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证分析生态社会主义思潮

时间:2022-09-02 11:12:12

辩证分析生态社会主义思潮

[摘要]生态社会主义思潮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在西方社会出现的一个社会主义流派。它提出的造成生态危机的根本原因在于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男女平等、反对暴力、强调基层民主等主张在全球范围内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文章对生态社会主义的理论观点及生态社会主义的性质进行了科学辩证的分析,以期对我国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有所借鉴。

[关键词]生态社会主义;绿党;可持续发展;科学社会主义

[作者简介]杨秋生,辽宁工程技术大学政法系副教授,法学硕士,辽宁阜新123000

[中图分类号]Do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728(2007)02―0006―04

生态社会主义是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在西方社会出现的一个新的社会主义流派。它的出现一方面迎合了东欧一些原共产党人及西方国家的一些小资产阶级的需要,另一方面抓住了当今世界人们所共同关注的生态环境、世界暴力、性别歧视及民主政治等热点问题,所以在西方世界被广泛传播。生态社会主义者与一些民主主义者组成的社会政党联盟――绿党,在一些国家已经进入议会,开始他们所称的“迅速以自己的方式改变资本主义生产方式”[1]。科学辩证地分析生态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及其理论主张,对于完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以及正视世界共产主义运动都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一、生态社会主义思潮产生的历史背景及发展过程

(一)生态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

1.世界正处于严重的生态危机是生态社会主义产生的自然条件。上世纪是人类科技、经济高速发展的世纪,是人类高速地攫取自然利益的世纪,同时也是人类面临严重生存危机的世纪。热带雨林的大面积缩减,生态物种的大规模灭绝,自然资源的枯竭,空气污染造成气候环境的变化,特别是人类面临许多未知疾病的威胁等问题给人类的生存带来了危机,使人类感到前所未有的恐惧。正如恩格斯所阐述的那样:“可是我们不要过于得意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我们的每一次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每一次的这种胜利,第一步我们确实达到预期的结果,但第二步和第三步却有了完全不同的意想不到的结果,常常正好把第一个结果的意义取消了。”[2](P146)

2.资本主义社会的诸多社会问题是生态社会主义产生的社会条件。马克思和恩格斯当初预见“资本主义将为自己所掘的坟墓所埋葬”、“死而不朽”的局面摆在了我们面前。资本主义所固有的矛盾并未解决,资本主义依靠消费异化缓解阶级冲突的手段同时也导致了许多社会问题的产生。“人们在一个成熟的工业消费社会中,精神和生命正濒于崩溃和毁灭的边缘。”[3](P146)这决不是危言耸听之语,而是西方社会活生生的现实,资本主义社会的这些社会现象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为生态社会主义的产生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

3.新旧观念的接轨及全球范围内的生态意识的增强为生态社会主义的产生提供了思想条件。剧变后,社会人为了存活和复兴,不得不结合现实世界的诸多变化,对自己传统的理论政策和价值观念进行深刻的反思。他们主张用全球所出现的共同问题来超越和淡化“左”“右”之争[4]。同时由于剧变后,各种社会主义流派受到不同程度的打击,一些原共产主义者对社会主义有着深刻的怀念又对资本主义制度的不平等有着深刻的不满,也采用了这种超越的思想。他们放弃了过多的意识形态之争,试图用“实用的方式”、“最迅速”的方式解决社会问题。

4.生态学与系统论的结合,生命与环境科学的发展奠定了生态社会主义的自然科学前提。长期以来,由于受科学发展水平的限制,人们对生命和环境科学总体上研究不够,这种情况反映在理论上就是人们把自然界和社会结构看成一种按等级排列的各个分裂的组成部分的综合体,因此不可能揭示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寂静的春天》《只有一个地球》等书的出版,推动了全球生态意识的加强。环境科学充分运用生态学、工程学、地学、社会学等学科知识,对人类活动引起的环境变化进行研究,它既体现了科学的整体化,又促进了环境科学体系的形成。

