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新骥骜之气 鸿鹄之志

时间:2022-09-03 12:17:23

这是一家中国纺机行业最年长的企业,曾经挑着民族产业的大梁。而今,伴随着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它正在焕发出年轻人才具有的蓬勃朝气和截新激情。今天,企业又开始了由企业认知向消费认知的蜕变,冀新围绕客户价值重新锻造企业的流程体系,让青纺机在价值包新中走向未来。

创新业绩

以高新技术产品攻占市场,以信息技术优化生产运营流程,以高效组织实现资源合理配置,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创新组合构筑起了青岛纺机强大的创新力量。

高端产品抢占市场:作为国内唯一的自动络筒机批量生产厂家,26%的市场份额让青岛纺机在国内构筑了坚固的市场堡垒,与日、意、德三国任一强势供应商均可分庭抗礼。2007年前九个月自动络筒机已销售近700台,完成去年销售总量的110%以上。目前企业高新技术产品的销售已占总销售收入的70%以上。

信息技术锻造流程:青岛纺机率先揭开了纺机信息化改造的帷幕,时至今日已成功地实施了CIMS工程,现代信息技术有机地融入到了整个产品生命周期,管理模式、运营功能、组织机制等企业全部生产经营系统得以快速优化,对企业获得高效益、实现战略目标有着深远意义,同时也对产业优化升级的探索提供了现实模本。青岛纺机也因此被授予国家制造业信息化建设重点企业和青岛市信息化建设示范企业。

高效管理推进生产升级:企业建立了“敏捷化生产”的管理体系,将企业内外资源实现合理配置和优化运营,把原来老国企静止的组织架构变为适应企业高效运转的动态优化架构,使其主导产品组装出厂的时间大大缩短自动络筒机仅需3天,梳棉机仅需7天,开清梳设备仅需12天。企业的存货年周转速度达到7次以上。

这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辉煌业绩的老国企,冀新上任以来,不仅继续发挥了青岛纺机传统的优势以及资源,更是以少壮派企业家特有的胆识和思维,凭借着对市场的敏锐感知、深厚的技术和现代管理学功底,让青岛纺机在近几年不断地的超越与创新,市场业绩不断提升,走出了一条与时俱进的时代创新之路。

二度“宠儿”

作为国企,青岛纺机一直是计划经济的“宠儿”,养成了“皇帝女儿不愁嫁”的惰性心理和思维方式,到90年代初期,面对市场竞争,企业陷入困难境地,一度成为市场经济的“弃儿”。

1992年,青岛纺机在市场的强烈冲击下,面临诸多问题,国内外市场待开发,观念、技术和管理都有待跟进。当时的企业领导班子以高远的理念对企业发展重新定位,做出了牵动企业命运的战略调整,响亮地提出“科技兴业,从严治厂,卧薪尝胆,重振雄风”的治厂方针,并鲜明地提出:“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同市场接轨所有工作的基本原则――让用户满意。”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形势下,企业大力宣传“今天工作不努力,明天努力找工作”的竞争理念,激励员工树立高度的危机意识和忧患意识,克服和摈弃惰性心理和依赖思想,这对长期计划经济下形成的传统思维方式不能不说是一种强烈的冲击。

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企业文化建设也不断深化和提升,冀新上任之后,凭倍对市场的判断,顺势在企业内加强零缺陷服务理念的贯彻落实,为客户实现售前售中售后服务一体化和营销、生产、研发、服务一体,通过各种服务措施,及时、妥善地解决客户的合理要求与困难。动员企业全部资源以客户为关注焦点的客户服务,几年下来,青岛纺机的客户满意度达90%以上。

企业始终如一的真诚服务,不仅与客户构筑了牢固的合作友谊,为自己带来了更好的信誉和更广阔的市场,更重要的是,极大地提高了企业品牌的知名度,青岛纺机由“弃儿”再次成为了市场的“宠儿”。

源头活水

科技创新是青岛纺机蜕变的源头活水。青纺机坚持以科技创新为动力,瞄准世界先进水平,致力于产品开发和科技进步,通过引进技术和消化吸收,不断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他们对原有主导产品梳棉机以及纺织用电动机、金属针布等配套产品,不断进行自主开发和创新,努力掌握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实现了产品的不断更新换代。在此基础上,青岛纺机的领导班子以为客户和企业自身创造价值的飞跃为核心,扩展已有的产业边界,开拓新市场,企业又研制开发了非织造布成套设备,成为另一个富有市场潜力的跨行业的主导产品,已累计生产销售各种不同配置的非织造布设备50余条线400余台(套),实现销售收入1亿余元,为企业开辟了一个新的效益增长点。今天,青岛纺机已由原来的单一产品发展成四大主导产品,定位皆为国内领先、世界先进。

