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可吸收缝合线体外降解及在妇产科临床的应用

时间:2022-09-03 12:43:40

论可吸收缝合线体外降解及在妇产科临床的应用

摘要:目的:分析可吸收缝合线体外降解,探究可吸收缝合线在妇产科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10年8月至2012年12月在我院妇产科手术的362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与实验组,对照组181例,采用常规缝合线进行缝合;实验组181例,采用可吸收线缝合,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的住院天数,术后并发症,感染情况及愈合情况等。结果:实验组患者的住院天数相对于对照组明显减少,实验组患者术后没有出现发热情况,没有感染情况出现,愈合效果优于对照组。结论:可吸收缝合线有比较好的体外降解作用,在妇产科术中具有比较高的应用价值,值得在妇产科手术中进行大力推广。

关键词:可吸收缝合线降解妇产科

【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2-0134-01

在妇产科手术中,很多手术:剖宫产术、会阴侧切、会阴撕裂缝合中大多都会采取可吸收缝合线进行术后切口的缝合。在近些年来,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与进步,人们对于生活健康质量要求也在不断的升高,可吸收缝合线作为一种生物材料也被广泛地应用于医疗事业中,其具有较好生物相容性,其对人体没有明显的组织反应,强度高,具有良好的延伸性,无毒、无刺激[1],在各项手术中大量的使用,使用可吸收缝合线可以避免术后拆线这一项步骤,不但可以减少拆线带来的痛苦,还可以节省时间与经济负担。下面就将本次应用进行详细汇报: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将2010年8月至2012年12月在我院妇产科手术的36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年龄为18岁至52岁,平均年龄为39.4岁,经查,所有患者均无内、外科疾病。两组患者的基本情况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将362例患者按照随机分配的方法分为两组:对照组与实验组,对照组181例,采用常规缝合线进行缝合;实验组181例,采用可吸收线缝合(0/2~0/5南通华丽康医疗用品有限公司生产),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的住院天数,术后并发症,感染情况及愈合情况等。

1.3数据统计。采用SPSS12.0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组间显著性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组间显著性比较采用卡方检验,P

2结果

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对照组患者平均住院天数为5.48天,实验组患者平均住院天数为3.15天;术后感染情况:对照组患者出现术后3例感染情况,实验组未发生感染情况;术后并发症情况:对照组患者术后出现2例发热情况,经常规治疗迅速得到缓解,实验组患者并未出现任何并发症;愈合情况:对照组患者甲级愈合175例,实验组患者甲级愈合181例,两组患者数据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3.1随着科技的发展与进步,在可吸收缝线被广大的医疗机构使用与患者的认可之后,其在生物体内的降解产物及安全性受到人们的重点关注。目前在市面上流通的可吸收缝线大致为:聚合物类、蛋白类、羊肠线类,这三种可吸收缝线有不同的效果,聚合物类缝线相对于蛋白类与羊肠线类缝线来讲,其更早的失去完整性,即是降解速度比较快。可吸收缝线并不需要在生物体内长期植入,只是需要提供暂时的支持,对于植入体内的缝线必须要求其在一定的时间内完全降解,且降解物为生物小分子,能够通过一定的渠道排除体外[2]。可吸收缝合线可由专业操作人员植入人体而逐渐为人体内部生理功能所降解、吸收,最终消失,免除拆线的操作步骤,降低患者痛苦的同时,能有效节省治疗时间、降低缝合风险。当前的可吸收缝合线依照成分及有效程度主要有纯天然的胶原蛋白线、高分子化学合成线及羊肠线等类型,随着临床医学技术的进步及材料工程相关研究的发展,必定可以产生越来越多、越来越有效的缝合线类型。

目前在手术中使用的缝合线为人工合成可吸收油涂层的编制聚醇酸手术缝合线,其具有无抗原性、热源性、较好的生物相容性、与人体无明显组织反应、强度高、无毒性、无刺激、良好的柔韧性、优良的降解性(降解物为二氧化碳与水)[3]。另外,此种材料应用于妇科手术操作之中,不会对患者缝合部位的组织形成刺激,非但不会影响局部组织恢复及生长,反而可以促进组织更新。

3.2可吸收缝合线在妇产科手术中使用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①皮下脂肪层的缝合过程中必须注意缝合到位,使切口表面产生的张力在适度范围内,便于皮肤内缝合。②在整个的缝合过程中,必须要保证针在真皮内穿行,不能离皮肤的表面太近,太近会导致缝合完毕后皮肤表面出现明显的凹陷。③在牵拉缝线的时候,注意缝线的松紧度,过紧会导致皮肤出现皱纹,太松会对缝合过程造成切口对合不及时而出血,影响缝合进行过程。④缝合过程中,切缘两侧出针点必须与下一针的进针点对齐,否则会导致缝合完毕后切口呈现波浪线形状。

从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对照组患者平均住院天数为5.48天,实验组患者平均住院天数为3.15天;术后感染情况:对照组患者出现术后3例感染情况,实验组未发生感染情况;术后并发症情况:对照组患者术后出现2例发热情况,经常规治疗迅速得到缓解,实验组患者并未出现任何并发症;愈合情况:对照组患者甲级愈合175例,实验组患者甲级愈合181例,两组患者数据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

[1]叶丽萍,程桂平,张晋等.可吸收缝合线体外降解及在妇产科临床的应用[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10,14(34):6417-6420

[2]李宏,宋丽莉.浅谈妇产科手术切口缝合及可吸收缝合线的应用[J].健康必读(下旬刊),2012,(1):140-140

[3]李慧玲,姜淑文,冈春光等.医用可吸收缝合线在妇产科手术中的应用[J].职业与健康,2003,19(3):114-114

上一篇:手术室泌外腔镜专科护理管理模式探索 下一篇:192例糖尿病患者膳食结构自我认知的现况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