(二)生态社会主义产生、发展过程。自上世纪60年代生态社会主义的兴起,到现在生态社会主义的发展大体上经历了三个大的阶段。

1.第一阶段是上世纪60~70年代。这是生态社会主义的逐渐形成阶段。在这一时期,一些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兴起了一场绿色运动,这种绿色有两种含义:一种是生态意义上的绿色;另一种是不同于共产主义的“红”和资本主义的“黑”的“绿”。60年代末,新西兰出现了第一个绿色运动也即生态运动的社会组织。生态社会主义形成的标志是70年代的“罗马俱乐部”的诞生。这一时期的主要代表人物是德国的鲁道夫・巴赫罗和波兰的亚当・沙夫。他们在理论上主张生态人道主义和民主社会主义,谋求“红色”(共产主义运动)和“绿色”(生态运动)的政治力量的汇合,主张组成一个由绿党、妇女运动、生态运动和一切进步的非暴力社会组织的广泛群众联盟。

2.第二阶段是上世纪80年代。这是生态社会主义运动的一个高速发展的阶段。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从事技术理性的批判。主要代表人物和代表作是加拿大的威廉・莱易斯及其所著《自然的传统》《满足的权限》和本・阿格尔及其所著《西方马克思主义导论》。他们把生态危机的根源归结为资本主义制度本身,不自觉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方法分析资本主义的生态危机。认为是资本主义固有生产方式,资本主义无节制的高生产、高消费造成了生态压力的出现。提出要从本质上改变资本主义就应当寻求一条把马克思主义的异化理论与生态危机理论相结合,并能吸引人民参与的生态激进主义的革命道路。

3.第三阶段是上世纪80年代末至今。在这一阶段里,生态运动进入了更加深入的政治、文化和经济制度批判的层面。西方国家绿色生态运动形成了新的政治分野,其内部发生进一步的分化和组合,呈现出复杂的格局。由于冷战的结束为绿色生态运动提供了更大的政治空间,形成了更广泛的社会基础。这时,重新探讨社会主义的命运与未来西方的马克思主义者、社会主义者都把目光投向绿色生态运动,探讨马克思主义与绿色思想的结合。这一时期的主要代表人物有法国的左翼学者、政治活动家乔治・拉比卡,德国学者瑞尼尔・格仑德曼和英国学者大卫・佩珀等人。

二、生态社会主义的主要理论观点

(一)造成生态危机的根本原因在于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生态社会主义者认为,当代全球生态危机从涉及的范围上看,已经超越了地区界限。是全球性的、扩及全球整个生态系统的危机。一方面,资本主义私有制的生产方式是追求经济合理性的社会,其市场经济和资本主义生产的模式是与生

态合理性的要求不相容的。资本主义追逐利润的最大化和市场、消费的不断扩张,这将破坏生活的基本要素和生活质量。“资本来到世间,每个毛孔里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资本主义制度天生就是畸形儿。资本主义制度持续地削弱生态系统、制造的社会不公是生态系统退化的根本原因。所以,必须废除资本主义、消灭私有制,才能建立一个绿色的、公平的社会。另一方面,发达国家掠夺性利益追求造成不发达国家生态环境恶化。生态社会主义者认为,发达国家对不发达国家的掠夺和剥削是造成不发达国家和地区生态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国内奉行“环境种族主义”政策为了保护本国的生态环境,不惜破坏他国的生态环境。生态社会主义者将这种行径称之为“生态殖民主义”,进一步揭示了资本主义制度与全球环境恶化的内在联系。

(二)进一步完善了可持续发展理论。生态社会主义对人类生态状况的忧患意识,对生态危机和环境问题的深切关注是生态社会主义产生和发展的一个主要的逻辑起点。它们将生态成本作为整个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参数,将它置于整个社会发展的世界体系之中,看作是发展中国家现代化和发达国家的现代化过程中都曾想到的共同问题,从世界体系论和整个人类现代化的立场出发,提出了自己的社会发展观。可持续发展是指社会发展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并且一部分人的发展不损害另一部分人的利益。可持续发展是一种新的社会发展方式,它要求经济的发展与文化、社会的发展相协调;社会的发展与自然的发展相协调;不同人的发展相互协调。可持续发展是一种自然一经济一社会协调发展的道路。这样一种发展理论将全面地影响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引起社会生产方式、消费方式以及文化价值观念的深刻变革。它要求人们不要单纯地追求经济的增长,要在协调好各方面关系的基础上共同发展。此观点以生态为核心,要求资源利用上不仅要实现同代人之间的横向公平而且还要实现不同代人之间的纵向公平,资源利用不仅要实现代际公平而且要实现种际公平。同时此观点着重阐述经济的适度增长。它们认为,社会主义经济应随着人们需求的增长而增长,当然这种增长是适度的,它仅以满足人的需要而不是以追求利润为目的,适度的增长与自然生态不会发生冲突。

