工作,心理辅导中心的常规性工作内容和形式方面也都有待不断的改进和完善。

二 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不足

在我国,整个社会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知程度和发达国家比相去甚远,无论是家庭还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水平都不高,特别是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因此在大学阶段出现的心理问题也相对增多。人们都对心理健康教育缺乏科学的认识。因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不到位、不及时,很多人会对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存在着不正确的认知,导致很多心理状况不佳的学生因为心理压力长期积累而得不到有效地疏导、宣泄和释放,以致出现更大的问题。

2.心理健康教育的针对性不强

调查中发现,在大学阶段出现心理健康问题比较多的学生主要是面临就业压力的毕业生、贫困家庭的学生以及一些刚入校的新生。而现今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的覆盖面过于宽泛和笼统,实施的方法也过于的单一,导致了大多数“问题人群”的心理问题得不到有效的解决。特别是对背负就业压力的学生来说,学校开展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过于简单对其造成的影响是很大的。而对于很多贫困家庭的学生而言,很多时候其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工作被忽视,这些都是现今大学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不到位的表现。当然,整个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也不是仅仅只针对有心理问题或者可能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开展,只不过在开展相关工作的过程中应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以及不同的心理发育时期有针对性、有侧重点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3.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力量薄弱

目前,担任有关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工作的人员多是兼职,有的时候开设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都是由非专业教师执教,导致了课程的专业性不强、实际效用低下。同时,多数的健康教育活动是以介绍心理健康知识为主,缺乏必要的心灵沟通和行为训练。可见师资力量不足、专业性不强以及实施形式的单一化、简单化、形式化,是大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展中最主要的问题之一,因此,今后我们应该在心理健康教育实施的形式上多下工夫,以求最大限度地去帮助学生、教育学生、影响学生。因此,加强师资力量不容忽视。

三 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方法和途径

1.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纳入常规的教育体制中

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纳入常规的教育体制中,就是把课堂教学作为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主要渠道,把有关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教学内容纳入课程体系,与此同时,还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可操作性。通过心理健康教育使大多数的学生都能掌握必要的心理学方面的知识,同时引导其积极地参与到一些心理训练与自我教育中来。使他们可以从认识自我身心的特点出发,针对自己存在的心理问题进行相关的自我预防和咨询,从整体的健康角度出发,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2.成立具有针对性的心理咨询机构

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心理时期和不同的特点,设立一些不同规模、不同针对性的心理咨询和疏导部门,通过组织相关的活动,以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帮助学生解决或调适其在实际学习、生活、就业、情感等方面遇到的心理问题。从而实施健康心理活动的方式,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以不同的方式进行,以免一些敏感问题对学生造成不必要的心理伤害,而放弃心理咨询和心理疏导的机会。

3.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实际效用

从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心态入手,将心理健康教育和学生的日常生活相结合。采用情境式、讨论式、模拟式、现场咨询式的不同教学方法,将心理健康行为的训练作为一种主要的教学内容。从而,使学生通过训练提高自己的抗压能力和心理素质。

4.通过各种课外活动、交流活动的开展来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内容

虽然课堂教学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但是课外活动、社会活动也是有效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可选途径。通过不同形式的比赛(如知识竞赛、辩论会、校园歌手比赛、主题团日活动、郊游、运动会等形式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心灵愉悦,同时通过交往、交流来获得人们认可,提高其社会适应能力。学生通过参与各种各样的社会实践活动和交流活动,使有自闭倾向的学生逐渐地改变现状,进而乐于参加群体的交往活动,也可以使学生们学会宽容、理解以及情绪的自我疏导。

综上所述,对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问题我们要理性分析,同时还要科学地把握整个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趋向,指引心理健康教育全方位地走向优化。这样,有关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活动才能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王运彩.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140~142

[2]侯菊英.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教育与职业,2006(20):87~88

[3]李刚.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西北医学教育,2007(4):666、687

[4]杨靖.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浅析[J].经济与社会发展,2011(2):144~147

[5]马中宝、李薇.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工业技术与职业教育,2011(2):28~31

[6]谢春玲.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问题及对策[D].东北师范大学,2006

[7]李江、唐家弘.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凸显的主要问题及对策[J].科教文汇,2010(13):35~36

[8]万叶玲、张鸣.浅谈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问题及对策[J].科技风,2011(24):221

[9]姜莉莉.论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问题及对策[J].管理观察,2009(23):97

上一篇:生活情境下影响师幼对话的因素分析 下一篇:改善互动教学现状,提高互动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