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当?斯密分工理论研究

时间:2022-09-03 12:22:48

亚当?斯密分工理论研究

【摘要】亚当斯密分工视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在继承前人思想的基础上,斯密发展了其分工理论。本文将在梳理斯密关于分工理论的基础上试图对其理论作简单评析。

【关键词】分工 劳动 生产

18世纪以来,经济学家们发现劳动分工在社会经济中具有重要作用。在诸多经济学家中,较早系统阐述分工思想的当属英国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亚当・斯密在其著作《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以下简称《国富论》)中,一开始就探讨了分工问题,并把分工看作是经济学的首要问题,“劳动生产力上最大的增进,以及运用劳动时所表现的更大的熟练,技巧和判断力,似乎都是分工的结果。”正如熊彼特所说:“无论在斯密以前还是斯密以后,都没有人想到要如此重视分工。”

斯密在《国富论》中分析的劳动分工提高效率的原因和分工的缘由,并通过详细分析扣针制造业的整个工序来引起人们对于分工的注意。如果一个人没有接受过训练,无论他再怎么努力,他在一天的时间里可能生产不出一枚扣针。但是,如果把生产扣针的过程进行拆分,工人经过简单的培训,一个人抽铁线,一个人拉直,一个人切割,每个人从事其中的一项或几项,那么只需要十个人,每天就可以生产出四万八千枚扣针,平均每个人生产四千八百枚,一个令人难以想象的数字。

斯密还发现农业和制造业在发展进程中的区别。虽然制造业刚刚发展,而人们从事农业生产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但是,“农业上劳动生产力的增进总跟不上制造业上劳动生产力的增进的主要原因就是农业不能采用完全的分工制度。”可见,劳动分工对于提高社会运行效率的作用不可估量。

一、劳动分工提高生产力的原因

关于分工提高劳动生产力的原因,斯密提出了三点,即分工使劳动者的技艺更加精湛、分工减少了劳动者从一种工作到另一种工作的时间、机器的发明和使用使单个人可以做许多人的工作。

第一,提高劳动者对其工作的熟练程度必然会提高其工作产量。马克思后来把这看作是提高了相对剩余价值。分工的结果是使劳动者的业务一直局限在单一的操作上,这能大大提高自己的熟练程度。如果让一个拉直工人去切割,可以肯定的是,他对切割的熟悉程度不如拉直,其切割的效率当然比不上他做拉直的效率。

第二,劳动者在不同工作间的转换必然会导致时间的浪费。由一种工作转到另一种工作需要损失一定的时间,这段时间往往容易被人们所忽视,但是如果把这段时间用来干一种工作所产生的效益却比人们想象的多得多。在同工厂内部,从一种工作到另一种工作所耗费的时间并不明显,与此相比的是,耕作小农地的乡村织布工,从家里的织布机转到农地,又从农地转到织布机旁,每天这样来来回回会浪费不少时间,损失势必很大。在斯密看来,工作间的转移会使人不容易集中精神干好一件工作,“人由一种工作转到另一种工作时,通常要闲逛一会,在开始新工作之初,很难立即精神集中地积极工作,总不免心不在焉,”而且极易养成闲荡、偷懒、随便等种种不良习惯。

第三,机械的使用在一定程度上简化了劳动过程和节省了劳动时间。在斯密看来,分工的发展是后来人们发明机械的原因之一。当一个人把全部注意力集中在某一事物而不是关注许多事物,他就更能找到完成任务的方法,这种方法会比之前的操作更简单,更便利。“不论是谁,只要带他常去观察制造厂,他一定会看到极象样的机械,这些机械是普通工人为了要使他们担当的那部分工作容易迅速地完成而发明出来的。”斯密在此举了一个儿童改良蒸汽机的例子,这里就不再阐述了。

二、分工产生的原因

在斯密看来,人们相互交易的倾向是产生分工的原因。一个人可能擅长造茅屋,他就被请去给别人造茅屋,作为酬劳,他得到了肉等食物,当他发觉造茅屋这一工作对他有好处时,只要有人请他,他就会一直去造茅屋,长此以往,他就可能成为一名茅屋建造者,专门从事茅屋建造一项工作。同样的道理,铁匠,木匠,猎人等职业的出现,使得每个人都一定能够把自己消费不了的剩余物去换自己需要的东西,这种东西正是别人劳动产物的剩余部分,这就使每个人把自己放在一种特定的业务当中,使其发挥自己的天赋或才能。而天赋的差异并没有人们想象的那么大,与柏拉图的看法不同,在斯密看来,这种天赋才能的差异不是分工的原因,而是分工的结果。一个哲学家和一个猎人的差异并不是源于天赋,而是后天的习惯和教育,后天的教育会使人从事于极不相同的职业,这会导致人与人之间某种才能的差异,哲学家可能善于思考,猎人身手敏捷,这种差异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变大。但是,如果人与人之间没有“互通有无、物物交换、相互交易”的倾向,那么这种差异就不可能存在。

亚当・斯密认为分工对于提高生产力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他把劳动分工当作提高生产力,增加一个国家居民财富的重要手段之一。在他看来,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对于增加国家居民财富是极其重要的,而分工则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原因。当然,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斯密也注意到了分工对人的自身发展的消极影响。斯密意识到分工的存在使人们只能被限定在他本身所熟悉的范围之内,使人们局限于少数且简单的操作,从而失去了全面发展的机会,并且“这种单调的生活还将损害人们的进取精神,破坏其身体的活力,使人们无法精力充沛、持久地使用自己的力量”。另外,分工的不平等,不仅使某些人过度疲劳而另外一部分人无所事事,而且造成了社会财富不平等的分配,尤其是广大劳动者,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但是收入却很少。斯密的分工思想为马克思进一步研究分工提供了重要启示,分工在斯密学说中的地位使马克思对这一问题非常重视,使得后来马克思对劳动分工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英]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

[2]熊彼特.经济分析史[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1.

上一篇:论如何实施立体化的语文教学 下一篇:胜任力素质模型在我国企业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