(三)生态社会主义在对妇女的保护方面的主要观点。在现今社会中人们特别是统治者已经习惯用男人的概念讨论性别的平等,喜欢用施舍的方式给女人特定的权利。生态社会主义者认为妇女处于绿色政治的边缘,自然和女人都是男人征服的对象。在西方文化传统中,男人通过将妇女概念化为比他们“更亲近自然”来为他们对妇女的统治辩护[5]。妇女被男人认为是非人化的和非理性的。在弱联系中,女人和自然是父权制统治的两个对象。因此,不应脱离掠夺自然来看待对妇女的剥削,生态女性主义者争取妇女解放的斗争,也是为自然而斗争,反自然的文化就是反女性的文化;在强联系中,父权制将相似的特征赋予自然和妇女,并系统地贬低它们,将二者都看成非理性的。而女人是人类社会的缔造者,生态社会主义者主张男女平等、同工同酬,妇女不仅要赢得经济上的独立,而且要彻底摆脱自己的附庸地位。只有形成男女性别的和谐,才能达到社会文明的真正进步。

(四)主张和平,反对暴力。生态社会主义运动与世界和平运动密切相关。人类文明史在某种程度上是一部战争史。战争使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受到无法再生的破坏,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核武器的出现及超级大国为称霸全球、疯狂进行“核比武”,使人类乃至地球随时有可能受到数万枚核弹头毁灭的厄运。因此反对战争和核武器,争取和维护世界的和平已日益成为全世界人民共同关注的问题,从而在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声势浩大的反对战争、维护和平的运动。同时生态社会主义反对发达国家对第三世界的剥削和不平等交换,主张从全球生态平衡的高度来看待和解决南北关系问题,建立新的国际经济政治秩序。

(五)强调基层民主,实行基层民主是生态社会主义理论的四大支柱之一。生态社会主义者认为西方的议会民主歪曲了人民的意志,实际上把各种权利集中在少数的政治精英手中。生态社会主义的活动方式是“基层民主制”,其一切领导机构都要由基层直接选举产生,把决策权赋予了党的基层组织。反对精英统治,政府的决策应充分表达人民的意志。

三、对生态社会主义思潮的辩证分析

(一)生态社会主义对社会主义运动产生的影响。生态社会主义的产生是西方国家人们生态意识的觉醒,是当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人与自然关系矛盾的产物。在生态社会主义理论产生和发展的同时,生态社会主义者也进行了一定的社会实践活动,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作出了贡献。这些贡献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探索了一种新的社会主义模式及发展途径。马克思、恩格斯提出的“两个必然”的结论,揭示出人类未来的历史归宿是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但他们并没有描绘社会主义的具体模式。后来的苏联社会主义模式是斯大林在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作出了开创性的探索而形成的。同时,在世界上也出现了许许多多形形的社会主义模式。剧变后,这些模式面临危机,显得十分窘迫。生态社会主义顺应时展的需要,探索了一种新的社会主义模式,提出了一系列的政治经济主张,为人类的社会主义思想发展提供了新的参考坐标,丰富了人类社会主义思想的内容。同时,生态社会主义还立足于自身对资本主义工业社会的批判思考和对各种社会主义模式的反思超越,提出了自己的社会主义发展途径,探索了一条独特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拓宽了人们探索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思维空问,这具有一定的历史意义和实践价值。

2.提供了理解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社会关系的新方法和新视角。生态社会主义用社会系统的观点来看待资本主义国家中各方面的弊病,并把这一观点推至整个人类社会,从全球人类社会系统的角度反对发达国家的剥削和不平等交换,从全球生态平衡的高度来看待和解决南北关系问题,从而在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共存的条件下建立新的国际关系新秩序。这为我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判断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关系,制定处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关系的新措施、新政策具有较大的借鉴作用。

