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之路经济带”对成都产业用地规划的影响

时间:2022-09-03 12:38:46

“丝绸之路经济带”对成都产业用地规划的影响

【摘要】“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的实施为成都与沿途国家密切经贸合作、加深人文交流提供了平台,为成都产业结构的升级带来了机遇。为保障产业用地与产业结构的有机耦合,需要对成都产业用地规划进行相应调整,以达到合理利用城市土地的目的。

【关键词】丝绸之路经济带 产业用地 土地规划

一、丝绸之路经济带

2013年9月,主席在哈萨克斯坦发表演讲时正式提出了“丝绸之路经济带”这一概念。该经济带从中国出发,以亚欧大陆桥及现代公路、铁路、航线、油气管道为纽带,由东至西,一直延伸到西欧及北非,将沿途经济发达的几个大城市作为核心,发挥其经济的集聚和辐射作用,以带动周边不同等级规模的城市的经济发展,形成面状辐射、线状延伸的带状经济区。

二、“丝绸之路经济带”对成都产业结构的影响

(一)成都产业结构的现状及问题

2013年成都一、二、三产占GDP比重为3.9:45.9:50.2;就业人数比重约为18:35:47,与发达国家第三产占比70%以上,就业比重70%以上相比,仍有一定差距,需进一步推进第三产业的发展,调整二、三产业的比例。同时,成都第三产业中商贸服务业占比略高,社会和公共服务业占比过低,传统的服务行业如批发零售等所占比例较高,新兴技术服务、文化创意等占比例较低,第三产业内部结构落后。

(二)成都产业结构的升级

丝绸之路要从原来的“商贸之路”变成产业和人口集聚的“经济区域带”,要有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作基础,还需要现代物流。同时,随着互联互通网络的建立,与沿线国家经贸活动会逐步密切,与其在科技研发、教育文化等领域的交流合作也会愈加频繁,将会推动成都如金融业,旅游业等第三产业的发展。另一方面,借助“丝绸之路经济带”,通过基础设施的建设,向西输出过剩产能,继而,将释放出来的生产要素转移到技术水平更高、附加值更高的新兴、高端产业领域,为成都产业结构从低级形态向高级形态转变提供契机。

三、“丝绸之路经济带”对成都产业用地规划的影响

(一)成都产业用地现状及问题

(1)产业用地数量和结构现状。2002―2013年成都的居住、公共设施和工业用地都有所增加,其中2006年以后居住用地增长迅速,2013年比重达45%,和国际标准(30%―50%)相比较,较为合理;工业用地比重过高,约占25%,国外综合性城市一般为15%―17%,发达国家一般为5%―10%;仓储用地一直保持平稳,比重偏低,国外综合性城市为5%―15%,成都为2%。

(2)产业用地空间布局的现状。成都市中心城区产业布局呈现出明显的圈层差异,但城区的黄金地段被行政办公、高等教育、居民住宅等用地占据,现代服务业发展缺少空间;城区内尚有大量工业用地,排挤了第三产业用地,用地布局有待优化。

(二)成都产业用地规划的调整

(1)产业用地地类的划分。根据现有土地利用分类体系与相关产业分类体系,按土地利用的产业功能对土地进行划分。该分类体系共分为三个层次,一级地类2类(第二产业用地,第三产业用地),二级地类4类(非高技术工业用地;高技术工业用地,传统服务业用地;现代服务业用地),三级地类23类(采矿业、制造业等用地;医药制造业、航空航天器制造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等用地,批发和零售业、交通运输业、住宿和餐饮业等用地;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金融业、房地产业、教育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等用地)。

(2)产业发展战略目标的确定。产业结构的升级,即,提升第三产业的GDP占比;发展现代服务业;构建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的现代工业产业体系。

(3)产业用地规模的预测。依据产业发展战略目标和相关用地指标反推产业用地规模。将规划期末,成都二、三产业各自预期达到的产值占比和预期达到的GDP相乘,得出二、三产业的产值GDP2和GDP3;细分二、三产业内部,将第二产业的产值GDP2,分别乘以高新技术工业和非高新技术工业之间所预期的产值占比,得出两者各自的产值,同理,将第三产业的产值GDP3,分别乘以传统服务业和现代服务业之间所预期的产值占比,得出两者各自的产值;继续按照产业用地分类体系进行细分,继续按照产业之间所预期的产值占比计算下去,最后,得到各产业的产值,在测算各产业平均单位产值占地率的基础上,得出各产业的用地规模。产业平均单位产值占地率的确定方法:单位产值占地面积系数法和回归系数法;规划期末的预期产值比和预期GDP可以按趋势外推法来进行。

(4)产业布局。在综合考虑区位地租、行业特性和资源环境承载力后,将成都市行政辖区划分为三个类型:

中心城区为重点发展区。一环路内布局现代服务业;一环路到三环路之间主要安排传统服务业和少量绿色环保的都市型工业,将省市行政办公、居住、高等教育、区域性医疗服务等向三环边缘区疏散,工业区企业逐步搬迁到中心城区外的工业集中发展区,原有的工业用地调整为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用地;三环路边缘区安排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同时,增加市政基础、公共服务用地,适度安排新增居住用地。

近郊区域为重点发展区,承接中心城区的产业和人口转移,布局现代制造业及其配套建设。青白江、新都区地处城区上风向,严禁发展有严重大气污染和危险性的项目,温江区处于饮用水源和城区河流上游,严禁发展水污染项目。

远郊区域分为引导发展区,金堂、新津县可布局旅游观光、生态农业、环保产业;限制发展区――邛崃、祟州市、大邑县,位于水源涵养生物多样性保护区和水文调蓄农业生态区,大部分地区限制开发;保护发展区――都江堰、彭州市,位于生态保护区,不适宜进行大规模开发建设。

参考文献:

[1]刘平辉,郝晋珉.土地利用分类系统的新模式―依据土地利用的产业结构而进行划分的探讨[J].中国土地科学,2003.

上一篇: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冲击加免疫抑制剂治疗甲亢眼... 下一篇: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的“特里芬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