与此同时,青岛纺机以信息化推动工业化,改造纺机装备制造业,进行产业优化升级。他们在纺织机械行业率先揭开了纺织机械信息亿改造的帷幕,从90年代末期,就开始实施了CIMS工程技术,将现代信息技术有机地融入到企业的设计、工艺、制造、管理、售后服务和产品升级换代等整个产品生命周期。并在生产、采购、库存、销售、财务、质量等管理环节全面推行了ERP管理,通过功能扩充和系统集成实现较高级的应用与管理。

目前,青岛纺机的企业信息化建设日臻完善,ERP、PDM、CAPP等模块已经得到全面应用,DSS决策支持系统已经积累了三年数据,CRM客户管理系统已在各办事处普遍推广应用,数控机床联网工作也初步完成,企业自下而上,基本形成了信息畅通、资源共享的工作平台。

灵动的创新

在青岛纺机几十年的发展积淀下,冀新上任后,进一步超越计划体制下业务模式的束缚,围绕客户需求,组织资源配置。他首先确定自己的核心客户是哪些,并构建相应的价值主张,使公司的产品和服务更切合客户的期望。然后,他进一步对公司的能力以及服务的细分市场进行延伸,包括为现有的核心细分市场开发新产品,把服务对象延伸到有类似需求的客户群。再有就是对公司能力和细分市场进行拓展,培育全新能力或者开发全新的核心客户群。

这是企业的柔性竞争力,培养柔性竞争力不可能一挥而就,既要在自身强势业务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业务延伸,又要有人才储备做支撑。青岛纺机一直把人才作为一个整体系统,充分发挥各类人才的作用。从技术骨干系统来看,在充分发挥其攻坚作用的同时,还注意发挥了高效操作人员和骨干员工的创新作用。从管理层来看,从企业高层领导到中层领导,再到基层领导,都是创新的带头人。青岛纺机凭借着精干高效的组织,以及适应自身特定的管理创新,有效地把企业各发展阶段的生产要素优化组合起来,企业的战略定位,都达到了与市场需求合理的结合点和理想的结合点,因而获取了合理效益和最佳效益。

现场即市场

青岛纺机的管理一直是行业津津乐道的话题,在经历了“严”、“细”、“快”的转化过程后,青岛纺机正走上市场导向管理的创新之路。

近几年来,青岛纺机的管理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即以市场为导向、快速反应、以快应变为特征的轻型灵动管理模式。企业确定了新的管理理念:“以人为本,效率优先,快速制胜”。他们提出,所有管理部了和生产单元都要面向市场需求,作出快速反应,并强调,“满足用户需求就是工作标准”。

实施市场导向的灵动管理,贵在落实。在管理中,青岛纺机提出了“事事有章可循,事事有人负责,事事有人考核,事事贯彻落实”的严格要求。既注意在贯彻制度中强化执行力文化,更注重以制度建设、行为导向和自我约束三结合的治本模式,刚柔并济,情法相依,使员工在自然的行为习惯中,体现企业规章制度和行为规范。

每天,在青岛纺机厂区内人车区分的道路上,来来往往的职工都会自觉行走在两旁的人行道,就连横穿道路也要坚持从人行横道线通过:已经坚持十年的提前到岗、列队讲评班前会制度,早已是企业每日充满生机的一道亮丽风景线:在厂区,随地吐痰、乱扔垃圾、吸烟等不文明行为已经杜绝,员工们只要发现地上有垃圾、杂物,都会自觉捡起,放进垃圾箱内。

凡是到过青岛纺机厂区参观的人,无不对这里井然有序、一尘不染的环境和生产现场所动容。走进青岛纺机的生产车间,厂房宽敞明亮、通道整洁畅通、设备整齐干净、物料摆放有序,安全生产和质量管理标识鲜明。冀新深有感触地说“现场就是市场,现场管理水平无疑是企业管理水平、职工素质水平和产品水平的综合反映,也是企业的无形资产,同样可以为企业创造可观的效益。”

记者手记

以前曾听人这样说过:少帅当政,光鲜的背后是艰难;少帅当政,自信的底下是压力;少帅当政,“独秀”的支撑是“群芳”。不知道这能不能算是对冀新的写照。

冀新是我见过最年轻也是思路最活跃并具有现代管理思想的人,他将一个沉稳有余但活力欠缺的老国企,在短时间内再次焕发青春,这让人不能不敬佩他的才能。凭借着自己清晰的市场决断和饱满的工作热情,他既当战略决策家,又当实干家,以全部的精力向市场发起冲击,成就了青岛纺机今天的强势地位。

他有着现代管理思想,明确提出了向客户提供更大价值的理念,并为此不一解努力,直到让客户确信他们确实做到了这一点。我们无法论断青岛纺机创新成功的唯一原因,但企业努力开创新的市场局面,创造客户高效的永续创新精神,却使青岛纺机站在了竞争的前沿。

冀新发扬了青岛纺机的良好传统,用管理流程的创新创造持久的优势,用出色的产品和服务来改变企业的竞争地位,这也让青岛纺机再次成为了时代的弄潮儿。

上一篇:盛文中运筹帷幄 笑看风云 下一篇:新《劳动合同法》负担还是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