3.对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的实践意义。生态社会主义为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思想先导和认识基础。它们的环保运动和绿党的政治实践,已对西方社会各阶层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同时,生态社会主义通过环保运动转化为政治实践,为实行可持续发展战略起到了积极的支持、促进作用。生态社会主义的环保运动影响了西方各国政府的公共政策,促使各国政府在生态环境问题上采取积极措施,发挥主导作用,努力制定和推行有利于社会经济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政策、法规。生态社会主义为全

球的可持续发展作出了非常大的贡献。但是,生态社会主义也具有很大的局限性。主要体现在理论的不成熟、组织的不健全和社会影响力有限等方面。总之,生态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与主要实践活动反映了当今时代和群众的要求,是当代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它的发展、强大必将进一步推动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深入发展。

(二)对生态社会主义的批判。生态社会主义学说的出现丰富了人们的思维,反映了人类的某种需要。但生态社会主义不属于科学社会主义的范畴,它的理论有许多空幻的不实际的内容,很容易与资产阶级民主派所混同。这也是生态社会主义的先天不足,是其理论的桎梏。

1.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态度不同。生态社会主义中包含着一些马克思主义成分,但它并不是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行动指南,“生态社会主义者对待马克思和马克思主义,就好比爱因斯坦对待牛顿和牛顿力学,就是对一个有价值的,然而其时代已经结束的体系的本质改造”[6]。可见生态社会主义者对待马克思主义所持的态度是“过时论”的观点。马克思主义是随时代不断发展的科学,但马克思主义的本质是不会变的。离开了马克思主义对社会发展的深刻分析,离开这种科学理论的指导,离开了实事求是这种判断事物和分析事物的方法,生态社会主义实际上就丧失了其发展的根基,一旦环境问题缓解,这种思潮也就会像黑白电影一样只成为人们黄昏里的回味。

2.对资本主义批判的角度和深度不同。生态社会主义批判的直接对像是工业制度,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都在批判之列,它认为这两种制度都无视地球上的有限资源和环境保护,只是由于生态社会主义产生在资本主义社会,它批判的焦点才是资本主义。也正是如此它的批判没能抓住资本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只是在环境问题上做文章。这样就没有抓住两者的本质矛盾之所在,不能坚持正确地分析问题,当然也就无法正确地解决问题。资本主义建立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也就只能成为纸上谈兵。不能最终资本主义制度建立社会主义,这怎么能算得上“科学”社会主义呢?

3.对未来社会的构想不同。科学社会主义是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来探索未来的,它认为社会主义社会脱胎于现实社会又高于现实社会,是现实社会合乎自然与历史逻辑的发展。生态社会主义主张建立新的经济模式,但要借助于现有的资本主义经济制度;要实现基础民主,但又要借助于现存的政治结构。要求把消费限制在仅仅维持生存的水平上,这表明了生态社会主义的历史倒退性。

4.主导力量不同。生态社会主义是以小资产阶级为主体的,而非工人阶级。它们虽然也认为工人阶级由于生活在生产的第一线,受生态危机的威胁最大,所以也当然属于革命的力量。但是由于工人阶级为生存奔走,对此无暇顾及。由于小资产阶级文化水平高,能够敏锐地抓住生态环境和人类和平这一全球性的问题。这样就放弃了最具革命性的力量。

5.革命方式不同。生态社会主义的改良性十分明显。它不认为革命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必然措施,反而认为革命会对环境造成更大的伤害,造成极大的浪费。主张通过议会活动,快捷地、高效率地夺取政权,属于一种革命温情主义。

[参考文献]

[1]许开轶.试析当代西方绿色政治理论的形成与影响[J].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4).

[2]恩格斯.自然辩证法[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2.

[3][美]弗・卡普拉,查・斯普雷纳克.绿色政治[M].北京:东方出版社,1988.

[4]国外社会主义流派与世界社会主义运动[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4,(1).

[5]周穗明.生态主义与自由主义、保守主义、社会主义和女性主义的关系[J].国外社会科学,2003,(3).

[6]牛先锋.绿党社会主义性质初探[J].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1994,(3).

上一篇:行政范式的变迁与选择 下一篇:马克思恩格斯“社会共和国”思想的现实思考